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香菊生長習性及歷史傳說
邵會會
1 形態特徵
梨香菊花色潔白,略帶微黃,淡雅。舌狀花多輪,中細管瓣、匙瓣、平瓣,管瓣略直較短,平展或散射,瓣端有裂。花型平盤狀,芍藥型。花徑 13~15cm,中花輪,開足不露心。植株莖稈粗壯,屬較高型品種。中花期在 11 月中旬左右,觀賞期可持續到 12 月中旬,花期稍晚,見圖 1。[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2 花朵特性
梨香菊乍看花色樸素、花型普通、姿色平凡,但輕輕晃動花頭就有酷似鴨梨的香氣撲鼻而來,更有「盈手生香」的說法。中花期前香味較濃,後隨花朵綻放程度的提高香味逐漸變淡。就中國目前數千個菊花品種來看,梨香菊是唯一一個具有特殊香味的菊花品種,實屬菊中上品 [吉山花瑤自媒體網絡首發]。
3 生長習性
此菊喜陽光,忌蔭蔽,生長期要求光照充足,但夏季的強光照射對齊生長不利,宜適時遮蔭。喜溫暖溼潤的環境,能耐寒,嚴冬季節根莖能在地下越冬,但氣溫低於 3℃時,花蕾不能正常開放,氣溫降到 0℃時花瓣出現低溫冷害,氣溫降到 6℃時,植株表現正常,但花蕾綻放較慢。喜肥,但忌重肥,在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中生長旺盛,土壤以微酸性為好。梨香菊根系不發達,扦插育苗時生根較慢,通常 10d 左右才可以生根,扦插 25-30d 左右才可移植,因此要保證育苗基質見幹見溼,防止插穗腐爛。
4 病蟲害防治
常見的病蟲害有蠐螬、蚜蟲、尺蠖、紅蜘蛛、白粉病、褐斑病等。防止蠐螬常用的方法為在上盆前在土壤中摻入適量呋喃丹拌勻。蚜蟲、尺蠖、紅蜘蛛則分別使用吡蟲啉、溴氰菊酯、阿維菌素等,噴施多菌靈防治白粉病、褐斑病等。養護過程中應注意觀察,做到以防為主、以治為輔的原則,防止病蟲害大面積發生,同時根據實際情況,可將幾種不同用途的藥劑混合配合使用,以達到最優的防治效果。
5 歷史傳說
相傳乾隆年間,崇慶皇太后眼疾有人進宮獻此香菊,因有奇效而頗受讚賞。同時又因此菊有類似鴨梨的味道,賜予「梨香菊」的稱謂,成為清宮禁苑的名品,後賜予軍功卓著的張勳,但因張勳乃一介武將,對此菊中上品不甚重視,後流傳民間。清末太平天國攻陷南京,為了保護這種菊花中的稀世真品,剪紙世家張姓家族族人從蘇州攜此菊逃難,後不知所蹤。後來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太行山脈西柏坡附近又出現此菊,當地老百姓都說是毛澤東等黨中央的高級領導中有人輾轉得到此菊並傳於西柏坡,後因戰爭此菊又流落於民間。
6 食用藥用價值
梨香菊的花和莖中含有高濃度的揮髮油,是普通藥用菊花的3~10 倍,為典型的濃香型菊花類型,能增強毛細血管的抵抗力,在體外對革蘭氏陽性菌有抑制作用,同時對冠心病和高血壓也有不同程度的療效。另外,其綠原素和黃酮類成分含量也較高,是目前我國藥用菊花中黃酮類成分含量最高的菊花品種。因此飲用梨香菊花茶具有較高的養生保健功效。
梨香菊以其特有的香味,加之澀味少、口感嬌嫩等特點也深得食客們的喜愛。在熬好的熱湯上面撒上梨香菊的花瓣,發出沁人心脾的淡香,令人心曠神怡,陶醉於其中,是菊餐中的極品。在廣東小欖的菊花宴中梨香菊是不可或缺的主角,菊花羹、菊花肉、菊花火鍋……食來香味濃鬱、清香解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