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學科體系越來越完善,比較成熟的心理學分支很多

2020-12-23 山大王健康達人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心理學研究得到長足發展,心理學的學科體系越來越完善,比較成熟的心理學分支很多,主要包括:與個人、人際心理健康相關的心理學學科,與司法相關的心理學學科,與發展、教育有關的心理學學科,與商業管理有關的心理學學科。除了這些成體系的心理學學科群外,社區心理學、軍事心理學、航空心理學、運動心理學、環境心理學、傳播心理學、社會心理學、人格心理學都有各自獨特的研究和應用領域。

心理學

這些學科分支構成了心理學龐大的理論和應用體系,為個體心理健康、人際和家庭關係和諧、組織和群體管理、青少年教育和成長、社會安全防範、社區和環境營造等領域提供了大量共享知識,構成了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

中華傳統文化

目前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需要解決如下幾個問題:改變心理學各學科普遍存在的重學術研究、輕成果應用和知識普及的局面,在鼓勵理論研究的同時注重學科知識的普及和成果的應用,培育應用人才,不斷提高各心理學分支學科服務社會大眾,服務行業和領域的能力;改變心理學分支學科獨立發展、彼此割據的局面,避免各學科過分分化導致碎片化,整合心理學資源,解決現實問題,為社會服務。

中華傳統文化

改變心理學偏重個人、人際的微觀視角,關注中觀、宏觀層面的心理群體問題、社會心態問題,探索社會心態培育的機制。基於中國社會現實問題,整合心理學學科體系,服務社會治理,是微觀層面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面臨的任務。近年來,政法部門率先探索心理學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的應用,把社會心理健康、心理諮詢的理論和方法引入社會矛盾化解和社會糾紛調解之中,取得了一定成績。

中華傳統文化

對美好生活這一人類共同的超越性追求,不同倫理學流派有不同的表達,尤其體現在古典時代哲學家的研究理路中。比如,亞里斯多德認為幸福是生命的自然目的,也是最高的善;伊壁鳩魯認為快樂包含身體健康和心靈寧靜,審慎的生活才能獲得寧靜、才能獲得最高的善;斯多亞學派認為「按照自然生活」、按照理性生活,才能達到幸福。其共同特徵是認為,幸福是與理性相一致的,理性內在於美好生活的普遍理想。

中國文化

中國文化同樣傳遞著對安定、幸福生活的恆久守望。《尚書·洪範》中有「五福」的記載,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終命,表達了一種整體性的幸福觀。與上述古希臘哲學家對理性強調、對求真求知的強調不同,中國文化受天人一體的宇宙觀、天下一家的世界觀、民胞物與的生命觀影響,對美好生活的描述更強調求善求美,強調幸福的整體性和完備性。

中國文化

比如,強調天人一體。在中國哲學裡,天是萬物的生命本源,也是道德觀念和原則的本原。對此,儒家道家文獻都多有論述,比如《易經》中提出天、地、人三才之道,天之道在於「始萬物」,地之道在於「生萬物」,人之道的作用在於「成萬物」,將人與自然、人與最高道德本體的關係清楚展現出來。

中國文化

比如,強調德福一致。以儒家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重視德福一致,認為道德內在於幸福之中,美好生活同時也是道德的生活,因此即便「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聖人也能「不改其樂」。同時,因為道德帶有利他性,這就要求人們不能只注重個人的幸福,個人的美好生活必然融入社會的整體利益和共同發展之中,內聖外王的個人理想、「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社會理想由此趨於一致。

美好生活

這些特徵,構成了中國文化所表達的美好生活的重要內容。40年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將這種千百年來的文化表達上升為國家發展的目標,鍛造成民族復興的支點,並逐漸賦予了其更加豐富、更加現代化的內涵。對社會主要矛盾的歷史概括,對美好生活的新時代定義,進一步彰顯出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性,在推動改革發展的基礎上強調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人民有信仰,國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在強調必須堅定不移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的同時,強調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體現了對「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的系統性把握,對人民獲得感的全面理解,由此也彰顯出了中國千百年來所形成的文化精神。

美好生活

美好生活所蘊含的「美」與「好」集中指涉的就是個體與社會的價值意義層面:美作為人自由的象徵,「美」的生活是人的精神、文化體驗,是人生命的「目的性」指向,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我們要用審美的態度去對待人生,更要按著美的規律去塑造自己的人生。對於每個個體來說,特別要注意在審美實踐中提升審美感受能力,這將有助於一個人形成高尚的情操,能愉悅精神、美化心靈、啟迪智慧,能使人生獲得更多的幸福,達到更高的境界。我們要把社會生活的審美實踐作為中國社會前進的重要推動力量,作為衡量社會發展質量與水平的重要尺度,努力研究美的規律,營造美的環境,塑造美的心靈。

美好生活

面向未來,我們可以預期當代中國的美好生活實踐,將成為今後中國百姓共同的目標追求,這也將是一個動態的發展與提升過程——從物質充實到精神滿足,從個體素質提升到社會風氣的改善,每個人都努力去追求有意義的生活、有品質的生活,追求精神世界獲得滿足的生活。我們要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中國未來社會發展的持久動力,提升現代化的實踐品質,建設美麗中國,真正實現「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社會發展目標,讓全社會更加洋溢人文關懷,讓每個中國人都可以擁有美好人生。

相關焦點

  • 心理學分支越來越細
    心理學分支越來越細楊林除了治療抑鬱症等心理疾病,心理學人才在工商業、教育等行業中開始受到重用。心理學專業,正朝著細分方向發展,其就業方向也比較廣泛,其中有三個方向最為熱門:市場營銷部門、人力資源管理部門和專業心理諮詢師。目前,美國心理學專業畢業生的薪資浮動較大,年薪在3萬美元-15萬美元不等。年薪前五位包括精神病醫生、軍隊中的心理醫師、工業與組織心理學、神經心理學家、學校心理醫生。
  • 心理學:究竟什麼是心理學?心理學有哪幾個分支
    心理學一方面嘗試用大腦運作來解釋個體基本的行為與心理機能,同時,心理學也嘗試解釋個體心理機能在社會行為與社會動力中的角色;另外,它還與神經科學、醫學、哲學、生物學、宗教學等學科有關,因為這些學科所探討的生理或心理作用會影響個體的心智。實際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學科都與心理學有關,人類心理活動其本身就與人類生存環境密不可分。心理學家從事基礎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釋、預測和影響行為。
  • 心理學專業:探索人類心理奧秘的學科
    心理學讓你知道生活的意義,知道「人」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本質何在。 國民經濟的發展、和諧社會的建設,使得人們越來越關心自身的心理健康和主觀幸福,關心人際關係和公平正義;心理學幫助你了解自我、了解他人、了解社會,了解自我如何影響他人、他人如何影響自己。
  •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歷程理解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總共經歷了四個歷史時期,初創,發展,成熟和完善,其中,初創階段的歷史人物是,而發展和成熟時期的一些特點成為這部分考試的難點。二、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到50年代)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時期湧現了大量的心理學以及教育心理學的思想,兒童心理學,學科心理學,弗洛伊德的個性及社會適應以及生理問題,還有程序教學的興趣導致教育心理學成了一門比較混亂的學科,行為主義和認知主義的爭論也相對平緩,雖然行為主義也開始吸收認知心理學的理論,但是還是缺乏一種核心的理論體系來領導混亂的思想
  • 解密心理學:心理學與科學
    所以,有人曾說哲學、心理學、宗教學在本質上是相通的、相似的,都是為了抵達自由靈魂或自由意志。在古希臘語中,「心理學」的意思是「靈魂之科學」,而靈魂在希臘文化中又與呼吸有關,所以靈魂之學就延伸到了生命始終,將肉體與靈魂放在一起。隨著科學的發展,因為缺少足夠的依據證明靈魂的存在,心理學的對象就由靈魂變成了心靈,「心理學」也就由 「靈魂之學」變成了「心靈之學」。
  • 什麼是心理學?心理學分類及介紹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心理學的分類:1、認知心理學所謂認知,指在獲取知識過程中進行的各種心理活動,主要包括知覺,記憶,言語,思維等,即通常所謂的認識過程。2、比較心理學比較心理學是研究動物行為進化的基本理論,和不同進化水平的動物的各種行為特點的心理學分支。
  • 什麼是心理學? ——心理學分類及介紹
    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心理學的分類: 認知心理學  所謂認知,指在獲取知識過程中進行的各種心理活動,主要包括知覺,記憶,言語,思維等,即通常所謂的認識過程。  比較心理學  比較心理學是研究動物行為進化的基本理論,和不同進化水平的動物的各種行為特點的心理學分支。
  • 心理學如何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獨立學科?
    在歷史上,現代心理學最初的確是從哲學中分出來;在此之前,心理學的研究可說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但問題是,為什麼心理學的研究會自成一類,慢慢從哲學中分了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答案在於一個概念:方法學(methodology)。
  • 心理學修己以安人,她想把最美好的學科讀透徹
    心理學是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的學科,在人類進入現代社會以來,心理學發展迅速,被人們普遍關注。心理學對我們人生的影響意義重大,它涉及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而Hailey的學習和成長過程更加印證了這一點。此外,要達到最大化促進來訪者福祉的目標,心理工作很多時候需要多方資源的整合和不同工種人員的通力合作。心理工作需要時間、耐心和堅持學習這個專業不僅需要紮實的理論體系,還需要在心理諮詢實踐中不斷累積經驗。因為還不是獨立成熟的心理諮詢師,她為數不多的案例中接觸到的來訪者也大多是學生群體。
  • 【心理學理論研究步入新階段建構】「多元一體」理論心理學範式
    在當代世界心理學研究前沿,理論心理學的探索已經成為心理學、哲學、邏輯學、語言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的共同研究領域。有學者表示,其學科發展目標是促進心理學向類似物理學中的理論物理學與實驗物理學、經濟學中的理論經濟學與應用經濟學那樣的形態邁進。理論心理學是心理學理論研究的新階段和新形態,圍繞該學科的相關研究,記者採訪了有關學者。
  • 美國留學:心理學專業有哪些分支專業可以申請?
    心理學專業1.認知心理學專業 ( cognitive psychology ):現在心理學的絕對主流也是最偏向於理科的心理學分支之一3.工程心理學專業 :簡單的說就是產品或者工具的設計和人的心理和行為的關係。實驗設計能力,生理學基礎比較重要。總結來說對於這兩個方向的留學申請者需要具備以下能力:數理統計、實驗設計、生理學、電腦程式設計。
  • 好書分享 | 精選心理學書籍推薦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科學出版社售價:96元圖書簡介:心理學是觀察和探討人類心理現象變化規律的科學,是介於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之間的一門交叉學科自馮特 1879年建立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以來,心理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體系的發展已相當完善,但由於其學科的獨特性質,在其一百多年的發展中,學派林立,理論更迭頻繁。尤其是本世紀下半葉興起的認知革命,影響了幾乎所有分支領域的思想體系,產生了大量的名詞。近30多年來,心理學發展迅速,新理論、新技術、新概念不斷出現,相應地產生了許多新的心理學名詞。
  • 心理學之大分類:心理學到底在研究什麼,又應用於哪些領域
    說到心理學,就像我前面所說的,這是一門比較玄妙的學科。所以,在高考後選擇專業時,大部分父母和學生對於心理學總是抱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因為在人們眼中,心理學似乎除了心理諮詢師外沒有其他比較專業對口的職業,而能夠成為一位合格的心理諮詢師更是一件極難的事。
  • 淺談心理學考研專業及就業前景分析
    」心理學「  這個專業也被許多在考研大軍中拼搏的學子看好。那麼,到底你對心理學考研了解多少呢?國內外的心理學考研形勢又是怎麼樣的呢?      科學心理學從誕生到現在只有短短一百多年的時間,其理論體系還很不完善,有待於未來的心理學家們去開拓。可以說心理學有一個長期的過去,但只有一個短暫的歷史。它一直在哲學的懷抱裡掙扎著。
  • 心理學是什麼?要學心理學怎麼入門?先來了解心理學的前世今生…
    他們是一群不起眼的小團體,卻不分白晝交替陪伴;他們沒有深入一線,卻切切實實感同身受著一線所有人的痛苦與掙扎……但慶幸的是,因為有了他們,人們意識到了心理影響的重要性,於是,很多很多人並開始關注心理健康,關注這個已經蓬勃生長著的學科。
  • 自考心理學需要考什麼科目?
    自考本科心理學需要考的科目有: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學,心理測量學。一、普通心理學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的最一般規律的學科。其研究範圍包括心理學的理論原則和方法、心理過程、心理狀態和個性心理特徵的基本原理。它既概括了各個心理學分支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又是各個分支心理學的一般知識和理論基礎。它是一門基礎的、入門的心理學,也是心理學的主幹。它又可分為一些分支學科,如感知覺心理學、記憶心理學、思維心理學、言語心理學、情感心理學、意志心理學、個性(人格)心理學等等。
  • 歐洲著名大學應用心理學碩士
    目前已知幾所海外名牌大學,劍橋已經確定將授課方式改成線上課程,哈佛等眾多美國大學也都積極準備線上線下混合模式。可見,當前形勢下,「海外留學」這件事正在逐漸剝離地域屬性,反而越來越側重於「學」的本質——在哪裡上課已經不是重點要素,關鍵在於安全的學習環境和正規的教學資質。布雷斯特商學院(Brest Business school, 簡稱BBS),創辦於1962年。
  • 自考心理學都需要考什麼科目?
    點擊進入:自考報名有疑問、不知道如何選擇主考院校及專業、自考當地政策不了解,點擊立即報考諮詢》》自考本科心理學需要考的科目有:普通心理學,發展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理統計學,心理測量學。一、普通心理學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的最一般規律的學科。
  • 教育心理學的發展概況
    ):《人是教育的對象》(2)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學》(1877年,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著作)(3)桑代克(教育心理學之父):《教育心理學》(1903年,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學命名的專著,教育心理學也因此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存在) 發展時期(20世紀20年代至50年代)
  • 淺談普通心理學
    在學完一門課程之後,最好是能夠在頭腦內部構建一個知識體系。下面以普通心理學為例,進行說明。我們在學習心理學之前,一定要明確,心理是腦的機能。所以,沒有脫離神經系統而獨立存在的心理現象。心理學就是研究心理現象的一門學科。所謂心理現象,就是心理活動的表現形式。具體來說,心理現象我們可以分為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又可以分為認知過程、情緒情感過程和意志過程。認知過程,即人腦對外界客觀事物的主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