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
卻非因你而來,
……
你是弓,兒女是從你那裡射出的箭。
弓箭手望著未來之路上的箭靶,
他用盡力氣將你拉開,
使他的箭射得又快又遠。
(節選自紀·哈·紀伯倫
《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
在傳統文化中,這首詩是十分 「大逆不道」的,而在這樣一個信息飛速交互、個體生命覺醒的時代,阿拉伯文學巨匠紀伯倫的思想卻越來越為當今的育兒主力——80、90後所認同。
「生命不會後退,也不會在過去停留」,身為父母的我們對這句話的感受越是深刻,就越會不自覺地思考:當孩子尚未成年時,在我們還是他的養育者時,應該讓他獲得什麼,他這支箭才會快樂、從容、堅定地穿越未來的時空,射得又快又遠。
知識的更新越來越快,技能的迭代越來越頻繁,細思極恐,補習班、外教英語、鋼琴、畫畫、編程…… 一切分分鐘讓中年老母親錢包幹癟的教育投資,最終能在孩子身上留存下來的,似乎只有「學習能力」這一底層技能,它會通過觀察力、記憶力、計算力、推理力等形式表現出來,讓孩子隨時調用,去應對各種環境的挑戰。
培養學習能力,是否存在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方式呢?當然,大道至簡,閱讀——這個已經延續幾千年的大腦體操,不僅是人類獲取信息的方式,更是鍛鍊學習能力的重要方法,並且終身受用。同時,閱讀中的情感體驗、是非判斷、視野拓展……更接近以人為本的教育,就像盧梭所說:「應該教孩子經受得住命運的打擊,教他不要把豪華和貧困看在眼裡,教他在必要的時候,在冰島的冰天雪地裡或者馬爾他島的灼熱巖石上也能夠生活。」
那麼,問題來了,作為父母的我們,如何在對孩子影響力最大的黃金階段——0-6歲,幫助他養成熱愛閱讀的習慣,讓書成為陪伴他一生的好朋友呢?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項由空間環境、選書、親子交流方式、閱讀延伸活動、家庭氛圍等共同構建的系統性的工程。
而今天,書香盒子更想跟您討論的是——空間環境,因為它是基礎設施,是「讓孩子愛上閱讀」這個系統工程得以啟動的前提。
就像,我們無法想像,沒有2G、3G、4G、5G……這樣的通訊網絡,再好的手機還有什麼用?沒有公路,再多的汽車還有什麼用?俗話說「砌牆先打基,吃蛋先養雞」,可見,對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怎麼強調都不為過。
Q:「孩子愛上閱讀」的基礎設施是什麼?
A:閱讀角,一個符合他身心需求的閱讀角。
什麼是「符合孩子身心需求」的閱讀角呢?在這裡,書香盒子帶你鑽到孩子的閱讀行為背後,找到孩子跟書建立連結,並持續互動的關鍵步驟。
關鍵步驟1——讓孩子看到書
興趣的先導是「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是絕對的「稀缺資源」,媽媽們的首要任務是讓書和孩子有效交流起來,讓書去佔領孩子的注意力!
讓書的哪個部分來擔任與孩子交流的先鋒呢?
書脊?對不起,無效!在常規書架上,書通常被整齊地碼成一排,但是,孩子不買帳,書脊上的一排小字根本不會引起他的注意!
封面?恭喜你,正確!多姿多彩的畫面就是擁有吸引孩子眼球的「魔力」,注意—交流—興趣,哪怕只有0.01秒,奇妙的化學反應也在這瞬間發生了!
說到這裡,想必媽媽們已經很清晰了,在兒童閱讀角,書架的「展示封面」功能必須強大。北京書香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開創了「封面展示型」鐵藝兒童書架這一細分市場,它的拳頭產品書香盒子繪本展示架的封面展示率可達95%,它的銷售數據恰好也證明了這一點——短短4年多的時間,僅僅通過用戶的口碑傳播,便走進了300,000+家庭。
正解:選擇「封面展示率」大的兒童書架,為書做廣告,讓孩子與書1秒連結,以3——6個展示位(兒童書架)為佳。
關鍵步驟2——讓孩子拿到書
看到=讀到?NO!「看到」和「讀到」之間,還差一個「拿到」!正所謂「角色決定視角」,媽媽更容易關注到「家裡太亂」這個問題,總是希望買一個更高、更大的書架,把到處飛的繪本收納起來,殊不知,孩子的閱讀也許就被「書架太高,不好拿書」給打斷了。
兒童閱讀角的書架到底多高合適呢?我們必須還原到孩子閱讀時的場景,孩子通常是坐在地墊上、懶人沙發上或小椅子上閱讀的,如果孩子可以輕鬆拿到書架上最高的一本書,書架的高度便是合適的。通過對大量案例的對比和測算,書香盒子的建議如下:
正解:書架的高度等於孩子閱讀時觸手可及的高度。
關鍵步驟3——「原地閱讀」才能「連續閱讀」
孩子看到書,並拿到書,只為孩子提供了「讀起來」的基礎設施,卻無法保證他能「一本接著一本地讀下去」。奧秘在哪裡呢?我們還是要還原到孩子閱讀時的場景。當孩子從書架上拿起書,卻意識到身邊並沒有可以坐下來看書的地方時,他也許會拿著書跑到沙發上、床上……總之,這個時候,看書的位置和書架的位置已經分開了,也就是環境並沒有支持孩子「原地閱讀」,這樣,當孩子讀完手上的這本書時,拿起下一本的便利性已經大大降低了,那麼,「連續閱讀」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了。
因此,「原地閱讀」是兒童閱讀角的必要條件,兒童書架旁還需要可以坐下來看書的地方。地墊、小椅子、懶人沙發……哪一個更合適呢?書香盒子深度分析的500個案例告訴我們——地墊更合適。地墊夠大,可以讓孩子盡情地伸展,隨時調整閱讀姿勢,最大程度讓孩子感受到閱讀是愜意的,並且能夠為孩子的閱讀角「畫」出邊界,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空間權益。
書香盒子根據自己的科研成果,開發了一款專門用於兒童閱讀角的地墊,特點如下,這裡給媽媽們用作參考:
1、純色,不跟書「搶鏡」,讓孩子更專注地閱讀,
蒙特梭利:選擇「純色」做背景色,有助於提升兒童的專注力;
2、低明度,保護孩子的視力;
3、方形,夠大(尺寸188cm×128cm),保證孩子可以自由伸展;
4、厚度適中(10mm),如果地墊太薄,「隔涼」性差,太厚,容易絆倒孩子;
5、硬度適中,如果地墊太硬了,坐在那兒、趴在那兒都不夠舒適,太軟了, 又不利於孩子玩「樂高」一類的拼插遊戲;
6、TPE材質,無揮發,環保、安全。
正解:在閱讀角為孩子鋪一張純色、低明度、夠大、一體成型的閱讀地墊。
關鍵步驟4——閱讀和遊戲良性互動
書和玩具能不能放在一起呢?孩子會不會只玩玩具不看書啊?想必,這是很多媽媽的困惑。書香盒子的研究結論是——閱讀和玩玩具都是孩子探索外部世界、拓展思維的途徑,並不存在誰更高級、誰更低級的差別。只是,玩具比較花哨,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暗示孩子「來玩我吧」,把孩子拉到了「無意識地玩」的這個狀態。媽媽需要做的是,用繪本展示架把書的封面展示出來,讓書「高調」一些,用「收納型」玩具架(抽屜式,看不到裡面的玩具)把玩具適當地「藏」起來,讓玩具「低調」一些,這樣,書和玩具才能回歸它們應有的「平等」地位。
很多時候,書籍是孩子們的「小創意」、「小想法」的來源,書更「高調」,玩具更「低調」 的閱讀角也更有利於引導孩子先獲得創意,再找玩具來實踐它,「被動玩」也就很自然地升級成「主動玩」了。
如果我們再給孩子配一個玩具展示架,把孩子遊戲中的「得意之作」展示出來,引導孩子隨時跟它交流,不斷地升級它,完善它,不知不覺,孩子的思維是不是更有機會向更深、更廣、更多元發展呢?
正解:用繪本展示架把書的封面展示出來,用玩具收納架把玩具「藏」起來,讓環境引導孩子在閱讀和玩玩具間合理分配精力。
關鍵步驟5——閱讀和畫畫良性互動
在閱讀的過程中,孩子也許對繪本中的某個小動物突然有了興趣,要把它描摹下來,也許瞬間get到了螞蟻洞的奧秘,自己也要畫一個,也許意猶未盡,要給書中的故事編一個番外篇……這些統統是「閱讀聯想」。孩子們會寫的字十分有限,畫畫很自然地成了他們表達「閱讀聯想」的最好方式。媽媽們應該如何支持孩子的閱讀聯想呢?書香盒子的研究成果認為,畫本比畫板更合適。
首先,就像前面講到的,孩子更適合在地墊上閱讀,那麼「拿來即畫」的本子就是最方便的,這時,激發他產生「閱讀聯想」的那本書就在手邊,邊看邊畫也十分自然。相反,畫板通常是立放的,在畫畫之前,孩子不僅多了一個起身的動作,跟激發他產生「閱讀聯想」的那本書交流也不方便了,便利性打了折扣,孩子「興起而畫」的可能性也會降低。
其次,畫本大概率是會被保留下來的,孩子偶爾翻一翻自己昨天、一周前、一個月前……的「作品」,是不是隨時能激發他升級的欲望呢?即便是欣賞一下,是不是也別有情趣呢?而畫板上「作品」卻隨時被擦掉了,回頭看的機會也就消失了。
當孩子有了用畫筆表達「閱讀聯想」的欲望,有一個打開即用的閱讀小桌,是不是一切剛剛好?
正解:給孩子準備閱讀小桌、畫筆、畫本,隨時支持他的「閱讀聯想」。
做到以上5點,一個完美的兒童閱讀角就形成了。通常,基礎設施的投入是一次性的,使用後,卻可以持續不斷地獲得它的收益,我想,應該沒有誰會比當代中國人更能感知基礎設施的改善所帶來的福祉了。
在兒童閱讀這個小領域也是一樣,為孩子搭建一個符合他身心需求的閱讀角,我們便會在未來幾年的親子閱讀實踐,或孩子的閱讀習慣培養中不斷地收穫它的福利。如果您在搭建兒童閱讀角的過程中有什麼疑問,歡迎向書香盒子諮詢,我們專注於親子閱讀方法的研究,專注於兒童閱讀空間環境創設的研究,專注於童書的深度研究,我們倡導「用「媽媽心」讓孩子愛上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