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Plant | 染色質將永遠不會忘記(接不依賴於 RNAi 重頭 DNA 甲基化)

2021-02-20 獅山生信

前面我們大致講述了文章 RNA interference-independent reprogramming of DNA methylation in Arabidopsis Nature Plant 發表新通路之擬南芥中不依賴 RNAi 的 DNA 甲基化重編程的途經,與此我們在其中也講述了 Nature Plant 也邀請了翟繼先老師對此文進行一個評述,由於在上一文沒有詳細的進行概述,所以還是選擇將翟繼先老師的這篇進行翻譯,以便於我們更深刻的了解這一篇構思巧妙、讓我為之 666 的文章。


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0-00803-y


基於染色質的不依賴於 RNA 幹擾(RNAi)機制可在上一代丟失沉默標記的異染色質區轉座因子上重建 DNA 甲基化。其中包括 CG 甲基化、H2A.W 的被替換等眾多因素影響這些甲基化重建機制的效率。


發表期刊:Nature Plant

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77-020-00803-y

第一作者:Yiming Yu(於義溟

第一單位南方科技大學

通訊作者 Jixian Zhai(翟繼先)





DNA 甲基化在植物中是一種廣泛純在用來抑制基因的表觀標記,可以分為 CG 序列和 non-CG 序列(其包括 CHG 和 CHH,H 表示 A、T、C)。DNA 甲基化的重頭建立已經被深入的研究;RNA 介導的 DNA 甲基化機制(RdDM):通過 24nt sRNA 在特定的基因組區域靶向 DNA 甲基轉移酶從而進行沉默,或者通過非經典的 RdDM 途經:21-22nt sRNA 參與指導。DNA 甲基化與組蛋白甲基化緊密相連,然而不依賴於 RdDM 途經的機制,純粹基於染色質在 DNA 甲基化重頭建立中的機制仍然尚不清楚。在 Nature Plant 本期中,To 等人應用了遺傳實驗,專門研究了 RNA 幹擾 (RNAi) 缺陷的擬南芥突變背景DNA 甲基化重建的過程,發現轉座元件 (TE) 基因上的 non-CG 甲基化和 H3K9 甲基化都得到了有效恢復(圖一)。結果表明即使在 non-CGsRNA 完全被擦除的突變體中,染色質仍能記住 TE 基因的古老沉默狀態,一旦 non-CG 甲基化機制再次發揮作用,即可恢復原狀


圖一:在 TE 基因中不依賴於 RNAi 的DNA 甲基化重頭建立

在植物中,non-CG 甲基化在 cmt2 cmt3 雙突(cc)或者 suvh4 suvh5 suvh6 三突(sss)中丟失。在 drm2 或者 rdr1 rdr2 rdr6 三突(rdr126)背景下, ccsss 在沒有 RNA 幹擾的情況下 TE 基因位點上可以恢復曾經丟失的 DNA 甲基化。

mCG:CG 位點甲基化

mNon-CG:非 CG 位點甲基化

umNon-CG:非 CG 位點未甲基化


在擬南芥中,CG 甲基化由保守的 DNA 甲基轉移酶(DNMT1)同源基因 MET1 維持;CHG 甲基化由 CMT3 和 H3K9 組蛋白轉移酶(SUVH4、SUVH5、SUVH6)共同維持。CHH 甲基化由 DMR2 通過 RNA 指導的 DNA 甲基化 RdDM 途經和主要獨立於 siRNA 的 CMT2 進行建立和維持。之前研究表明,RdDM 主要調控常染色質區的 TEs,而異染色質區的 TEs 的 DNA 甲基化不需要 sRNA。在這些異染色質 TE 上最初建立沉默的機制仍然未知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作者首先檢測了 CG 甲基化的恢復。在與 MET1 共同維持 CH 甲基化的 VIM1(VARIANT IN METHYLATION 1)相關基因 vim1 vim2 vim3 三突變體(vvv)中,與 met1 類似,CG 甲基化幾乎丟失。進一步將 met1 與 vvv 進行雜交,在古老的低 CG 甲基化區域重新獲得了甲基化,並且伴隨著高豐度的 24nt siRNA,表明 RdDM 途經可能參與其中。


為了研究在存在 CG 甲基化的情況下在 non-CG 環境中恢復 DNA 甲基化的方法,作者利用了各種遺傳突變體,這些突變體已嚴重丟失了異染色質 non-CG 甲基化,但保留了 CG 甲基化。在 cmt2 cmt3 雙突變體中,TE Body 上幾乎沒有 CHG 甲基化和少量 CHH 甲基化,並且在 suvh4 5 6 三突變體中 H3K9 甲基化丟失,在 TE 上大部分 CHG、CHH 也丟失。通過 ccsss 雜交,作者發現在 F1 後代中除了在 ccsss 突變體中 CG 甲基化和降低的區域,大部分 non-CG 甲基化能夠有效恢復。


接下來,作者通過在 ccsss 突變體進一步分別引入至 RdDM 途經重頭甲基化被破壞的 dmr2 突變體和大多數 siRNA 產生被破壞的 rdr1 rdr2 rdr6rdr126)三突體背景,檢驗是否 non-CG 甲基化的恢復依賴於 RdDM 途經。通過將 drm2 cc drm2 sss rdr126 cc rdr126 sss 雜交,進一步證明在 F1 後代中 TE 基因(編碼區含有 TE 的區域)上 non-CG 甲基化或 H3K9 甲基化的有效重建不需要依賴 RdDM 途經


儘管大多數 TE 基因可以有效地恢復甲基化,但是一部分 TE 基因在重新甲基化方面顯示出極低的效率。些 TE 基因在DNA 和組蛋白中具有類似基因的表觀遺傳標記,因此被稱為類似基因的TE基因(GLTs)。作者之前堅定一個發揮 H3K9me2 去甲基化功能的蛋白 IBM1(INCREASE IN BONSAI METHYLATION 1 )。通過將 ibm1 cc 與 ibm1 sss 雜交,作者發現以前在 GLT 上較低的再甲基化效率得到了顯著改善,因此表明被 IBM1 去除的 H3K9 甲基化可以防止 GLTs 上再甲基化。除了組蛋白修飾,作者還發現組蛋白變體與其他 TE 基因相比,GLTs 也有所不同(比如:H2A.W 替換 H2A.Z)。在 GLTs 上,作者在 cc 和 sss 雜交的後代 F1 中發現 H2A.Z 的獲得和 H2A.W 的丟失,然而在其他 TE 基因上並未觀察到任何 H2A 變體的動態交換。這是我們對 IBM1 功能的理解的重大進步。在之前的研究中,ibm1 突變體中,許多被 IBM1 靶向的基因獲得 CHG 甲基化和 H3K9me 甲基化隨後被沉默,但是 TEs 不被影響。在這裡,作者更進一步,表明 IBM1 除了靶向正常轉錄的基因外,還可以靶向 GLTs,以防止它們在 F1 後代中重新甲基化。因此,IBM1 在類似基因的區域免受 CHG 甲基化和和 H3K9me 修飾沉默發揮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作者證明了一種不依賴 RNAi 的途徑可以在 TE 基因上重新建立 non-CG 甲基化,其效率與 CG 甲基化,H3K9 甲基化和去甲基化,H2A.W 置換和局部轉錄活性有關。將來,驗證這種不依賴於 RNAi 的系統是否在植物中廣泛保存將是有趣的,特別是在相對於擬南芥,高 non-CG 甲基化的作物:水稻、玉米、小麥、大豆。長期以來,轉基因沉默一直是轉基因植物在農業上應用的主要障礙,除了基於 RNAi 的靶向外,還可能有助於解決該問題,並進一步擴展我們在表觀遺傳水平上進行分子育種的工具。



簡介(來源 https://faculty.sustech.edu.cn/zhaijx/ ):

翟繼先 05 年本科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08 年在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曹曉風院士指導下獲得遺傳學碩士,13 年在 Blake Meyers 教授指導下獲得美國德拉瓦大學博士學位同期還完成了生物信息和統計學的兩個碩士),之後加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科學院院士 Steve Jacobsen 課題組從事博士後研究。自 2005 年起,翟博士一直從事植物表觀遺傳學領域的研究,已經在主流期刊上發表了 50 篇文章,包括以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在 Cell, PNAS, Genes&Development, The Plant Cell, PLoS Genetics, Plant Journal 等頂尖期刊發表高引用的工作,在表觀遺傳學和生物信息學的交叉領域做出了突出的貢獻。目前是 20 多個植物學和生物信息學領域專業期刊的審稿人,並擔任植物領域頂級雜誌 PLANT PHYSIOLOGY 的編委。


實驗室lab連結:http://www.jixianzhai.org/

相關焦點

  • 南方科技大學翟繼先點評nature plant發表的擬南芥不依賴RNAi的DNA甲基化
    雖然DNA甲基化被證明與組蛋白甲基化密切相關,但RdDM獨立、純染色質為基礎的機制在DNA從頭甲基化中的作用仍不清楚。在本期《自然植物》雜誌上,To等人首次應用巧妙的基因測試,專門研究了在RNA幹擾(RNAi)缺陷的擬南芥突變體背景中DNA甲基化重建的過程,他們發現了轉座因子(TE)基因上非CG甲基化和H3K9甲基化的有效恢復(圖1)。
  • 納米孔測序技術可同時分析人類細胞的染色質可及性和甲基化
    納米孔測序技術可同時分析人類細胞的染色質可及性和甲基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26 11:40:11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Winston Timp課題組利用納米孔測序實現對人類細胞系染色質可及性和甲基化的同時檢測
  • Genome Biology: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中的功能
    該研究揭示了染色質重塑因子PKL在RNA介導的DNA甲基化過程中的重要調控作用。在植物中,RNA介導的DNA甲基化(RdDM)是一種重要的建立全新DNA甲基化式樣和轉錄基因沉默的機制,通過小幹擾RNA(siRNA)與支架RNA(scaffold RNA)的鹼基配對引導DNA甲基轉移酶到特定的位點進行全新DNA甲基化。
  • COMPASS、Polycomb以及DNA甲基化差異性調節H3K4三甲基化
    為了解MLL2依賴的轉錄調控,研究人員進行了基於CRISPR的篩選,將MLL2依賴的基因作為小鼠胚胎幹細胞中的報告基因。研究人員發現MLL2通過排斥PRC2和DNA甲基化機制來保護髮育基因免受阻抑,從而在基因表達中起作用。因此,通過抑制PRC2和DNA甲基轉移酶可以減輕在沒有MLL2情況下的抑制。
  • 單細胞中3D基因組結構和DNA甲基化的同步分析
    單細胞中3D基因組結構和DNA甲基化的同步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0 15:16:34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Joseph R. Ecker和Jesse R.
  • The Plant Journal|清華大學孫前文組揭示內含子中異染色質抑制轉錄起始的重要機制
    該研究發現植物基因組內含子中轉座子介導形成的異染色質可以抑制非正常的轉錄起始從而調控宿主基因的表達,並闡明相應的分子機制。 真核生物基因組中的轉座子在調控染色質結構、基因表達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對於基因內含子中的轉座子如何調控宿主基因的表達尚不完全清楚。
  • SPOCD1是piRNA指導DNA從頭甲基化的重要執行者
    研究人員表示,在哺乳動物中,從體細胞中獲取生殖系細胞具有一項重要的挑戰,即消除和重置基因組甲基化。在雄性生殖系中,RNA指導DNA甲基化使年輕活躍的轉座因子(TE)沉默。PIWI蛋白MIWI2(PIWIL4)及其相關的PIWI相互作用RNA(piRNA)指導TE DNA甲基化。有研究提出piRNA可束縛MIWI2到新生的TE轉錄本。
  • NURD複合體依賴ATP的染色質重塑活性是為了有利於組蛋白脫乙醯基
    依賴ATP的染色質的物理修飾的染色質重塑複合體是以ATP水解酶為繼化中心的多種蛋白染色質的物理修飾主要是通過依賴ATP的染色質重塑複合體來實現的。多數依賴ATP心的多種蛋自裡鹽複合體。此作用並不會明起核心組蛋白脫離DNA分子因此儘管核小體整體結構只發生了微小的變化核小體部位的DNA同轉錄活化因子親和力卻增加了30倍以上。
  • ChromID可鑑別染色質上的蛋白互作組
    ChromID可鑑別染色質上的蛋白互作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3 16:45:10 瑞士蘇黎世大學Tuncay Baubec研究組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UHRF1在維持哺乳動物細胞DNA甲基化中的作用
    圖1. mUhrf1-/-ESC中DNA甲基化降低用 CG 甲基化敏感酶(HpaII)或不敏感酶(MspI)消化的2個野生型(E14)和3個mUhrf1-/-獨立的 ES 細胞基因組DNA,經溴化乙錠染色。
  • 科學家發現DNA 6m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對染色質組裝的影響
    科學家發現DNA 6mA甲基轉移酶複合物對染色質組裝的影響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7/9 10:10:47 哥倫比亞大學的Laura F.
  • Nature子刊 | 浙江大學範衡宇組揭示組蛋白甲基化參與了減數分裂周期的調控
    在這方面,成長完全的哺乳動物卵母細胞是研究組蛋白修飾的轉錄非依賴性功能的理想模型,因為其轉錄既不是活性的,也不為兩個連續減數分裂必需。編碼組蛋白H3K4甲基轉移酶或去甲基化酶基因的卵母細胞特異性敲除導致減數分裂細胞周期進展受損,包括延遲的生發泡破裂(GVBD),扭曲的紡錘體組裝,易錯的染色體分離和受損的極體排出等。
  • 科學家繪製出發育過程中小鼠胚胎的時空DNA甲基化動態
    科學家繪製出發育過程中小鼠胚胎的時空DNA甲基化動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8/1 23:21:41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Joseph R. Ecker小組繪製出發育過程中小鼠胚胎的時空DNA甲基化動態。
  • Genome Research | DNA甲基化和組蛋白乙醯化對轉錄因子的基因組佔有的不同貢獻
    雖然染色質狀態通常由多層結構控制,但單個途徑如何促進基因表達仍知之甚少。例如,已知DNA甲基化可調節轉錄因子結合,但也可通過組蛋白脫乙醯基酶複合物(HDAC)的活性募集影響染色質結構的甲基-CpG結合蛋白。這兩種機制都可能潛在地影響基因表達,但是每種機制的重要性以及是否整合這些活動以實現適當的基因調節仍是未知之數。
  • 「珍藏版」綜述|染色質複製與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
    雖然在核小體發現之後引起了大家的研究興趣【5】,但是關於DNA複製過程和細胞周期是如何影響染色質以及表觀遺傳組學特徵的還很不清楚。目前表觀遺傳領域的研究已經有了長足的進展,但是仍然有一個長期的疑惑橫亙在科學家們的心中:當細胞分裂的時候,功能性的染色質狀態是如何在代際之間進行傳播的?
  • 首次解析de novo DNA甲基轉移酶和天然底物核小體的高解析度結構
    DNA甲基化可改變染色質結構、DNA穩定性及DNA與蛋白質等相互作用,從而控制基因表達。DNA甲基化可隨DNA的複製過程遺傳給新生的子代DNA,是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機制。在染色質環境中,DNA甲基化比在溶液中複雜得多,核小體作為遺傳物質的組成單位,包裹在其外圍的DNA更加難以被甲基化。
  • 【CpG甲基化】邁入未知領域:重複DNA的表觀遺傳學
    研究背景甲基化是一種重要的表觀遺傳學標記,在調控基因表達、維持染色質結構、基因印記、X染色體失活以及胚胎發育等生物學過程中發揮著重大的作用。利用納米孔測序對HORs陣列進行甲基化分析,研究小組在具有活性的HORs中發現獨特的甲基化模式:在人類基因組的每個著絲粒中,大多數區域都是一致的超甲基化,有一個明顯的低甲基化區域。CENP-A上有標記著動粒連接和著絲粒功能的位點,團隊進一步發現低甲基化的區域與CENP-A的最高結合部分重疊,這說明低甲基化會影響著絲粒的活動。
  • Nature背靠背|組蛋白H1調控染色質結構
    研究者前期的研究發現單獨敲除某一個或兩個H1變體都不會引起明顯的表型【2】,而同時敲除H1C(H1-3),H1D(H1-4)和H1E(H1-4)則導致小鼠胚胎死亡【3,4】,說明H1在哺乳動物發育中具有重要功能,但這也阻礙了H1功能和作用機制的進一步研究。為了克服這個問題,研究者開發了條件誘導依賴的H1C,H1D和H1E三敲體系(之後命名為H1cKO),能夠在特定體系中敲除它們。
  • Cell亮點|凝聚狀態的染色質呈現膠狀而非液滴狀
    但是對於染色質形成的具體機制以及染色質區室化等現象的形成機制仍不明確,另外對於細胞核在外界機械力壓力下保持完整的原因也不明確,一些研究提示細胞核內的染色質結構對於細胞核在機械力刺激下保持完整性起著重要作用。細胞內的液-液相分離為染色質的結構的調控以及區室化等現象提供一些新的解釋。2019年9月19日, Michael K.
  • 導入不含CpG島的DNA讓抵抗甲基化的CpG島發生甲基化
    Izpisua Belmonte實驗室近期開創性地開發出一種方法對非分裂細胞(non-dividing cell)中的基因進行修飾(Nature, doi:10.1038/nature20565)。在成體組織中,非分裂細胞佔絕大多數。這種新技術靶向一種最為常見的被稱作DNA甲基化的表觀遺傳變化。DNA甲基化指的是被稱作甲基的化學標記附著到DNA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