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你們的老朋友迪迪,歡迎來到我的小課堂,生命就像是一場旅行,每一天遇到的都是不同的風景,在這裡我將為大家分享不一樣的原創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分享我的文章,你的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
工齡有多重要?你恐怕未必知道,別以為沒啥大不了,事實上,工齡=錢+休假+福利!工齡會從各方面影響你的生活 。快跟著小編看看↓↓↓
是職工從事腦力勞動或體力勞動,以工資收入為其全部或主要生活資料來源的工作時間,也叫做工作年限。
也就是說,你每工作一年,就形成一年工齡。
它的長短多少也反映了你對社會和企業的貢獻大小,以及你的知識、經驗、技術熟練程度的高低。
■在職人員考取研究生的,學習期間可以計算工齡;
■公派出國攻讀博士學位的,在獲得博士學位後,在批准攻讀博士學位期限內,可以計算為工齡;
■自費出國留學的海歸,出國前的工齡與回國後工作時間可累計為工齡。
另外,在上世紀90年代實行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前的原國有、集體企業的勞動者——
從事特殊工種換算的繳費年限,不得超過其距法定正常退休年齡的提前年限,最多不超過5年。
從事特殊工種換算的繳費年限,只能作為退休時計算過渡性養老金部分的繳費年限【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辦公廳《關於職工從事特殊工種的工作年限折算工齡問題的函》(勞社廳函[2000]143號)】。
這裡的「繳費」,指繳納社會保險金。
根視同繳費年限指參保職工實際繳費年限之前的按國家規定計算的連續工作年限。
根據國務院《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的規定,實行個人繳費制度前,職工的連續工齡可視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併計算發放基本養老保險金。
此外,以下幾種情況,經過認定,都可作為「視同繳費年限」,並且可以與實際「繳費年限」合併計發養老保險金。
■機關事業單位正式職工調入企業後,應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其原有的工作年限視同繳費年限;
■復員退伍軍人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其軍齡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城鎮下鄉知識青年被招為合同制工人,且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的,下鄉期間按國家規定計算為連續工齡的年限,可視同繳費年限。
在許多老職工的人事檔案中,都有一張薄薄的,發黃的蓋了「**勞動局」公章的紙,這張紙就是視同繳費年限認定記錄,別小瞧了這張紙,沒有它,老職工之前的不是實際繳納養老保險的工作年限,就不能合併計算在發放基本養老金的年限裡,就會影響到你退休養老金發放的問題。
可見,視同繳費年限與養老金待遇是直接掛鈎的,年限越長,養老金就越多。
最後,既然知道了工齡的重要性,
就要重視自己的工齡,如何重視呢?
比如,證明你在一個單位工作過的記錄——
錄用通知書
勞動合同
解除/終止勞動合同通知書
工作證;
證明你當過兵的記錄——
入/退伍通知書
軍人身份證
士兵證
軍官證
退伍證
殘疾軍人證
等等。
總之,能夠說明你在一個單位工作過的證明和記錄,你都要保存好,說不定哪一天就會用上。
平時,人事檔案靜靜地躺在單位或人才交流中心的檔案櫃裡,看似沒有什麼用處,一但你要進行轉正定級、職稱申報、辦理工齡認定、辦理退休等重要手續時,人事檔案就會成為有用的「沉默的證人」。
一些人因為人事檔案丟失、或記錄不全,辦理不了視同繳費年限的認定和工齡的認定,導致失去了許多應該得到的待遇。
作為企業的HR人員,一定要重視員工的人事檔案,在移交、提檔、存放人事檔案過程中不要造成遺失。
有時候人事檔案也會由單位封存好交由個人移交人事檔案,勞動者這時候也一定要注意不要丟失了自己的檔案。
如果丟失了檔案,裡面的記錄要一一找回原單位去重新證明,有些單位時間長了已經不存在了,這樣你要再重新複製以往的工作記錄,就困難重重了。
對於一些人來說,賺錢的多少,有時候與工齡並沒有直接的關係,但是,對於大部分上班族而言,工作時間年限越長,所得的福利、法律權益就越多。所以一定要重視自己的工齡!
綜合自勞動報、五險一金 轉載請註明出處
勞動報新媒體編輯:馬思華
原來工齡有這麼多的用途,存好人事檔案這麼重要!學到了嗎?再給小編點個大拇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