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創作的三大模式,圖文,短視頻,圖集。對於許多業餘自媒體創作者來說,拍短視頻可能沒有太多的時間,因為要忙於其它的工作,就會選擇創作文章。但許多朋友都不知道該從哪些方面去尋找思路,如何去創作,推薦展現量與收益也非常的低。辛苦忙活一陣子,付出的多,回報卻少得可憐。
那麼,要想達到文章100萬的推薦量,與獲得好的收益,又需要講究哪些技巧呢。我總結了三點寫作技巧,一起分享給大家吧。
一,深挖平臺熱點與現實生活事件,轉化思路,創造價值
自媒體是一種網絡科技,與時代產物的融合,平臺是一座橋梁,而入駐平臺的創作者,初衷是抱著記錄,分享與展現各自行業的動態,或者生活的意義與價值。拉近了各行業的距離,達到共同交流,發現美好與展現創造,新時代的面貌與社會價值。
所以,創作自媒體文章的時候,可以從各大平臺去尋找更具現實,與大眾都較關心的一些話題。比如目前今日頭條,百家號,騰訊企鵝號,微博,訂閱號等國內主流軟體平臺,都有不同的創作熱點。可以當作許多朋友寫文章,拓展思路的一個素材源泉吧。
如果平臺的熱點事件,覺得不適合自己創作,或者說與自己的一些專業知識不匹配。這種情況下,可以轉變一下思路,從自己現實工作與生活中,去發現熱點有價值的事件。比如可以從餐飲文化,汽車行業,城市旅遊,農村風貌,健康養生,遊戲,影視娛樂等去深挖創作亮點。
但不管從平臺深挖熱點事件,還是生活之中發現美好,都應該學會較強的拓展思路。舉個例子吧,比如最近比較熱門的話題「全國豬肉再現全線下跌」,從這個話題事件中,大家會選擇怎麼樣的內容,怎樣拓展思路,與文章標題去創作呢。
前幾天,自己就寫了一篇討論此話題的文章。我從熱點話題中是這樣給文章命名的,「豬肉價高30元一斤,國慶節有望下跌嗎,生豬養殖戶背後隱藏著的秘密」。這樣帶著問題,抓住節日與消費者心理,以及對養豬戶豬瘟之後的面貌,與養殖收益的思維轉化描寫。大家是否覺得更具有獨特觀點與創新思路呢,採用三段式結構,疑問反問式命名,標題不高於30字,正文3000字以內,合理排版,重點內容用符號顏色突出加深。這篇文章目前的展現量在170多萬,閱讀量近四萬,收益接近100元。
平臺需要的是創作者寫的文章,可以給大眾帶去互動討論,引起共鳴,展現行業價值,以及有作者自己獨特的思路,客觀而具有時代感的創新觀點,達到線上線下共交流,與現實行業價值達成的一些融洽,給如今的時代建設發展帶去一份新鮮的活力!
當然舉這個例子,不是誇耀我自己如何如何多厲害。只想說明,普通創作者也是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達到高推薦量的吧。因為我目前也沒加任何黃V,今年3月份才入駐平臺的時候,文章每天基本上就沒有收益,幾分錢一天。後來,隨著自己的堅持與努力,才有了百粉,千粉,圖文原創等那些標籤吧。
二,寧缺毋濫,持續創新,文筆自然,客觀新穎
一篇好的文章,總會給我們帶來太多的感動與共鳴,激發呼喚著我們內心曾有的那份浮躁與墮落。而文章的內容素材,就來源於生活,有時心情不好之時,忙於其它工作之時,或者不想碼那些枯燥的文字之時。我們可以暫停不寫,待有好的思路再創作。因為,在我觀察看來,沒有靈魂與血肉的文章,是不會獲得高推薦量的,所謂寧缺毋濫,就是這個道理。
千字類好的文章,有可能創作是一天的時間,也可能是兩三天的時間。因為寫網絡文章還得排版,插入圖片,署名,命名,設計封面等細節的處理,上傳之前還得檢查有無錯別字等。
所以,其實一篇好的文章,是需要創作者努力的付出,與細節處理的完善。其實有許多爆文,不知大家仔細觀察沒有,文字功底不需要太深厚與完美,做好文筆自然就行了。也可以達到百萬級,甚至千萬級的推薦量。更多的是需要用心,用情,觀現實,觀點新穎而中立,有話題,有創新獨特思考,易產生讀者共鳴探討,或者有非常好的社會價值。
三,遵守平臺規則,把握細節處理,與粉絲共築行業交流,突破爆款文章100萬
寫網絡文章的時候,我們應該遵循每個平臺的規則,處理好細節。比如不做標題與封面黨,儘量做好圖文相關聯,不寫違反法律法規的文字等。
另外就是多與自己的粉絲朋友互動,交流一些經驗,給他人帶去幫助。一般發表文章的時候要記得勾選原創標識,與投放廣告標籤。文章發表之後,如覺得有錯別字或者封面圖片不佳,可以去後臺進行修改。
只有把握好了這些細節,才有可能得到平臺系統的一個很好識別,也才有可能會得到更大的推薦與爆光,而達到一個預期的投入與回報。寫文是一點分享,一點記錄,一種交流,一種傳遞,更是奉獻價值觀念的核心思想,從而展現在行動實踐中幫助了別人,得到行業的認可。
文筆見拙,寫得不好,歡迎朋友們評論留言,談一談,你們對自媒體網絡文章創作的理解,也希望得到社會各界人士修正指點,在此,致表謝意!
小濤的農村生活
202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