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成績過低,根據我校教學強度,若錄取該生,考生入校後極有可能因完不成學業被退學。本著以人為本,為考生負責的態度,特向貴辦申請退檔。」
這兩天,北京大學因為這則「退檔申請」,快被網友噴成了篩子。
2019年,北京大學在國家專項計劃中向河南省理科投放8個招生名額。排名第八的考生分數為538分,超過一本線36分,服從專業調劑,後被北大提檔。但北大提檔20分鐘後,就以考生入學後完成不了學業會被退學為由,申請退檔。河南省教育考試院並不認可這一理由,回復表示,河南整體生源質量較高,考生基礎紮實,請考慮為盼。但北大繼續以同樣理由兩次提出退檔申請。
△ 考生被北大三次退檔,理由是有可能完不成學業。圖源:微博
三回合拉鋸後,河南省教育考試院最終同意北大退檔。
正值高招錄取收尾階段,該消息一經傳播,就備受關注,支持北大與反對的聲音都很熱烈。
「530多分,來了之後能跟著680、690分的學生一塊學嗎?」8月9日午間,北京大學一名多年負責高考招生的人士向《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他告訴記者,專項招生計劃的錄取分數線一般比高校在該省所在批次錄取分數線下低30分,「國家是有招生計劃的」。
「國家規定得很清楚,專項計劃的錄取線是在當地(所在批次)錄取線下降多少分,而不是報多少人就收多少。河南招辦違反規定。」該人士表示。
他還進一步表示:「河南招辦覺得北京大學如果不錄取,就是沒完成計劃。降低30分錄取,招不滿8個,所以分數線就往下降,降到低100多分招到第八個,就可以把沒招滿的給補上。招辦這麼做是不對的。」
他還提到,高招時,降分錄取的情況是有的,但是並不多見,錄取專科會有一些,二本的時候,有的省份會出現,但只是個別專業,農業院校會出現降分錄取。「比如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招錄的學生從600多分到400多分的都有。」
記者注意到,河南省招辦在申請提檔的理由時,提到了「高校錄取,招辦監督」的錄取原則。
而前述北大人士稱,錄與不錄,權利是在高校,北大的退檔沒有任何問題。「遺留問題由高校負責,河南招辦推得一乾二淨。把不符合錄取條件的給投檔了,還要高校負責,沒有這個道理。」
就該河南考生正好在招生計劃裡,該人士解釋稱,雖然有8個計劃,但是高校可以不招滿,甚至1個不招也沒問題。
有分析稱,退檔時應該徵求考生意見,但該人士表達了不同看法:「錄與不錄是大學的事,考生沒權利決定。」
而就河南招辦所提到的「河南整體生源質量較高」的說法,他也表示不認同:「河南省考生質量一般,全國考生生源質量好的是京、滬、江、浙、川。」
「北京大學在河南招生的最低線是680分、690分左右,你530多分來了能跟得上嗎?跟不上的話,跳樓的情況都有。」該人士也表示了自己的擔憂。
短短兩天,河南考生小趙剛剛經歷了駐馬店二十四時辰,「復讀生—北大生—復讀生—北大生」的連續過山車,相信小趙的心臟承受力一定異於常人,其實從他高考538分,填志願卻只填北大、清華、南大、浙大、南開就看得出來。
本文不偏不倚,只討論問題。
一、小趙被提檔、退檔的電子流程照片是如何流傳到網上的?
從事後北大的公開聲明中我們可以得知,北大只是認為小趙考分低不適合進入北大就學,轉而錄取了比小趙考分高出100多分、第二志願填報專項計劃的考生,並沒有縮減在河南專項招生計劃名額。作為河南省招生辦來講,本單位的利益並沒有任何損失,為什麼要做這種違反紀律的事情呢?
在小趙被連續三次退檔之後,河南省招生辦已經盡到了告知小趙的義務。為什麼要繪聲繪色描繪細節,甚至不惜把北大提檔、退檔的電子流程照片公開發出以自證清白?作為專業從事招生工作的工作人員,還是一個權力風光無限的省級招生辦,怎麼會不知道這屬於內部信息,即使不涉密,也是不宜公開的呢?
作為一個正規的國家單位,河南省招生辦沒有動機,也沒有義務作出這樣的事情,也不可能不知道這樣做的後果。
畢竟,北大無論選擇錄取第一志願低分考生,還是錄取第二志願高分考生,並沒有縮減在河南的招生指標,也並沒有影響這項貧困地區招生專項計劃,無論錄取誰,都與河南省招生辦無關。
二、小趙為什麼傻填高考志願?
小趙高考538分,放眼整個河南,雖然高出一本線30多分,但距北大清華等國內一流學府尚有100多分的差距。就算發揮超常,小趙也基本沒有可能考入985。經歷過高考的朋友都知道,高考前一年簡直是模擬考試的天下,恨不得每月一大模,每周一小模,為的就是讓考生體驗更加真實的高考難度,大致找到自己的正確定位。
問題來了。小趙在提前錄取批次填了北京大學,然後第一志願平行填寫了: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南開大學。這五所學校,均為國內一流學府,以小趙的實力,無疑是一場「碟中諜」。難道小趙對自己的真實實力沒有一點點數嗎?
答案是顯而易見的。小趙自己也親口承認,知道自己成績不夠好,但他給自己定的目標是211以上(985還不敢想),所以早早就準備復讀了,準備明年再努力一搏。今年的志願都是隨便填的,反正也考不上。
三、北大的選擇是錯誤的嗎?
對於絕大多數事件圍觀者來說,北大招生組面對的選擇是這樣的:
A. 錄取第一志願第七名(542分)、第八名(536分)考生,「專項計劃」共錄取8人。
B. 不錄取第一志願第七名(542分)、第八名(536分)考生,「專項計劃」共錄取6人。
其中,第一志願第六名考生為667分。
但事實是,北大招生組面對的選擇是這樣的:
A. 錄取第一志願第七名(542分)、第八名(536分)考生,「專項計劃」共錄取8人。
B. 錄取第二志願第一名(671分)、第二名(671分)考生,「專項計劃」共錄取8人。
也就是說,北大沒有減少在河南地區專項計劃的錄取名額。那些「北大拋棄落後地區考生」而痛心的觀點是不成立的,這恰恰是整件事北大遭受的最大批評。
輿論最關心的點是,北大有無權力對考生做絕對判斷,即在無約束條件下決定享受到國家專項的考生數目是8個還是6個。但事實是,北大需要做的是比較判斷:670分的考生和540分的考生,誰更能適合北大學習強度,即在約束線下(8個錄取名額)儘量錄取最適合的考生。
四、北大多出來的兩個名額哪來的?
北大終於扛不住輿論壓力,校招生委員會經過認真研究討論,決定增錄小趙(第8名)和另外一名考生(第7名)。整件事情取得了一個看上去皆大歡喜的結局。
那麼問題來了。高校招錄工作,每年的統一指標計劃都是配給的,需要教育部根據教學資源、考生水平,在全國範圍內分配。當然也包括此次「爆雷」的「貧困生專項招生計劃」。
因為總數是額定的,所以北大在河南多招了兩個學生,那麼,勢必在其他省區市少招兩個孩子。如果不能在其他地區縮招,那麼只能打自主招生名額的主意。如果自主招生也不能縮減,那就是藝術體育特招生少招兩個……總之,北大增錄了小趙,就必然放棄另外一位剛剛過線的優秀考生,他背後可能是一個更加悽慘的故事,這個故事的主角可能高考比小趙高了100多分,可能家裡比小趙更貧窮。
五、一道討論題:到底什麼才是公平?
北大並沒有拒絕貧困生,恰恰相反,北大選擇了600多分的第二志願,放棄500多分的第一志願,還是把貧困生計劃指標留在了河南。
所以,這不是一起拒錄事件,而是一起選錄事件。北大在規則允許的範圍之內,沒有選擇第一志願低分考生,而是選擇了第二志願高分考生。換了任何一所高校,任何一位招生老師,不論他是不是出於對考生負責的目的,都不大可能抵得住100多分分差的誘惑,去選擇錄取低分考生。
選擇高分就是公平嗎?如果是那樣的話,乾脆把全國的高考分數統一排序,再把高校排序,由排名從前至後的高校匹配分數從高到低的考生,多省事。
選擇低分就是公平嗎?如果小趙沒有被退檔,那兩位高出100多分的第二志願考生落榜了,這個結果就是人們想要的嗎?
北大增錄了兩名考生。現在這樣的結果就是大團圓嗎?另外兩位被擠掉的邊緣考生、潛在北大人,他們的考分甚至高於600多分的第二志願的兩位考生,這就公平嗎?
人們關注的,不是高分、低分,而是規則。
高考是憑本事實現階層躍遷的最公平途徑,但這個世界沒有絕對公平。在維持相對公平的前提下,犧牲一些個體潛在的利益(如因錄取小趙而被北大放棄的那位考生),這是大家最願意看到的結果。
因為,大多數人只願意相信自己看到的表象。
六、真相只有一個
天底下沒有那麼多巧合,事出反常必有妖。
截至目前,河南省招生辦尚未官方回應此事。
我們尊重並維護規則,
我們期待並希冀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