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要說最近網上最熱的梗,無疑是這句來自《青春有你2》裡的歌詞了。
而對於雲南農業大學的3萬名師生來說,看到「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還會馬上聯想起一個東西:西雙版納的小玉米。
日前,雲南農業大學校長盛軍,通過直播向學校的3萬名師生開展了一堂特殊的公開課。「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通過直播等新技術,真正為農民創造收益。」在直播公開課裡,盛軍校長向師生們發出提議。
「時髦」的盛軍校長,還引用了這句「淡黃的長裙,蓬鬆的頭髮」,他說「我一想,這不就是我們雲南西雙版納的特產小玉米嘛,這麼好的東西,外面的人知道的卻不多。」
校長一句調侃,實際上正道出了雲南農民的心酸。雲南擁有獨特的地理、氣候和水文條件,是中國農業基礎資源最得天獨厚的地區之一,雲南的蒙自石榴、丘北雪蓮果、漾濞核桃、西雙版納小玉米,這些都是非常不錯的特色農產品。
但是因為地處邊陲,還有一座座深山,雲南的農產品往往很難走出大山,品質好卻賣不出價錢,甚至容易滯銷。比如在雲南丘北,許多農戶種植雪蓮果,但地頭收購價僅為5毛錢一公斤,農民根本沒有議價權,還得「求著」商販來村裡收購。而這些雪蓮果在網上的銷售價格為4元一公斤,線下超市價格更高。
要想改變局面,通過網際網路、藉助中國發達的物流,讓農產品從田間地頭直達消費者是一條出路。盛軍校長也是這麼想的,「儘管對於我們來說,諸如智慧型手機、直播電商等都已經不是新鮮事物,但不少農民朋友還沒有享受到這樣的時代紅利。」
在他看來,幫農民學會網上賣貨是讓他們改善生活的重要途徑,那麼誰來幫助農民?農大師生就是最好的一批人選。因此盛軍校長號召3萬師生走到田間地頭,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結合移動網際網路的技能,在拼多多等電商及網際網路平臺開設直播間,幫助家鄉農產品走出大山!
試想一下,當農民們不僅會種地還會做電商,這將是什麼景象?在江西省尋烏縣,一名叫黃洪林的農民因為村裡的百香果和臍橙滯銷向拼多多求助,在拼多多幫助下開設店鋪後,20多天就賣出了2萬多單,甚至吸引了尋烏縣縣長來當「臨時主播」,一個小時就售出近5萬斤農貨。
其實盛軍校長的想法,與中國農業大學農民問題研究所所長朱啟臻不謀而合。作為著名的三農專家,朱啟臻曾犀利的指出,「當前真正的難題是人,是種地人的現代化。」中國農業在專業技術上並不落伍,網際網路也是中國的強項,如果農民們都能掌握更多現代化知識、都能成為農商或新農人,中國農業的未來無疑會更加敞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