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說&34;,在高考結束後,或許那一份心儀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就是多年寒窗苦讀的最佳回饋。本期推送,就讓我們看看新鮮出爐的西北政法大學錄取通知書,了解它的豐富內涵。
學校的校名書寫者是當代書法大家舒同先生(1905—1998)。第一次書寫時間是1965年,書寫了&34;六個榜書大字。1979年第二次書寫。2006年學校更名大學時,決定繼續沿用舒同體作校名用字。在八十年代初出版的《舒同書法》中,找到了行書和楷書&34;字,最後經過比較,決定用舒同楷書體&34;,放在原行書體校名中比較,渾然天成。這個&34;字,出自舒同先生書寫的楷書毛主席詩句&34;中。舒同先生所寫牌匾筆力雄強,氣勢飛動,與學校的學科門類和辦學目標正相應合。
校徽,是一所學校的象徵和重要標識之一。西北政法學院的校徽是1991年設計並開始使用的。校徽採用圓形圖案,既象徵著學校如旭日初升,前途無限光明,又表現了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圖案上部由天平、寶劍構成,象徵著至高無上、公平、正義的法律;寶劍又是山峰和筆尖的變形,蘊含著&34;的深刻哲理。圖案中部由&34;二字的第一個拼音字母構成,組合為一個富有動感的中文&34;字,既有對政法學子&34;的勉勵之意,又表達了學校各項事業騰飛的美好願望。同時這兩個字母又構成了英文U(&34;的第一個字母),展望了西北政法學院更名為大學的發展前景。&34;的第二橫是西安古城牆圖形,表明了學校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文化氛圍。圖案下部是學校中英文校名,學校更名為西北政法大學後,校徽仍採用原來的基本圖案,同時對圖案中的中英文校名作了相應的修改。
錄取通知書有著專屬的標識位於正中,西北政法大學的LOGO組合與天平樓的圖形上下呼應,右側是採用燙金工藝的校訓印,右下角是是&34;八字校訓。天平樓寓意釋義法平如水,是學校的標誌性建築,天平樓是西法大人的鮮亮底色、處事底氣和為人底線,在西法大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34;。
打開通知書,映入眼帘的是充滿復古氣息的內頁,把人不自覺地拉入那個對西法大人而言十分重要的年代——1937年,為了培養更多抗戰幹部,中共中央決定創辦陝北公學。1939年6月上旬,黨中央決定將陝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安吳堡戰時青年訓練班、延安工人學校四校合併,組成華北聯合大學,開赴敵人後方辦學。1939年11月,黨中央為了培養更多抗戰幹部,決定復辦陝北公學。
陝北公學是共產黨在延安時期創辦的一所統一戰線性質的學校,在四年多時間裡共培訓幹部13000餘人。毛主席先後十幾次到校講話,三次題詞,&34;他豪邁地說:&34;對陝北公學給予高度評價。
西北政法大學自陝北公學,後經經延安大學、西北人民革命大學、西北政法幹部學校、中央政法幹部學校西北分校等時期,1958年西北大學法律系成建制調入,組建西安政法學院,後更名為西北政法學院、西北政法大學。
&34;是新中國建立的五所政法院校以及四所大學法律系的簡稱,這幾所高校的法律學科在中國法學教育界具有重要地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由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部署規劃,在全國高等學校實行院系調整,在全國各大區建立了北京政法學院、華東政法學院、中南政法學院、西南政法學院、西北政法學院。此外,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武漢大學等綜合性大學相繼設立和恢復了法律系,使中國的法學教育初具規模。
校訓位於通知書啟封處和內頁正中水印。校訓,體現著大學文化的核心內容,既是學校辦學理念、治校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教風、學風、校風的集中表現;既是學校內在靈魂的高度凝練,也是學校傳統的歷史積澱;既是學校風貌的精神標誌,也是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準則與道德規範。
西北政法大學的校訓是&34;。它的具體含義是,嚴謹的治學態度,求實的工作作風,文明的道德情操,公正的法律價值。體現了嚴謹的科學精神、求實的傳統精神、文明的時代精神和公正的法律精神的結合,大學精神的普遍性和政法大學特殊性的結合,歷史性和時代性的結合,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結合。具體來講,&34;體現了治學、辦學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34;體現了對老延大和延安&34;精神的繼承和發揚;&34;體現了時代精神和道德風貌;&34;體現了法律價值和法律工作者的基本道德準則。這是一代代西法大前輩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值得每個西法大人用畢生時間去思索和踐行的人生指南。
&34;優良傳統是學校在陝北公學、延安大學、西北人民革命大學等歷史時期培育、形成和傳承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結晶,是延安精神的具體體現,是學校寶貴的精神財富。1941年9月,經黨中央研究決定,陝北公學與中國女子大學、澤東青年幹部學校合併,成立延安大學,吳玉章任校長,校址在陝北公學原址。1943年,延安&34;、自然科學院、民族學院、新文字幹部學校、行政學院依次併入延安大學。延安大學歷時8年,在艱苦的戰爭歲月,培養了萬餘名革命幹部和知識分子,培育了&34;的&34;精神,積累了創辦綜合大學的寶貴經驗。為奪取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為黨的教育事業、新中國的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
西法大傳承數十載老延大精神,以愛國主義為引領,立足新時代,適應新時代、新思想、新目標,不斷增強每一個政法學子對我校優良傳統和新時代愛國奮鬥精神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價值認同。
長期的辦學實踐中,西北政法大學形成了特色鮮明的育人理念
法治信仰:
明崇法治精神 忠於憲法法律
維護公平正義 捍衛依法治國
中國立場:
立足本土實際 探解中國問題
傳承民族文化 投身中華振興
國際視野:
順應世界潮流 博採萬國眾方
掌握歷史規律 致力改革開放
平民情懷:
摒棄精英傲慢 置身普羅大眾
感受平民疾苦 接蓄天地正氣
西北政法大學作為一所既有深厚紅色文化底蘊,又肩負為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培養高素質人才重任的高校,多年來,學校始終以強烈的使命意識和擔當精神,自覺弘揚延安精神,注重傳承紅色基因,紮實開展紅色文化教育,形成了獨特的紅色文化教育模式和工作機制。紅色,永遠是西法大人的底色和基因,西法大人&34;的中國立場永遠不變!
秦嶺北麓,巍巍政法,昂然屹立,用不屈的脊梁,扛起了西北法律人的尊嚴。這就是西法大,這才是西法大。這就是無數西法大人的母校,默默無言,卻一直在做最堅強的後盾。而如今,選擇報考西法大,她也將成為你們的母校,也將站在你們的身後。
歡迎各地優秀學子報考西北政法大學!
歡迎關注&34;頭條號,獲取更多精彩資訊!
部分素材來源:西北政法大學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