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17日,中信微合金化技術中心年會暨中信—CBMM R&D項目報告會在北京順利召開,來自汽車行業、鋼鐵行業、高校等相關人員參與了會議。另外,在會議同期,還舉行了2016年度中信鈮鋼優秀論文頒獎儀式。
「20年來,中信微合金化技術中心作為中國鈮微合金化技術的引領者,積極探索和實踐『產學研用』相結合的一體化研發思路,在鋼鐵行業品種結構的調整升級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在上下遊行業中具有很大的影響力。」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司副司長苗治民在年會上如是說。
中信金屬集團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孫玉峰表示,二十多年來,中信在管線、橋梁、汽車、造船等諸多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未來將強化多領域『產學研用』產業鏈聯盟,以國家戰略、經濟發展及市場的導向為要求,為鋼鐵及其下遊行業提供整套解決方案。
鈮微合金化助力汽車輕量化發展
當前我國進入了經濟新常態,低端產能嚴重過剩迫使行業急需開展供給側結構改革,汽車輕量化也對鋼鐵行業變革提出了更為迫切的要求。
因此,作為汽車輕量化材料與技術發展方向之一的鈮微合金化,受到汽車行業普遍關注。微合金化技術到底是什麼呢?微合金化技術是在普通低強度碳素鋼的基礎上,降碳/微合金化低碳當量成分設計,通過純淨化冶煉、TMCP 熱加工工藝實現組織及精細結構的調控,獲得高強度、高韌性及優異焊接性能的材料。
中信微合金化技術中心汽車領域負責人、高級經理路洪洲表示,在高強度鋼和先進高強度鋼的發展中,微合金化元素鈮具有特殊的作用。它可以通過沉澱強化、晶粒細化、微固溶晶界,從而可以有效的調控組織的細化,組織組成和各種性能,特別是強韌性的匹配優勢明顯,目前在各類汽車用鋼中已有應用。
中國金屬學會副理事長趙沛說:「通過在微合金化技術領域的繼續進步和創新,進一步推動高強度、高性能鋼材的研發與應用,可以減少國民經濟發展對資源的需求,促進節能、環保、減排,順應了我國向低碳經濟轉型的大勢。」
輕量化成果顯著
據記者了解,中信微合金化技術中心結合汽車輕量化發展方向以及供給側改革,聯合汽車行業上下遊的優勢單位進行產業鏈攻關,利用「鈮微合金化技術」推動汽車輕量化,相繼開發了輕量化商用車車輪、輕量化掛車、輕量化自卸車、高通風孔乘用車車輪、高品質懸架板簧等,並形成了整套鈮輕量化解決方案。
在新GB1589和國家部委聯合治理超載超限行動的新形勢下,中信微合金化技術中心與上下遊聯合開發的輕量化商用車車輪、輕量化掛車、輕量化自卸車、輕量化商用車車架等實現了大批量生產應用,滿足了物流企業的需求。
在GB 1589-2016中,新增了中置軸車型的分類,這一車型受到國內掛車企業以及用戶的廣泛關注。中信金屬、環達汽車、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合開展了含鈮高強度鋼在輕量化中置軸轎車運輸掛車上應用項目。
目前國內廂式車重量與國外同類車型相比高出了15-20%,所以具有較大的減重空間。對此,東風專用汽車有限公司、吉林大學、山西太鋼不鏽鋼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展了高強鋼製輕量化廂式車載貨車廂開發工作。目前,吉林大學已經完成輕量化廂式運輸車載貨車箱結構優化,與原型車相比,減重18%以上。
此外,板簧作為商用車的主要零部件,目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仍然有超過半數的商用車採用等截面板簧,由於板簧重量本身比較大,使得重型貨車所用等截面板簧質量可達500kg,從而導致貨車自重比較大。如果改用變截面板簧,可將板簧自重減少20-30%,產生顯著的輕量化效果;第二個問題是,有些主機廠在採用變截面板簧替代等截面板簧時發現,現有材料的性能往往不能滿足疲勞性能要求,出現早期疲勞斷裂的問題,因此對現有材料進行升級非常有必要。為此,中信微合金化技術中心聯合國內鋼廠、板簧廠及商用車主機廠進行高性能含鈮板簧的開發和應用研究工作,以滿足商用車行業對高性能板簧的需要。據悉,含鈮50CrVA+Nb鋼板所製成板簧疲勞壽命穩定在20萬次左右,較常規50CrVA板簧可提高40%,含鈮52CrMnNbB鋼板所製成板簧疲勞壽命可達26萬次左右,較常規52CrMnB板簧可提高60%。
編輯:李沛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