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 Mag百大DJ已然在國內範圍成為了「優秀DJ」的代名詞,可能有很多國內電子音樂愛好者對於西方國家不計其數的DJs的名字了解甚微,卻都能輕而易舉地說出「百大DJ」幾個字。
由於西方國家的百大DJ排行榜並不是只有DJ Mag一個品牌,也由於西方國家的電子音樂愛好者對於榜單並不在意,DJ Mag百大DJ排行榜如今並未得到全球範圍的粉絲追隨。但DJ Mag百大DJ排行榜作為DJ Mag品牌最成功的一個項目來說,其所帶來的影響力是不可否認的。
1991年,這家專注於電子音樂以及DJ的英國月刊雜誌品牌誕生,全名為DJ Magazine。同年DJ Mag就推出了僅有三個名額的Top 3 DJs,由DJ Mag作者自行評選。當年的第一名由英國本土House DJ Danny Rampling獲得。
到了1993年,為了慶祝DJ Mag已發行100期,DJ Mag正式推出Top 100 DJs。直到1996年,DJ Mag百大DJ排行榜上榜者均由DJ Mag內部員工決定候選者和勝出者。1997年進行了一項大改革,DJ Mag決定將這一投票權交給他們的讀者。而在那一年,獲勝為「第一DJ」的是英國DJ Carl Cox。
直至2002年,DJ Mag百大DJ排行榜的前三名至少包括一名英國DJ,而自2003年開始,則至少會有兩名荷蘭DJ入選前三名,這也正是DJ Mag百大DJ排行榜開始擴大範圍的時刻。就在兩年後的2005年,DJ Mag百大DJ排行榜進入了中國電子音樂領域,一時間成為行業話題。
而「成為熱點話題」,也僅限於電子音樂愛好者人群內部。當時國內電子音樂的受眾並不大,與「普及」程度可謂相差甚遠。就在這樣的背景下,當萌新們問到「何為DJ」的時候,很多電子音樂愛好者就會直接以「百大DJ」作為例子,並以此告訴他們:DJ是一份放歌的職業,並不是他們原以為的音樂風格。
同樣在萌新居多,大部分人不了解DJ的概念定義的時代背景下,很多人就會去國內最受信賴的搜尋引擎「百度百科」一探究竟。而百度百科也與上文的愛好者們一樣,將DJ Mag百大DJ作為代表性的例子,這就給國內萌新們傳達了一個普遍的信息鏈:通過DJ Mag百大DJ 排行榜,即可了解你想了解的一切。
而除了百度百科以外,微博、貼吧、視頻等等渠道都以DJ Mag百大DJ 排行榜做為科普DJ的主要資料,只要你去搜索「DJ」,你就會看到與DJ Mag百大DJ 相關的信息。這些已經為國內電子音樂愛好者種下了根深蒂固的概念種子,只要提到DJ,就一定會將百大DJ作為首選例子,成為概念解釋的唯一選擇。
而DJ Mag百大DJ得以廣闊的普及,是從2010年以後DJ Mag百大DJ以一個更通俗的名稱——「全球百大DJ」,進而推廣之後才予以實現的。在DJ Mag百大DJ的名聲大漲後,又有更多的人向那些不懂「DJ只是職業不是音樂風格」的人科普DJ Mag百大DJ,從而達到修正認知的目的。
「DJ是一種職業,不是音樂風格,而且有一種百大DJ榜單剛好可以讓你認識100位DJ。」這句話也成為了為什麼很多人只知道「百大DJ」而不知道DJ Mag百大DJ的直接原因。
在搜尋引擎、各類網站,以及身邊人群的綜合引導之下,百大DJ(DJ Mag百大DJ)成為了國內關於DJ的代表名詞,很多人都在潛意識裡將百大DJ作為心中的權威與人氣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