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2020年招收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簡章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簡稱上海天文臺)成立於 1962 年,其前身是 1872 年建立的 徐家匯天文臺和 1900 年建立的佘山天文臺。目前上海天文臺包括徐家匯園區和佘山科技園 區兩個部分,徐家匯為總部。天文觀測臺站位於上海松江佘山地區。
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以天文地球動力學、天體物理以及行星科學為主要學科方向,同 時積極發展現代天文觀測技術和時頻技術,努力為天文觀測研究和國家戰略需求提供科學和 技術支持。擁有甚長基線幹涉測量(VLBI)觀測臺站、國際 VLBI 網數據處理中心、1.56 米 光學望遠鏡、60 釐米衛星雷射測距望遠鏡、全球定位系統等多項現代空間天文觀測技術和 國際一流的觀測基地和資料分析研究中心,是世界上同時擁有這些技術的 7 個臺站之一。
上海天文臺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尤其是 在參與全球對 M87 星系中心超大黑洞的顛覆性觀測,參加國家重大專項探月和北鬥導航工 程,星載氫原子鐘研製以及天馬望遠鏡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績。目前,正積極參加國際 大科學工程平方公裡陣列望遠鏡(SKA)建設;承擔了若干國家重要軍工任務並推進軍民融 合發展;深入參與了國家「十三五」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中國大型光學/紅外望遠鏡(LOT)」項 目立項工作;正聯合研發中國空間站光學艙天體精測載荷中多通道成像儀(MCI)和積分視 場光譜儀(IFS)的載荷實現、科學數據處理和重大發現預研等。
上海天文臺現有副研究員以上專業技術職務的碩士、博士生導師近百人,並與國外多所 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科學研究和聯合培養研究生的合作關係,每年都將選派部分研 究生到國外有關機構進行合作培養(與國外聯合培養的研究生在國外期間的獎學金由外方提 供)。
上海天文臺設有四個碩士招生專業,並招收三年制碩士生、五年制碩博連讀生,還設有 天文學博士後流動站。其中,天體物理專業適宜天文、物理學類等專業的學生報考;天體測 量與天體力學專業適宜天文、數學、力學、測量、物理、地球物理等專業的學生報考;天文 技術與方法專業適宜電子工程、通信、自動控制、計算機、光學等專業工科學生報考;電子 信息專業適宜電子工程、通信、自動控制、計算機、光學等專業工科學生報考。
一、培養目標
我臺招收的學術型博士學位研究生,旨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愛國守法,在本學科領 域掌握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和系統深入的專門知識,具有獨立從事科學研究及相關工作的能 力,能在科學研究和專門技術等方面做出創造性成果的高級專門人才。
二、報考條件及要求 (一)報考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普通招考的博士學位研究生,需滿足下列條件: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2.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具有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祖國,願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
建設服務,遵紀守法,品行端正。
3.考生的學位必須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已獲得國家承認的碩士或博士學位的人員; (2)國家承認學歷的應屆碩士畢業生(能在博士入學報到時間前取得碩士學位,即 2020
年 9 月 1 日前須獲得碩士學位證);
(3)碩士學位同等學力人員;
其中碩士學位同等學力人員是指:
1獲得國家承認的學士學位滿 6 年(從獲得學士學位到博士生入學之日),達到與碩士
學位同等學力。獲得本科畢業證但未獲得學士學位證者不予認可。 2國家承認學歷的碩士研究生結業生(報名時已取得碩士結業證書且必須已獲得學士學
位)。 3報名時已取得國家承認學歷的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但尚未取得碩士學位的人員。4.身體健康狀況符合我臺規定的體檢要求。5.有至少兩名所報考學科專業領域內的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的書面推
薦意見。6.境外留學人員應獲得碩士學位,並經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進行碩士學位認證後方可
報名。
(二)同等學力人員報考,除符合上述有關要求外,還應同時具備下列條件:1.已取得報考專業 6 門及以上碩士研究生主幹課程的合格成績(由教務部門出具成績
證明或成績通知單)。2.已在公開出版的核心學術期刊發表過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的學術論文 2 篇(第一作者);
或獲得過與報考專業相關的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為主要完成人);或主持過省部級以上 科研課題。
(三)應屆碩士畢業生,最遲須在博士入學報到時間前取得碩士學位。
通過全國統招統考錄取的雙證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可按應屆畢業生以普通招考方式正 常報名參加我臺的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但最遲須在博士入學報到時間前取得碩士學位。
單證非全日制碩士研究生須獲得碩士學位證書後方可正常報名並參加我臺的博士研究 生入學考試。
(四)我臺招收「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博士研究生。該專項計劃堅持「定向招生、 定向培養、定向就業」原則和「自願報考、統一考試、單獨劃線、擇優錄取」的招生原則。主要 面向少數民族考生。報考該專項計劃的考生,除了需具備上述第(一)款中各項條件外,還 須符合下列條件:
1.擁護社會主義制度,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立志為西部大開發和民族地區發展 服務。
2.生源地在內蒙古、廣西、西藏、青海、寧夏、新疆(含兵團)的少數民族考生,以 及在上述地區工作滿 3 年以上且報名時仍在當地工作的漢族考生。
3. 生源地在海南、重慶、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的少數民族考生,以及河北、 遼寧、吉林、黑龍江、湖北、湖南(含張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縣兩區)等 6 個省的民族 自治地方和邊境縣(市)的少數民族考生,以及在上述地區國務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工作 滿 3 年以上且報名時仍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的漢族考生。
4.在內地西藏班、新疆班承擔教學和管理任務的教職工,在西藏工作滿 5 年以上的「非 西藏生源定向西藏就業計劃」畢業生。
5.經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民教處(高教處)審核同意報考。
6.保證畢業後按定向協議到定向單位或地區就業。其中,在職考生派遣回原工作單位; 畢業離校時仍未就業的非在職考生派遣回定向省份畢業生就業工作主管部門。
7.我臺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碩士研究生不得以碩博連讀方式攻讀博士學位研 究生(含普通博士計劃和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不得以碩士應屆生身份報考我臺 普通招考博士研究生,但在徵得定向單位所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門書面同意後(在職考生還須 徵得工作單位書面同意)可以在畢業時作為應屆碩士畢業生參加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 劃博士研究生招考,經初試和複試考核合格擬錄取後須重新籤訂三方協議方可發放錄取通知 書,博士畢業後須按協議規定回定向省份就業。
(五)在高校取得推薦免試資格的優秀應屆本科畢業生,可以按直接攻博方式錄取為博 士研究生(簡稱為直博生),具體錄取條件由我臺確定。已被確定接收的直博生,必須參加 全國推薦免試研究生網上報名。
(六)在學碩士生報考碩博連讀轉博的,按我臺具體要求報考。
(七)下列情況的考生報考時須徵得定向培養單位的書面同意:1.現為委託培養或定向培養的應屆畢業碩士生。2.原為委託培養或定向培養的碩士生,現正在履行合同服務期的在職人員考生。3.擬報考定向培養的考生。 (八)我臺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全部為國家計劃內全日制脫產學習博士生,有特殊原因不
能保證全脫產學習的考生,應在報考和複試時向我臺和導師進行如實說明。 (九)現役軍人考生,按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規定辦理報考手續。 三、報名時間、方式及報名手續 所有碩博連讀轉博考生和普通招考考生(含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考生)必須參
加中國科學院大學網上報名。
考生在網報前,請務必仔細閱讀上海天文臺 2020 年博士招生簡章和目錄,凡未按公告
要求報名、網報信息誤填、錯填或填報虛假信息所造成的一切後果,由考生本人承擔。 (一)網上報名時間:
春季入學博士生網報時間:2019 年 10 月 10 日-10 月 25 日,全天受理。本次網報只有
碩博連讀轉博考核,沒有普通招考的招生方式。
秋季入學博士生網報時間:2019 年 12 月 12 日-2020 年 1 月 12 日,全天受理。本次網
報包括碩博連讀轉博考核和普通招考兩種招生方式。
(二)網上報名方式: 請考生登陸中國科學院大學招生信息網(http://admission.ucas.ac.cn),點擊「博士報名」,
根據自己的情況分別選擇「普通招考」、「碩轉博」兩種類別之一進入相應的報名系統中,進行 考生註冊。其中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考生在「普通招考」類別中報名,進入系統後在 考試方式欄中選擇「少數民族骨幹計劃」。
(三)網上報名成功後,報考「普通招考」類別的考生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向我臺招生部門 提交下列書面材料:
1.網上報名系統生成的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報考登記表列印件;
2.2 名教授(或相當專業技術職稱的專家)的專家推薦書(推薦書在中國科學院大學招 生信息網「博士招生」欄目的「資料下載」區下載,由推薦專家填寫後寄至我臺招生部門,也可 密封后由考生轉交);
3. 碩士課程成績單和碩士學位證書複印件(報考秋季入學博士的應屆碩士生,在報名 時可先提交碩士學生證複印件,並在入學前補交碩士學位證書複印件);
4.有效居民身份證複印件;
5.獲得境外學歷人員須提交境外教育機構頒發的學歷證書複印件和教育部留學服務中 心進行碩士學位認證報告複印件;
6. 支付報名費 150 元(可以將報名費放在材料中一起寄過來,也可以採用郵局匯款: 收款人: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 研究生部,郵編 200030),報名費收到後概不退還;
7. 報考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定向),請提供本單位人事處同意攻讀在職博士的證明。
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的考生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還須提交由原籍所在省、 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民教處(高教處)審核蓋章的《報考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 才計劃博士研究生考生登記表》(空表可從中國科學院大學招生信息網「博士招生」欄目的「資 料下載」區下載)。
以同等學力身份報考的人員除了提交上述材料外,還應按本簡章第二條第(二)款的規 定提交其它有關材料。
碩博連讀轉博的考生應在規定的期限內向我臺招生部門提交網上報名系統生成的攻讀 博士學位研究生報考登記表列印件及我臺要求提交的其他材料。
8.遞交材料截止時間為 2020 年 1 月 15 日,郵寄材料以郵戳為準,直接送交的以送交時 間為準。
(四)我臺對考生的報名材料進行審查後,向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發放準考證。在複試 階段將對報考資格進行複查,凡不符合報考條件的考生將不予錄取,相關後果由考生本人承 擔。
(五)請考生認真閱讀網上報名公告,網上報名時應務必認真準確填寫並仔細核對本人 的姓名、性別、民族、身份證號和報考類別(定向或非定向)等重要信息。報考信息和錄取 信息上報後一律不得更改相關信息,我臺也不再受理修改信息的申請。
四、普通招考考試科目及考試方式
(一)考試分初試、複試兩個階段。 (二)初試的筆試科目為:政治理論課(已獲得碩士學位的人員和應屆碩士畢業生可以
免試)、英語和兩門業務課,每門科目的考試時間為 3 小時,滿分為 100 分。政治理論課、 英語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統一命題,業務課由我臺自行命題或聯合命題。
(三)初試時間
秋季入學招生考試:英語:2020 年 3 月 14 日上午 8:30-11:30;政治理論:3 月 15 日 下午 2:00-5:00。專業課考試時間和地點,具體以我臺通知為準。
(四)複試的時間、內容和方式按我臺規定進行。
(五)同等學力考生除了必須參加政治理論課筆試外(在初試時進行),還必須加試所 報考專業的兩門碩士主幹課程。加試科目不得與初試科目相同,加試方式為閉卷筆試,每門 加試科目考試時間為 3 小時,滿分為 100 分。加試的科目名稱和測試範圍以及具體時間、地 點等,由我臺通知相關考生。
五、體格檢查
體檢由我臺在複試階段組織進行。體檢標準參照教育部 衛生部 中國殘聯印發的《普通 高等學校招生體檢工作指導意見》(教學〔2003〕3 號)的要求、按照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 部 教育部 衛生部《關於進一步規範入學和就業體檢項目維護B肝表面抗原攜帶者入學和就 業權利的通知》(人社部發〔2010〕12 號)以及《教育部辦公廳 衛生部辦公廳關於普通高 等學校招生學生入學身體檢查取消B肝項目檢測有關問題的通知》(教學廳〔2010〕2 號) 要求進行,由我臺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提出具體的體檢要求。新生入學後需進行體檢複查。
六、錄取和入學註冊
(一)我臺根據下達的招生計劃、考生入學考試的初試成績、複試成績(含面試成績, 以及對考生碩士或本科階段的學習成績、專家推薦書等材料的綜合考評結果)、思想政治表 現以及身體健康狀況,擇優確定錄取名單。複試成績或面試成績不及格(即低於百分制的 60分)的考生,不得錄取。政審或體檢不合格的考生也不予錄取。
(二)錄取類別為「定向」的考生,在錄取前須籤署三方定向培養協議。錄取數據上報後 不得變更錄取類別。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全部屬於定向培養。
(三)錄取類別為「非定向」的普通公開招考考生,錄取時必須轉考生檔案。未能將考生 檔案轉至我臺的,取消錄取和入學資格。
(四)被錄取的考生應在我臺規定的時間內報到註冊。如確有特殊原因不能按時報到者, 須提供有關證明,且應以書面形式向我臺請假,經批准後請假方為有效。無故逾期 10 個工 作日不報到者,或者請假未獲批准且逾期 10 個工作日未報到者,取消其博士入學資格。
(五)被錄取的應屆碩士畢業生,應在入學報到時出具碩士學位證書原件。未獲得碩士 學位者或不能提供碩士學位證書原件者,取消其博士入學資格。
(六)應屆本科畢業生推薦免試錄取為直博生的,應在入學報到時出具本科畢業證書和 學士學位證書原件。未獲得本科畢業證書或學士學位者,或者不能提供本科畢業證書或學士 學位證書原件者,取消其博士入學資格。
七、收費及待遇
我臺 2020 年度博士研究生招生繼續按照國家規定進行研究生教育投入機制改革,對新 入學的所有博士研究生全面收取學費和住宿費,同時將完善研究生獎助政策體系,提高優秀 在學研究生的獎助力度。
國家計劃內全日制學術型博士研究生的學費標準為 10000 元/年•生,按學年收取。 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幹人才計劃博士研究生的收費標準同上。 碩博連讀轉博考生經考核錄取為博士的,入學時按博士身份繳納學費並享受對應的獎助
體系。
直博生入學時即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繳納學費。
八、培養方式和學習年限 我臺招收的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主要實行全日制的培養方式。 (一)普通招考博士生學制為 3 年,最長修讀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 6 年; (二)通過碩博連讀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包括碩士階段在內修讀年限一般為 5 年,最長
修讀年限(含休學)不得超過 8 年;
(三)通過直接攻博方式招收的直博生,學制一般為 5 年,最長修讀年限(含休學)不
得超過 8 年。 九、違紀處罰
對於考生申報虛假材料、考試作弊及其他違反招生規定的行為,將按教育部的《國家教 育考試違規處理辦法》及相關規定予以嚴肅處理。
十、就業
非定向博士生畢業後在國家的就業政策指導下「雙向選擇」就業;定向培養的博士生畢業 時按定向協議到定向地區或單位就業。
十一、其它
(一)考生因報考博士研究生與原所在單位或定向及服務合同單位產生的糾紛由考生自 行處理。若因上述問題導致我臺無法調取考生檔案,造成考生不能複試或無法被錄取的後果, 我臺不承擔責任。
(二)考生可通過中國科學院大學招生信息網(http://admission.ucas.edu.cn)查閱全校博 士研究生招生/直博生專業目錄及我臺聯繫方式等相關招生信息,或直接同我臺聯繫諮詢報 考事宜。
(三)本簡章如有與國家新出臺的招生政策(含相關時間結點)不符的事項,以上級單 位新政策為準。
地址:上海市徐匯區南丹路 80 號 郵編:200030部門: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臺研究生部 聯繫人:馬老師
電話:021-64384630網址:www.shao.ac.cn郵箱:yjsb@shao.ac.cn
上海天文臺 2020 年博士招生專業目錄
專業代碼 專業名稱 | 研究方向 | 指導教師 | 考試科目 |
070401 天體物理 | 1. 活動星系核物理 | 顧敏峰 | 1 1001 英語一 |
2. 黑洞天體物理、星系形成與演化 | 袁峰 | 同上 | |
3. 高能天體物理 | 餘文飛 王仲翔 | 同上 | |
4. 射電天體物理 | 沈志強 王均智 | 1 1001 英語一 | |
5. 高解析度射電天體物理 | 路如森 | 同上 | |
6. 活動星系核的 VLBI 天體物理研 究 | 洪曉瑜 | 同上 | |
7. 低頻射電天文 | 安濤 | 同上 | |
8. 星系形成與演化、數據挖掘,星 團和銀河繫結構 | 侯金良 邵正義 沈世銀 | 1 1001 英語一 | |
9. 星系和活動星系核演化觀測研 究 | 郝蕾 | 同上 | |
10. 黑洞吸積反饋、星系演化 | 郭福來 | 同上 |
11. 星系宇宙學 | 郭宏 | 同上 | |
12. 高紅移星系、觀測宇宙學 | 鄭振亞 | 同上 | |
13. 星團和銀河繫結構 | 陳力 | 同上 | |
14. 宇宙學 | 陝歡源 | 同上 | |
15. 星繫結構和動力學 | 朱玲 | 同上 | |
070402 天體測量 與天體力學 | 1. 精密定軌 | 胡小工 黃勇 | 1 1001 英語一 3212 軌道力學或 3497 天 文地球動力學 |
2. 高精度 GNSS 數據分析與應用 | 宋淑麗 | 同上 | |
3. 衛星導航與遙感技術及其應用 | 金雙根 | 同上 | |
4. 天文地球動力學 | 王小亞 | 同上 | |
5. 行星流體動力學 | 廖新浩 孔大力 | 同上 | |
6. 天體測量 | 唐正宏 齊朝祥 | 同上 | |
7. 行星與固體地球物理 | 黃乘利 | 同上 | |
8. 天文和空間技術應用及全球變 化 | 陳劍利 | 同上 | |
9. 衛星精密定軌定位以及 GNSS 精 密應用 | 陳俊平 周旭華 | 同上 | |
10. VLBI 深空探測應用 | 王廣利 | 同上 | |
11. 行星地球自轉 | 周永宏 | 同上 | |
12. 引力波天文學 | 韓文標 | 1 1001 英語一 |
13. VLBI 天體測量 | 張波 | 1 1001 英語一 | |
0704Z1 天文技術 與方法 | 1. VLBI 技術與應用 | 鄭為民 | 1 1001 英語一 字信號處理或 2367 信號 與系統 算機技術基礎或 3404 射 電天文方法與技術或3407 天文地球動力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