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雲計算的大規模採用,雲管理成為CTO和CIO未來幾年要投資的重點。那麼,在當前雲環境下,我們該如何設置雲管理平臺?如何藉助更敏捷、高效的方式替代傳統的CMP模式?本文提煉了幾大關鍵點!
1、簡化雲管理平臺
首先,雲管理平臺設計要簡單。尤其在複雜的混合雲環境下,雲管理不應該重蹈ERP覆轍。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在雲起步階段,都會採用一些虛擬化應用。他們通過OpenStack實現KVM開源虛擬化,然後慢慢把自己的業務遷移到公有雲。不管你的基礎設施裡包含哪些應用,CMP的設計都要簡單化,最好在一天內完成部署。並且,讓你的開發或者IT運維人員以最快的速度部署到底層雲環境中。我們沒有必要在雲管理平臺人為設置障礙,這種行為不會有任何好處,只會浪費管理人員的時間,減緩用戶使用雲的效率,甚至還會增加IT投資。
雲管理平臺設計可參考監控計量計費、編排與調度自動化等模式。目前,市場已經有很多經過驗證、成熟而且便宜的自動化運維工具,可供用戶選擇。通過簡化雲管理核心組件,我們可以快速實現雲端運維,用戶能即刻看見實際效果,不需要為核心能力構建而支付額外費用。
另外,為了實現數位化轉型,很多企業的IT團隊正在朝DevOps方向努力。因此,CMP平臺應該既能支持原有應用和流程,也要具備使用新技術的能力。要能夠利用現代化的架構體系和交付模式服務企業,比如:微服務模式、容器服務、無伺服器架構。這也是我們的常說的「雙模IT」概念。只有這樣,CMP才不會陷入上一個IT時代的複雜架構中。
當然,沒有任何一家公司在企業內部IT應用和雲之間實現了完美均衡,也不是所有應用都適合上雲。雖然,我們的理想模式是通過Kubernetes, Serverless和Containers來降低企業IT成本,但是在一段時間內,我們仍有一部分業務需要部署在本地。所以,CMP應該支持所有跨環境下的應用。
2、雲管理應該以SaaS的形式交付
CMP最大的挑戰是設置、安裝、配置以及相關應用操作。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企業為了能夠提供全天候的專業服務和諮詢,要花費數月甚至好幾年的時間來部署。有時,需要管理好幾個雲服務提供商,才能實現數據中心的雲端管理。在這方面,公有雲做得比較好,很多開發人員更願意使用公有雲。因為公有雲有著更好的易用性,只需要5-10分鐘就能完成雲管理平臺的安裝和配置。雲管理平臺要想真正做到簡單,安裝時間應該控制在5-30分鐘,並且其互操作性要不受任何技術和環境影響,能做到全棧集成,輕鬆擴展到其他應用以及API。CMP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最好以SaaS模式交付,不需要再手工操作。
3、構建於開源框架之上
在開源軟體(OSS)框架中,提供了很多核心功能,能支持任何前沿技術開發,包括現代化的IT管理以及DevOps模式。為了構建新一代軟體創新框架 ,很多開發人員都為OSS項目做出了貢獻。為了實現本地環境和雲端環境的自由切換,OSS讓IT運維的操作變得更加簡單。CMP可採用OSS插件的形式,與公有雲實現技術集成。包括:AWS、Google Cloud、Azure、KVM、VMware等等。
4、擁有一致性體驗
無論你的CMP基礎設施是什麼,提供商是誰,都應該保持一致性體驗。所有基礎設施都能實現統一視圖,包括伺服器、VM、容器、存儲和網絡,以及所有公有雲、私有雲和虛擬化服務提供商。高級站點可靠性工程師(SRE)要有基於混合雲的跨平臺管理能力,包括安全管理、身份認證等。
總之,一個糟糕的CMP雲管理平臺不僅會浪費企業資源,還會導致企業雲遷移失敗,甚至影響企業數位化轉型進程。所以,當企混合雲以及多雲成為企業IT的主要應用場景,我們必須採取有效的方式方法擺脫傳統雲管理帶來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