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是太陽系中心,黑洞是銀河系中心,那麼宇宙有中心嗎?

2021-02-25 宇宙探索

宇宙沒有中心!根據宇宙學標準理論,宇宙是在大約140億年前的「大爆炸」中誕生的,至今仍在向外擴張。擴張也沒有中心;到處都是一樣的。大爆炸不應該被視為一次普通的爆炸,宇宙不是從一個中心點擴張到空間內的;相反,整個宇宙都正在擴張,據我們所知,所有地方都在均衡的擴張。

1929年埃德溫-哈勃宣稱測量了距我們遠近不同的星系的速度,他發現越遠的星系越是在後退。這可能表明著我們在宇宙擴張的中心上,但事實是,假如宇宙根據哈勃定律均一擴張,那麼它可能從任何有利點來看都是如此。

如果一個B星系以10,000千米/秒的速度向我們遠去,B星系上的外星人看我們的A星系就也是以10,000千米/秒的速度向反方向遠去。而另一個和B星系在相同方向的兩倍遠距離的C星系就被我們看做以20,000千米/秒的速度後退,而外星人看到的則是以10,000千米/秒的速度後退。

所以在B星系上的外星人來看,所有物體都是從它的方向向外擴張的,無論它是從那個方向看都是和我們的視角看是一樣的。

著名的氣球比喻

有效幫助宇宙擴張更可視化的方法是把太空比作膨脹的氣球表面。早在1933年,亞瑟-愛丁頓在《膨脹著的宇宙》一書中就提出了這個比喻。在1960年,這一比喻又被弗雷德-霍伊爾在他的暢銷書《宇宙的本質》中收錄下來。霍伊爾寫道:「我的非數字的朋友們經常告訴我,他們發現很難想像這種擴張,如果不使用大量的數學,我不能比使用表面上標著大量點的氣球作類比做得更好。如果氣球爆炸,點之間的距離會以星系之間的距離相同的增加。」

氣球比喻法是很奏效的,但卻需要確切的理解——否則會引起更多困惑。正如霍伊爾所說:「有幾個重要的方面是人們一定會誤導的。」能夠理解三維空間和氣球的二維表面作比較是十分重要的,氣球表面是均勻的,沒有任何一個點應該被挑出來作為中心。氣球本身的中心不是在表面上,不應該被認為是宇宙的中心。如果這個方法有助於理解的話,你可以把氣球的徑向視為時間。這就是霍伊爾提出的,但也有一些難以理解。

最好的辦法是將表面上的點視為根本不屬於宇宙的一部分,正如高斯在19世紀初發現的,諸如曲率之類的空間特性可以用可測量的固有量來描述,而不需要考慮彎曲的內容。所以空間可以是彎曲的,而不用考慮任何其他「外圍」維度。高斯甚至試圖通過測量三個山頂之間的大三角形的角度來確定空間的曲率。

當考慮氣球比喻法時需謹記:

氣球的二維表面與宇宙的三維空間類似

嵌入氣球的三維空間不類似於任何高維度物理空間

氣球中心與任何物理都不對應

宇宙大小可能是有限的,像氣球表面一樣膨脹,但也有可能是無限的

星系像膨脹的氣球上的點一樣分開,但是星系本身不膨脹,因為它們受引力束縛

...但是如果大爆炸是爆炸

在傳統的爆炸中,物質會從爆炸中心點爆出來。爆炸開始後的短時間內,中心點的溫度是最高的,之後會有一個球形殼體從中心向外擴展,直到受重力因素掉落地球。大爆炸——就我們目前而言了解的來說——完全不是一場傳統意義上的爆炸。這是一場空間爆炸,而不是太空爆炸。根據標準的建模,在大爆炸之前沒有空間和時間,甚至沒有「之前」可言。所以,大爆炸是與我們通俗意義上的爆炸天壤之別的爆炸,它也不需要中心點。

如果大爆炸在已知存在的空間裡是一場普通的爆炸,我們可以向外望到空曠的空間裡正在擴張的邊緣。相反,我們看到了大爆炸本身,並從早期宇宙的熱原始氣體中發現了微弱的背景光。「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在任何方向都是均勻的,這告訴我們,從一個點向外擴展並不是問題,而是空間本身可以均勻擴展。

重要的是要強調其他調查結果來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宇宙沒有中心,至少在觀測能夠達到的範圍內。宇宙均勻擴張的事實不排除存在被叫做的中心的,更密更熱的地方,但要仔細研究星系的分布和運動證實它在我們能看到的最大規模上是同質的,沒有任何特殊點可以被叫作中心。

宇宙學原理

1933年,亞瑟-米爾恩引入宇宙在大規模上是均勻的(均勻,各向同性)的觀點作為宇宙學原理。不久之前,一些天文學家認為宇宙只是由我們的星系組成,銀河系的中心就是宇宙的中心。在1924年,哈勃為這個辯論畫上了句號,他表明了我們之外存在其他星系。儘管在星系分布中發現了大量的結構,但大多數宇宙學家仍然堅持宇宙學原理,無論是出於哲學原因,或是因為它是一個沒有觀察到任何破綻能夠有效成立的假設。然而,我們對宇宙的看法受光速和大爆炸以來有限時間拘束,可觀察的部分非常大,但是與整個宇宙相比還是太小,我們沒法知道超出可觀測視界的宇宙形狀,也沒法知道宇宙學原理在最大距離是否成立。

1927年,喬治-勒梅特找到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擴展空間的解。他接著提出大爆炸理論,並把那些解決方法視為宇宙擴張的典型。勒梅特最著名的解決方案是現在被稱為弗裡德曼-勒梅特-羅伯遜-沃克模型(FLRW模型)。(弗裡德曼第一個提出方案但是沒視為合理的物理模型。)鮮為人知的是,勒梅特發現了一類更為通用的解決方案,他描述了一個球形對稱的擴張宇宙。這種解決方案現在被人叫做勒梅特-託爾曼-邦迪模型(LTB模型),這個模型描述了宇宙存在中心的可能形式。因為FLRW模型實際上是LTB模型的特殊條件限制,我們無法確定LTB模型是否正確。FLRW模型可能只是一個很好的近似值,可以在可觀察到的宇宙中良好運作。

當然宇宙中存在許多其他的,甚至更不規則的形狀,無法確定是否存在中心。如果事實證明它的中心位於可觀察宇宙之外的一定範圍內,那麼這個中心可能只是在更大規模上的眾多「中心」中的一個,正如我們銀河系的中心之前所做的那樣。

換句話講,儘管標準的大爆炸模型描述了一個沒有中心的擴張宇宙,並且這與所有觀測結果一致,卻仍存在這些模型比我們可觀察到的模型在比例上不精準的可能。最終,我們對「宇宙是否有中心」這一問題,尚未有明確答案。

《小牛頓愛因斯坦》科普類書籍,共50本1500頁僅售188元,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購買!

相關焦點

  • 銀河系的中心是太陽嗎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張三科技,今天小編要給大家介紹的是銀河系的中心是太陽嗎?古時候,人們一直把人類居住的地球當做宇宙的中心。公元前340年,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發表了《論天》一書。直到16世紀,哥白尼把地球作為一顆普通行星,把太陽作為宇宙中心天體,太陽中心論使人類第一次把自己的地位從中心移開。17世紀,伽利略首先用望遠鏡觀察發現銀河是一個恆星密集的區域。在這個基礎上,英國人賴特提出了銀河系的猜想,他覺得銀河系的形狀就像個透鏡,連同太陽在內的眾星世體都位於其中,他還將自己的猜想描繪下來以方便大家理解。
  • 「黑洞吞噬太陽」圖片刷屏:黑洞中心真有蟲洞嗎?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4月9日電(記者 上官雲)2019年,一張形似甜甜圈的黑洞照片公布,引發公眾關注。日前,又有一張模擬「黑洞吞噬太陽」的圖片在網上刷屏:一顆恆星被一個有數萬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撕碎,場面瑰麗壯觀。  這引發了許多天文迷和科幻愛好者的想像:黑洞中是否真的有「蟲洞」?人類有沒有可能乘宇宙飛船抵達黑洞進行探索?
  • 銀河系中心到底是什麼?科學家們認為,不僅僅只有黑洞!
    雖然天體數量非常之多,但是它們都是在做著有規律的運動,這樣各個星體之間才不會相互碰撞。比如我們的太陽系中,所有的天體都在圍繞太陽運動,這是因為太陽在太陽系中是絕對的老大,它的質量佔了整個太陽系的99.86%,其它所有的天體質量只佔了可憐的0.14%!因此,太陽系中的天體圍繞太陽轉,是天經地義的。那麼,我們把眼光放大一點,在我們的銀河系中,是不是也是這樣的呢?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
    每天我們都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這是因為太陽正在圍繞太陽旋轉,公轉不僅產生地球上日出日落,而且使地球產生四季變化,四季變化是地球物種多樣性形成的重要原因,所以如果沒有地球圍繞太陽的旋轉可能沒有發生地球上有那麼多多彩的生物,為什麼地球圍繞太陽旋轉?
  • 銀河系中心為什麼那麼明亮?聽家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小星系還是大星系,它們都有一個中心,而這個中心往往都是異常明亮和神秘的區域。地球所在的小星系是太陽系,而太陽系的中心是恆星系統,這裡是整個太陽系最明亮的地方。如果我們站在太陽系外觀測,就會發現太陽系的中心有了太陽的存在是一個異常明亮的區域。
  • 銀河系的中心為什麼那麼明亮?科學家通過探索,終於找到了答案
    在古時候缺乏科技的情況之下,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一直以來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天上的星星,太陽和月亮都圍繞地球轉。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數百年前,人類走進了科技時代。有了科技的幫助,我們終於走出了地球,也看到了地球外面浩瀚的宇宙。那個時候我們才明白,地球屬於一個叫太陽系的星系,在這個星系的中心是燃燒的巨大太陽。
  • 太陽環繞銀河系中心旋轉一圈要多久?
    月球繞著地球旋轉,轉一圈的時間大約為27.3天;地球繞著太陽旋轉,轉一圈的時間為1年;那麼,太陽又繞著什麼旋轉,轉一圈需要多長時間呢?在宇宙中,沒有天體是絕對靜止的,它們都會存在某種方式的運動,這可以通過牛頓力學來描述。宇宙中的天體之間都存在引力作用,如果沒有通過某種作用來抵抗引力,天體之間將會發生碰撞。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銀河系繞什麼轉?
    每天我們打開窗戶,就可以看到早餐時明亮的陽光,晚上太陽落山過後,天空就會慢慢進入夜晚,許多人知道這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地球自轉時也圍繞太陽旋轉,地球的遷移產生了四季的變化,城市化是維持地球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如果沒有地球繞著太陽轉,四季就不會有變化,地球也不會產生那麼多五彩繽紛的動植物
  • 地球繞著太陽轉,太陽系繞著銀河系轉,那銀河系繞著什麼轉呢?
    地球圍繞地球公轉,公轉周期為365天,也就是1年這還得從太陽形成之初說起,太陽是由於引力坍塌產生一個高溫高壓中心然後吸附周圍宇宙塵埃形成的,引力坍塌的中心是高速旋轉的,太陽形成時一些被甩出去的宇宙星雲塵埃形成了地球,雖然這些宇宙塵埃被甩了出去,但是由於太陽存在引力和在高速運轉,所以這些宇宙星雲塵埃形成的地球的時候依然在圍繞太陽在轉
  • 太陽系在銀河系邊緣還是中心
    目前比較確認的是,在已經觀察到的這些球狀星團裡,還沒有發現新形成的活躍恆星,這裡面住的往往都是些老年恆星,如果說疏散星團是恆星的「幼兒園」,那麼球狀星團就是恆星的「養老院」,當然這個比喻並不準確只是打個比方,球狀星團中會存在像地球一樣的有生命的行星嗎,雖然球狀星團內恆星很多,但是目前來看
  • 銀河系的中心到底有什麼,為啥會這麼明亮?專家給的答案很意外
    首先,我們都知道,在偌大的宇宙當中是有黑洞存在的,並且在宇宙之初更是有一個超級巨大的黑洞在銀河系的中心。是的這個宇宙之初的超級黑洞是人馬座a*,相信現在你一定和我一樣,有一個很大的困惑,認為在黑洞是可以吞噬一切物質的無底洞,甚至是連光都不會放過嗎?又為何會因為黑洞,銀河系的中心就會異常的明亮呢?
  • 為什麼黑洞那麼亮?為什麼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如此暗淡?
    黑洞,宇宙中引力最大的天體,以至於光也無法逃脫,也就是人類根本無法觀測到黑洞。但是任何一位天體物理學家,他們都會說黑洞是宇宙中最明亮的物體之一,這發生了什麼?但是奇怪的是,我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沒有達到應有的亮度,這又是為什麼呢?
  • 我們的銀河系中心是什麼樣子的?
    銀河系中心有個射電源射電望遠鏡發現,銀河系中心處有一個很強的射電源,它被命名為人馬座A。這個射電源的中心特別小,最大不大於木星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有人認為,如果銀河系中心核的半徑不大於0.1秒差距,即不大於0.3光年的話,就意味著這裡很可能是一個大質量的緻密天體的中心,很可能是一個黑洞。
  • 太陽系在轉,銀河系也在轉,宇宙是否也在旋轉呢?
    宇宙是運動的嗎?這是毋庸置疑的。 運動是宇宙的本質屬性,小到微觀粒子、大到宇宙天體,無一不在運動之中,在這個宇宙中,你無法找到絕對靜止之物。
  • 銀河系中心為什麼會那麼明亮?通過科學家探索,現已找到答案
    太陽在我們的面前猶如巨人,但其實,宇宙中比太陽大的天體,比太陽系大的星系比比皆是。就拿銀河系來說,其中就有無數個和太陽系一樣大的恆星系,經過天文學家觀測發現,這些恆星系就像八大行星圍繞太陽運行一樣,也圍繞著銀河系的中心運行。而根據最新觀測數據顯示,銀河系的直徑範圍大約達到190萬光年,是太陽系直徑的190萬倍。
  • 宇宙的中心在何處?
    太陽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系八大行星和矮行星、小行星、慧星等都圍繞著太陽公轉。銀河系也有中心,它周圍所有的恆星也都繞著銀河系的中心旋轉。銀河系中心位於人馬星座,靠近蛇夫星座和天蠍座邊界附近。銀心區有一超大質量黑洞,質量大約是太陽的250萬倍。
  • 銀河系中心為何這麼亮?是有高等文明存在?那藏著430萬個太陽
    人們除了對太陽系的天體的空間認識之外,還對太陽系在銀河系中相對位置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我們知道宇宙是廣闊無垠的,它是由大大小小的恆星和行星以及各種星雲構成的。一個星系最吸引人和最神秘的地方就是它的中心了,因為在星系的中心聚集這很多天體,在這些天體中也蘊藏著一股神秘的力量。太陽系的中心天體是太陽,那銀河系的中心又是什麼呢?
  • 新的銀河系地圖表明,地球更靠近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黑洞
    根據銀河系的新地圖,太陽系的位置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位置。它不僅更接近銀河系中心,還更接近中心的超大質量的黑洞Sgr A *, 它的軌道處在一個更快旋轉速度的軌道上。沒什麼可擔心的。我們實際上並沒有接近Sgr A *,也沒有被吞噬的危險。相反,我們的銀河系地圖已經過調整,可以更準確地確定我們一直在的位置。
  • 銀河系的中心到底是什麼,能讓所有天體都圍繞它旋轉?
    在太陽系,太陽作為我們的老大哥,系內所有的天體都圍著它旋轉,而放眼整個銀河系,則是圍繞著銀河系中心人馬座A星而旋轉。銀河係為橢圓盤狀,是一個巨型棒旋星系,有巨大的盤面結構,囊括了1200 億顆恆星,直徑長達16萬光年。
  • 銀河系中心的亮度,為什麼比周圍區域要大很多?那裡有什麼?
    在晴朗的夜晚,我們抬頭仰望天空,看見的一條明亮的白色帶橫跨天際,那便是銀河,我們置身於銀河系的太陽系之中,就好比一粒塵埃,更是顯得微不足道。我們所處的銀河系比普通的星系稍微大一些,直徑大約為10萬光年,已經有150億年的歷史。雖然整個銀河系邊緣地區較為黯淡,但是在銀河系的中心地帶則呈現一個非常明亮的區域,亮度遠高於周圍的地方。那麼,銀河系的中心究竟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