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斥責「王子與公主有毒」 童話故事路在何方?

2020-12-18 騰訊網

  最近,一位母親的微博內容在網上引發爭議。她表示,自己從來沒有給女兒講過《海的女兒》這種「經典童話」,因為她想告訴孩子,「沒有人值得你付出自己的生命」。

  「包括所有happy ending(皆大歡喜)的王子公主式童話也不適合講給女孩聽。她們不是只能年輕美麗柔善可欺,也不是只有嫁給王子這一種結局。」這位母親寫到。

  一位母親發布的微博引發爭議/圖自新浪微博

  對於這名媽媽的表態,有支持的人認為這是一個新時代的好媽媽,女孩子確實需要這種教育,而反對者則認為,這完全是強行將孩子代入成人視角,完全忽視了孩子在這其中感受到的真善美。

  「王子和公主」的童話故事,真的有「毒」嗎?當這些傳統的童話故事與現代社會父母的觀念發生碰撞,講還是不講、應該如何講這些童話故事讓人為難,父母又該怎樣尋找出路?

  網友評論/圖自新浪微博

  英國女作家:

  我也成了譴責公主「有毒」的女人

  英國專欄作家赫弗齊芭·安德森(Hephzibah Anderson)回憶起自己的心路歷程時表示,在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她始終覺得這些將童話形容為「嗜血」「違背道德」的母親有些神經質。

  然而,這一切都因為她自己女兒的降生發生了改變——她發現,在小女兒面前攤開一本安徒生童話的時候,她自己也陷入了失語。「當我為小女兒花大價錢買了一本精裝版的安徒生故事之後,卻找不到一篇願意完整地讀給她聽的故事之後,我才意識到這一點。」

  英國專欄作家赫弗齊芭?安德森(Hephzibah Anderson)

  安德森寫到,

  「作為一個女孩的家長,我最關心的是這些童話中對於外在美的關注,以及這些故事在一張漂亮的臉蛋和一顆善良的心靈之間企圖建立的那種必然聯繫。」

  安德森表示,童話故事中對於外在美那種目空一切的誇獎,正是讓孩子們,尤其是女孩子們在長大後花費無數時間PS自己的照片、與外貌焦慮不斷鬥爭的源泉。「於是,剎那間,我甚至覺得這些童話也應該對我本人的成長經歷,我本人在化妝、卸妝上浪費的時間,我對於愛情的很多錯誤觀念承擔責任。」

  「是的,我也成為了那些會去譴責公主『有毒』的女人之一。」安德森表示。

  實際上,安德森的懷疑遠遠不是個例。

  據英國《獨立報》報導,2018年一項最新調查發現,由於暴力和政治不正確,許多父母在給孩子們講經典童話時改變了故事的情節。對於一些傳統童話故事如《小紅帽》《三隻小豬》等,一些家長們甚至將它們的結局比作「恐怖電影」。

  迪士尼動畫片《灰姑娘》畫面

  這項由有聲讀書應用musicMagpie委託開展的調查,有數千名英國父母參與。調查結果顯示,四分之一的家長在與孩子分享童話故事時會根據自己的想法「發揮創意」,與此同時,另有16%的父母承認自己完全禁止孩子接觸這些傳統童話。

  他們認為,這些經典故事表面上看起來天真有趣,但是仔細看故事情節和人物就會發現一些問題。例如在《小紅帽》中,小女孩被狼活活吃掉,卻被一個獵人用斧頭剖開狼肚子救了出來,三隻小豬也以他們殺死一頭狼並將它吃掉作為結局……對於很多父母來說,這些結局令他們難以接受,認為這個結局「太過殘酷」。

  而除了情感認同之外,還有四分之一的父母認為灰姑娘打掃房間不合適,許多父母認為王子在睡美人睡著的時候親吻她涉嫌「未經同意」,27%的人認為匹諾曹鼓勵孩子說謊,而四分之一的人認為醜小鴨的故事提倡「身體羞辱」。

  「其中一些故事已經流傳了好幾代人,其中很多故事在父母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已經被讀給他們了。」musicMagpie市場總監利亞姆?豪利解釋說,但時代已經變了,這些經典故事中有很多元素並不像過去那樣真正融入社會。不僅如此,現在很多人會認為有些情節對於小孩子來說可以稱得上恐怖。

  《傲慢與偏見》女主:

  從不讓女兒看《灰姑娘》

  這樣的焦慮,在許多「名人父母」中也得到回應。

  英國著名女演員凱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和克裡斯汀·貝爾(Kristen Bell)都曾公開表示,對把迪士尼公主作為孩子們的榜樣感到不安。

  曾主演《加勒比海盜》《傲慢與偏見》的奈特莉在訪談節目《艾倫秀》中稱,自己從來不讓女兒看《灰姑娘》這種動畫片。「(灰姑娘)在等待著一個有錢人來拯救她,我希望她永遠不要有這樣的想法,(你應該)拯救你自己!」奈特莉說。

  奈特莉在《艾倫秀》中稱,從不讓女兒看《灰姑娘》這種動畫片/圖自《衛報》

  奈特莉補充說,她最討厭的動畫片還有迪士尼拍攝於1989年的《小美人魚》(原著為《海的女兒》)。「這一點讓我有點糾結,因為我實際上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我的意思是,這部電影裡面的插曲非常棒,所以,她為什麼要為一個男人放棄自己的歌聲?」

  與此同時,奈特莉對迪士尼近年來拍攝的一些熱門影片《海底總動員2:多莉去哪》《冰雪奇緣》和《海洋奇緣》表示贊同——在這一系列影片中,女性和公主角色一反傳統的「等待救贖者」,變得更加堅強勇敢,擔當起了拯救者角色,而這樣的改變在包括迪士尼動畫等一系列兒童作品中,已經成為了新趨勢。

  《冰雪奇緣》的主演克裡斯汀·貝爾,也表達了她對迪士尼經典卡通《白雪公主》童話的不滿。

  在一次採訪中,貝爾說,她曾問她的女兒「你不覺得奇怪嗎,白雪公主對老巫婆遞過來的蘋果問都不問就吃下去了。我永遠不會從陌生人那裡拿食物,你會嗎?」

  貝爾的孩子們說,「不!」

  「那個時候我就覺得,好吧,我做的是對的。」貝爾說。

  奈特莉主演《傲慢與偏見》海報/圖自豆瓣網

  但是,貝爾的這種說法也在隨後遭遇了反彈,很多人反唇相譏說她本來就靠著「公主」走紅,卻又對此橫加指責。而貝爾隨後在社交媒體上用推特回應了批評。她在給一位用戶的回覆中寫到:「我很樂意把《白雪公主》和《冰雪奇緣》都發給你,你可以對比一下,看到它們之間的區別,看看《冰雪奇緣》在為女性樹立榜樣方面已經走了多遠。」

  貝爾說,每件事都是給孩子們的一種信息,孩子們是海綿,能吸收一切,並通過他們所看到的來學習如何做一個成年人。「孩子們其實通常知道,他們在做什麼。」

  所以,被人們代代相傳的童話故事,在現代社會中真的要永遠退出歷史舞臺了嗎?

  安德森表示,她這種觀念,在與另一名英國桂冠兒童作家、曾獲哥斯大黎加兒童圖書獎的薩利·加德納(Sally Gardner)交流時受到了挑戰。

  薩利·加德納/圖自《每日電訊報》

  「你(對童話)全部都理解錯了!」在和安德森在電話裡交談時,加德納叫了起來,「童話故事的力量其實非常強大,它包含了你所需要的一切,它們是現存最完美的藝術形式,並且它的魔力還在於,它能夠讓所有的孩子在其中得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

  加德納舉例說,比如在《漢塞爾與格萊託》中,快樂的孩子可以看到發黴的老房子,不快樂的孩子則看到美味的薑餅,受過創傷的孩子會去想像瘦削女巫手指的感覺。

  加德納解釋,童話可以給孩子們以力量。如果將這些童話,隨便哪一本,送給住在一棟高樓大廈的小格子間中的孩子——這個孩子可能之前終日困在一個吸毒的母親和她的毒品交易夥伴之中。「在這種時候,這本童話就會像一條出路一樣,會給予孩子希望。」

  「而對於『公主和王子』這種故事,首先要記住的一點是,孩子們並不需要認同她們。」加德納說,孩子可以是其中任何一個人物,甚至可以將自己代入成女巫。最重要的是,這些故事是很古老的,它們是由那個年代沒有權利的女性講述的,向孩子解釋這一點,就可以幫他們克服可能由此引起的對於外在美的過分迷戀。

  而在如何為孩子們講述這些童話故事的問題上,加德納提出了簡單的建議:等一等,別著急,「等到他們至少10歲,甚至12歲的時候再去讀這些故事,並且確保他們看到的是比較像樣的版本。」

  實際上,「等一等」這種說法並不是毫無根據。

  神話作家兼文化評論家瑪麗娜·華納( Marina Warner)在她1994年開創性的研究著作《從野獸到金髮女郎》中指出,大多數童話故事最初並不是為兒童編寫的。

  最初的格林童話並非為兒童所著 /圖自BBC

  華納表示,童話原本是窮人和文盲的文學作品,根本不適合兒童閱讀。例如,格林一家是民俗學家和學者——正是英國人在19世紀出版這些作品的英文譯本時將它們進行了編纂,使得這些作品搖身一變成為了「兒童文學」。

  「這些故事是關於普通庶民的,它們的核心要義往往是普通人能夠戰勝強權,能夠逾越過這些權力的障礙。因此,在童話這種文學形式中,我們可以看到有一種精神貫穿始終,那就是勇氣,要有希望,去爭取勝利,包括通過使用智取這樣的手段。」華納表示。

  為此,華納指出,童話故事中其實有很多積極向上的年輕女主人公,比如從《格林童話》到安徒生童話《格爾達》,透過那些顯而易見的東西,人們會發現愛爾蘭和威爾斯的童話故事中有很多非凡的女英雄。

  「至於那些所謂的『公主故事』,它們主要出自17世紀和18世紀初的法國作家之手。但在其中也能看到,有很多年輕女性擺脫了自己不想要的戀情。」華納說。

  華納解釋,而對於普遍存在的、對於女性美的迷戀,讀者必須把它當做一個隱喻。童話中的超自然元素甚至可以教會即便最小的孩子們,可以將一些東西作為娛樂,但是不必要在生活中去遵守它。

  「其實即便是小孩子也可以理解,故事的很多情節推動都取決於仙女的『法術』,而現實中既沒有仙女,更沒有『法術』。」華納說。

  而正是從這一點上,華納強調了很多為人父母者忽略的一條重要經驗——孩子們其實通常知道他們究竟在做什麼。「而且,他們總是比我們成年人更聰明,更懂得如何憑藉知覺去認知周圍的世界。」

  兒童作家:

  我們正失去對童話的認知

  實際上,另一個很多人忽略的事實是,在很多人爭辯童話究竟應不應該給孩子看的時候,童話本身已經在持續衰亡、流失。

  作家雷·德萊尼(Wray Delaney)說,在她25年的兒童作家生涯中,她發現年輕讀者有一個關鍵的變化:她過去能夠問他們最喜歡的童話故事是什麼,而且每個人都會毫不猶豫地給出一個答案。但現在,當她向讀者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幾乎沒有人舉手回應。

  「我們正失去對童話的認知。」德萊尼悲傷地指出。

  鑑於從《魔戒》《霍比特人》的作者託爾金(JRR Tolkien),到英國當代著名小說家亞斯·拜厄特(AS Byatt)都曾把童話作為重要的靈感來源,童話的缺失似乎的確值得引起人們不安——它們曾經也是小朋友們的靈感來源,而現在,童話正在愈髮式微。

  魔戒作者託爾金/圖自網絡

  而除了靈感來源之外,更有人指出,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童話更是一生純良底色的鋪陳,與對良善心靈的嚮往開端。

  「童話的尺度並非道德、邏輯——儘管也並不完全豁免於道德、邏輯,但童話的尺度主要是一種美的想像力,這想像力的基礎是對人性、世界的提純。人該在幼年見識更多這樣的美,越多越好,不論男女,既見識關於玫瑰和愛的盡頭之美,也見識關於江山和湖海的盡頭之美,這是童話(尤其安徒生童話)存在的理由。」微博網友「盧一匹」在自己批評上述母親的文章中寫到。

  「我始終很慶幸,是安徒生的童話成為了我某種近乎人生的基本底色,基本信任的東西,雛鳥印隨一樣的東西。我慶幸我最初睜眼親暱的對象是小人魚的海,澄淨到盡頭,近乎鏡面,一個人的心,先有這種鏡面似的澄淨,才因而有對世間枯枝敗葉、複雜臉孔的纖毫映照。」「盧一匹」表示。

  而安德森也表示,將當代社會的男女刻板印象歸咎於童話,儘管是一個聽起來振振有詞的理由,「但實際上,它只是眾多影響因素之一,是這些因素共同作用,讓一代又一代的女性固守自己的性別角色。」

  而且,正如華納所說,童話是一種「滾動」的文體——它們可以容納無限的更新和迭代,這也正是《冰雪奇緣》《海洋奇緣》等一系列作品正在努力完成的使命。

  紅星新聞記者 翟佳琦 編譯報導

  編輯 張超

相關焦點

  • 公主王子的故事太老套?這些國內童話對孩子更有益
    童話是孩子非常喜愛的文學類型,作為兒童文學中佔比非常大的一種體裁,童話無疑是孩子們接觸的最多的文藝書籍了。當對孩子們說起童話時,他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中關於王子和公主的愛情故事,但事實上,中國也有很多非常適合孩子成長的讀物,家長可以讓孩子多接觸這些國內的童話,對孩子性格的形成多有裨益。
  • 《假如王子睡著了》:王子與公主的愛情童話故事
    最近迪士尼推出的一部《假如王子睡著了》,光看海報,夢幻、童話愛情元素,一顆偷藏的少女心,立刻被俘獲。影片中被拉上發條的八音盒折射出王小禾的生活現狀,簡單的生活日復一日的旋轉,被封存在愛情水晶球的三人,演繹著王子與公主的愛情童話故事。
  • 童話故事裡,王子和公主幸福地在一起了,然後呢?
    童話故事一直陪伴著我們成長,我們小時候爸媽都會給我們講故事哄我們入睡,那些美好的童話故事的結局,我們經常聽到的是: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王子和公主開始了幸福快樂的生活。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那然後呢?幸福生活的定義又是什麼呢?故事就只到了這裡,它也不有在繼續描述後來的事情,但就不代表後面沒有劇情了,但是後來的劇情又是怎樣的呢?童話故事是虛擬的,但是它所傳達的精神的是真實的,是鼓舞的,它讓我們相信有這些美好,渡過我們黑暗的那段時光,堅信著美好,最後迎來美好。
  • 王子公主的故事聽膩了,給孩子講講當代童話吧
    聰明的小動物王子公主城堡魔法小精靈幾乎沒有孩子不喜歡讀童話故事,也幾乎沒有家長反對孩子讀童話故事但近幾年,有些敢為人先的媽媽已經不想再給孩子讀這些以「很久以前」開始的、創作於很久以前的童話故事了。比如,曾出演《傲慢與偏見》和《加勒比海盜》女主角的著名女演員凱拉·奈特莉就曾明確表示過,自己不允許女兒看迪士尼的《海的女兒》和《灰姑娘》兩個故事。因為她不希望女兒被「等著高富帥來拯救」和「為了男人放棄自己的聲音」這樣的觀念所荼毒。
  • 羨慕迪士尼童話裡的王子公主故事?其實你生活得也很幸福
    大多數人都夢想有一天我們的現實會變成童話,就像公主和王子的故事。我們的生活會像美女和野獸一樣浪漫,亦或是像阿拉丁和茉莉一樣充滿冒險和魔力。然而,當童話以一句「王子和公主從此過上了幸福的生活為結尾的時候」,王子和公主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
  • 王子公主的童話故事,是空虛情感的甜蜜補位——《魔發奇緣》續評
    王子公主的童話故事,是空虛情感的甜蜜補位——《魔發奇緣》續評《魔發奇緣》這部經典爆笑的迪斯尼動畫長片,自上映以來,給全球觀眾帶來無數歡樂感動,各路影評人風格清奇的解讀,深度盡顯了。細想一下,女巫應是在失去魔花受到刺激,連同智商指數也直線上升了~童話故事的游離,是空虛情感的甜蜜補位轉眼公主18歲,女巫看在她一頭魔力金髮的「面子」上,也算被錦衣玉食的供養著,成為智慧兼具氣質的美少女……當然也可以理解成主角光環了……這段劇情隱喻著,想要被人優待,需要擁有他人羨慕渴望的優勢條件,
  • 哪有什麼王子公主?這個「格林童話」只是個青春故事!
    但還是有人捧著一本童話不放手,趙格林仿佛不知道在今天的故事中,公主已經因為財產問題和王子離婚,美人也因為成了影視紅星離開了勇士……王子和公主的相遇,只存在「從前慢」的時代,如今是找不到了。格林接過來,是一本厚厚的《格林童話》,像陳鑫說那樣,這真的是格林的書。「是寫什麼?」「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哦。」好像就從那時候開始,格林就和那一本童話連到了一起。一直捧著童話不放。
  • 享譽世界公主和王子的童話故事誕生於此,一個德國非著名的城市
    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看過《白雪公主》、《青蛙王子》等童話書,憧憬著公主和王子的浪漫愛情故事。前些天應德國朋友的邀請,我們一行人去到了德國的法蘭克福。朋友帶我們去了一個德國非著名的城市,但這座城市卻誕生了享譽全世界的公主與王子的愛情童話故事。這座城市就是——哈瑙。
  • 《灰姑娘的故事》:嫁給王子原來不是童話
    「童話裡都是騙人的,我不可能是你的王子」灰姑娘的浪漫愛情,想必大家很多人都聽過,這是歐洲民間廣為的童話故事,講述灰姑娘在失去父母的庇佑後,成為了孤兒,受到了繼母和兩位姐姐的折磨,好在灰姑娘天性善良溫柔,讓她遇到了愛她的王子,最後和王子長相廝守,結局是美好的。
  • 迪士尼公主和王子「動漫風」的愛情童話
    想像一下,如果有一部「動漫風」的愛情童話故事,主角是你喜愛的迪士尼公主和王子,那會是什麼樣子。動漫與西方動畫不同,動漫的特點在於細緻的角色、造型及場景設計,藉助超現實的想像空間,刺中觀眾幻想的神經。灰姑娘和亨利王子「這就是我一直夢想的奇蹟,這就是愛!」愛洛公主和菲利普王子「我認識你,我曾經在夢境中和你一起散步!」
  • 新天鵝堡,童話城堡王子與公主的曠世不倫之戀
    新天鵝堡,童話城堡王子與公主的曠世不倫之戀曉墨之所以將新天鵝堡稱之為「他」,因為新天鵝堡的故事和他的主人是分不開的,而這位主人有可能是當時歐洲皇族裡最英俊的男人——路德維希二世。新天鵝堡,童話城堡王子與公主的曠世不倫之戀然而,與新天鵝堡有關的王子與公主的真實故事,既不美麗,也不浪漫。或終身愛而不得的孤獨與悲涼,或漸行漸遠的愛情幻滅。
  • TNT王子/公主新套裝上線 演繹童話愛情
    1月24日《TNT》上演最動人童話故事,繾綣王子、公主套裝驚喜上線,讓《TNT》的愛侶們守候暖暖繾綣時光。 童話中的期盼——繾綣王子 《TNT》浪漫童話季已悄然拉開帷幕,來《TNT》邂逅心目中的王子和公主吧!繾綣王子擁有一頭迷人的金髮,陽光穿透他的發梢,難掩那一抹最清透的溫柔。
  • 為什麼童話裡王子和公主總是會在一起呢?
    在這則故事裡,最老的姑娘通過各種手段騙得了王子的歡心,她也在仙女的幫助之下,重回青春,順利地與王子舉行了盛大的婚禮。然而,她的兩個老妹妹還在,一旦出現在王子面前,她所擁有的幸福就會成為幻影。於是,這位年輕的老姑娘就設計把妹妹給殺害了。除去妹妹之後,姑娘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如果單從文本來看,這是一個殘酷的故事。
  • 不要再等王子拯救了:顛覆傳統童話劇情的公主書單
    住在如夢似幻的城堡裡、穿著漂亮禮服並纖瘦美麗,最終與王子永浴愛河,幸福快樂一生,是童話故事中典型描繪的「公主」角色。「公主」做為常常被孩子模仿嚮往的對象,其形象略顯扁平單調,亦無形中僵化了孩童性別認知。
  • 恐怖童話:出逃的王子,被處死的公主
    瓊瑤奶奶的腦洞一點都不奇葩,因為現實世界的王室也有很多或沙雕或悲壯的逃亡故事。王子王妃為愛「退群」哈裡王子剛說完要「退出王室」,隔天就和梅根被雙雙移出蠟像館的王室布景了。他曾說:「我不是王子,我只是哈利」。只是為了迎娶「二婚」的美國女星梅根,又是鬧得滿城風雨……梅根出身於一個普通家庭,比哈裡王子大三歲,演藝事業一直不溫不火。2011年還曾跟一名製片結過婚。
  • 小甜文推薦:都市中童話般的愛情,王子與公主,豪門與灰姑娘
    白雪公主、灰姑娘的故事我們小時候都是看過的,雖然長大了就知道那不過都是童話,但是小編還是喜歡啊,所以看到那些童話般的愛情故事,總是還是忍不住冒粉紅泡泡。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來領略一下童話愛情故事的甜蜜吧。
  • 《格林童話》裡的王子公主怎麼這麼多?看德國統一前格局就明白了
    原標題:《格林童話》裡的王子公主怎麼這麼多? 《格林童話》是世界童話經典,格林兄弟用其豐富的想像力為世界各地的孩子們講述了一個神奇浪漫的故事,1812年成書出版,到1857年最終完結,共計216篇童話故事。
  • 《公主變成貓》童話故事背後的象徵和隱喻,心理學家這樣看
    童話故事可以說貫穿了每一個孩子的童年。相信有不少人的童年都是在《白雪公主與七個小矮人》《灰姑娘》《拇指公主》等童話故事中,幻想奇幻的童話世界,想像自己也將探險,也會魔法,最後收穫真善美的感動的。比如,小時候最憧憬的便是主人公們克服重重困難,「王子和公主最後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而現在卻開始嗤之以鼻,覺得童話果然是童話,太天真。是我們太天真,還是童話太天真呢?在《公主變成貓:如何激發你的潛意識力量?》一書中,作者瑪麗-路薏斯·馮·法蘭茲在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基礎上,重新解讀了童話故事背後的象徵和隱喻,讀這本書,你會以一種全新的視角重新審視童話,認識童話。
  • 迪士尼童話電影中五大經典角色,除了王子公主還有誰呢?
    之後她把女孩關在一座塔中,當她發現女孩偷偷地與王子見面時,她「將可憐的長髮公主逐到了一處荒野,公主不得不悽慘、痛苦地生活在那裡。不過,這些故事中最讓人欣慰的是,你可以期待邪惡的老太婆因為自己的惡行而受到懲罰。迷人的王子
  • 郭美美《偏偏》MV打造王子公主童話愛情
    MV由臺灣新銳導演黃子燃主導,以一種插畫的方式,以公主跟王子表白的設定,詮釋出一種生活活潑感,和一個處於熱戀中女人的狀態。郭美美《偏偏》詮釋愛情態度,彰顯古靈精怪敢愛敢恨小個性據悉,這首《偏偏》是郭美美全新專輯《起風了》的第二首主打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