新年伊始
親朋好友一聚會,總是愛自拍
手指一按,記錄美好時刻
美顏、濾鏡一加
大家都是美美噠,心情自然不一樣
但是
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
自拍多了會上癮,而且還會帶來很多健康隱患
1 上癮帶來精神傷害
許多報導中都指出長期沉迷自拍無法自拔可能增加「軀體變形障礙症」和自戀型人格障礙等精神疾病的患病風險。並且有研究顯示,經過編輯和美化的照片模糊了現實與虛幻的界限,不斷美化人們對美的理想,長此以往可能會帶來精神上的傷害。對於自拍上癮的人來說,自拍常常引發自我尋求關注的心理依賴,極易造成自戀或極端自卑。
如何判斷自己是不是自拍上癮?
美國精神病學協會指出,自拍成癮症主要表現為沉迷自拍而且頻繁在社交網絡上曬照片。
邊緣型自拍上癮者:每天至少自拍3張但不上傳社交媒體;
急性自拍上癮者:每天至少上傳3張自拍照到社交媒體;
慢性自拍上癮者:每天至少上傳6張自拍照到社交媒體
自拍帶來肢體傷害
為了提升體驗度,現在的手機屏幕越來越大,重量自不必說,如果要頻繁舉起手機自拍,手指、手腕、手肘都要承受額外的壓力,久而久之將會造成肌腱損傷,導致「自拍肘」、「自拍腕」等疾病。
手指變形
前幾日的熱搜,很多人紛紛在微博上曬出自己長期墊手機的手指,從照片中能很明顯的看見凹進去的痕跡,日媒稱其為「文本薩姆損傷」。
文本薩姆損傷:指小指第一關節和第二關節中間的部分凹進去,甚至有部分患者小拇指出現了歪斜狀態,主要是長期玩兒手機造成的。
我們在自拍的時候,小指要託舉,又要在大拇指完成自拍動作時維持手機穩定,久而久之,輔助託舉的小指自然會受到損傷。
【「自拍腕」】
《泰晤士報》報導,由於頻繁使用手機自拍,18歲至35歲之間患上「自拍腕」的人越來越多。「自拍腕」是什麼症狀呢?手指會感覺麻木和刺痛,嚴重的可能無法握住東西。這其實就是我們之前講過的腕管症候群,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到卡壓,導致正中神經支配區,即第1、2、3指及第4指橈側疼痛或麻木。
自測一下你有「自拍腕」嗎?
動作要領:屈腕,前臂上舉,雙腕關節同時屈曲90°,持續1min,如果手指出現麻木,則有可能患有「自拍腕」。
【「自拍肘」】
我們在自拍的時候不僅要舉起手機,而且要仰視45°,這時候不僅要有強大的臂力支撐,肘部又要補償腕部因自拍而過度屈曲的變形,進而承受過大的壓力。長期自拍的話會造成肌腱損傷,導致「自拍肘」。
不僅如此,「自拍」還有可能成為我們健身路上的絆腳石,畢竟我們常常運動5分鐘,拍照兩小時。
如何避免
1、 減少自拍頻率
2、 不妨試一下自拍杆
3、 放鬆一下手、腕、臂
手臂放鬆
動作要領:前臂置於水瓶上。前臂施加壓力讓水瓶由手腕緩慢地向前滾壓至肘部,滾壓的同時可以讓前臂小幅度轉動。動作要緩慢。反覆10~15次,每次3組。
動作要領:取俯臥位或者將網球肘置於桌面上,滾動按摩手臂30s。
手腕放鬆
動作要領:雙手握拳舉起至胸前,以腕關節為軸,繞上臂延長線做繞環運動,5圈後換方向,持續30s。
動作要領:雙手手掌合十,置於胸前。將一隻手輕輕推向對側,直到有輕微的拉伸感。注意儘量保持肘部平齊。保持5秒,換方向。
手指放鬆
動作要領:雙手五指依次伸出縮回。
動作要領:五指合攏,用一根皮筋或橡膠圈套在手指遠端,五指張開至最大角度,對抗皮筋阻力,並保持1~2秒,然後合攏。重複10~15次,每次2~3組。
動作要領:握拳然後伸展。
大魚際區域按摩
動作要領:用右手大拇指按揉左手大魚際部位,按揉至手掌發熱,換方向。
動作要領:雙手合掌,對搓時兩手的「大魚際」相貼合,以雙手發熱為度。
當然,自拍並非一無是處
自拍確實會給我們帶來快樂
試想一下
一個面帶微笑漂亮的自己,誰不愛呢?
這也正如網友所言,
你不自拍的原因可能是
「你已經度過了一段相當長懶惰又邋遢的時光」
編輯:申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