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手遊那點事 | 何清景
科韻路,往北接入華觀路直通天河智慧城,往南接入南沙港快速,全長11公裡,算不上是廣州的交通要道,但絕對算是廣州遊戲圈的大動脈。以科韻路琶洲大橋為標的,往北方向6公裡,連接了廣州的四大城中村,分別是員村、棠下村、上社村和岑村,在這四大城中村裡,租個還算乾淨整潔的單間只需要500元左右的月租,一房一廳的月租也大多不會超過800元,在這裡,是許多遊戲人夢開始的地方。以科韻路天河科技園為中心,往南5公裡處,是華南最大的高校聚集地——廣州大學城。大學城的宿舍數量達到4萬間左右,以一個宿舍4個人來計算,大學城就有超過16萬的高材生,每年源源不斷地為廣州遊戲圈輸入了大量人才。
天河科技園、廣州信息港便坐落於科韻路的中心點,這兩個園區不算大,並且辦公環境相當一般,特別是天河科技園,你走進來就仿佛走進了一個八十年代的工業園,園區內的洗手間環境更是被吐槽得一無是處。
但在這個園區裡,你可不要小瞧任何一個背著黑色Think雙肩包手拿著一把盜版天堂摺疊傘的男孩,因為很有可能,他就是月流水數幾千萬的遊戲核心程式設計師;更不要小瞧這個園區裡穿著拖鞋或跑鞋的人,因為在這裡,越是喜歡穿拖鞋的人,越有可能是遊戲公司的老闆!至於穿跑鞋那些人就更不得了,在廣州做遊戲還有時間跑步的人,大多是已經實現財務自由的了。
科韻路這條廣州遊戲大動脈,到底連接了多少家遊戲公司,說實話,這一直都是個未解之謎,從註冊企業數量得出的數據是沒有多大參考價值的(據說超過300家),因為殼公司真的不少,通過人為地進行遊戲公司數量統計,也是不合理的,因為有很多中小遊戲企業是不會被你統計到的。其實以科韻路周邊到底有多少遊戲企業並不是我們要講的重點,因為你早晚會發現,只要是坐落廣州的遊戲公司,不管它還在不在科韻路辦公,它都在傳承或學習著「科韻路精神」。「科韻路精神」並不會局限於科韻路這個地方,它更像是一種文化信仰,植根與許多廣州遊戲人內心深處。
我印象中的「科韻路精神」!
筆者不才,在科韻路這片區域只待了7年左右,還很難詮釋出完整的「科韻路精神」,但希望通過自己這7年對科韻路遊戲圈的印象與思考,能為大家提取出「科韻路精神」的一些特點。
1.加班文化的背後——責任心
凌晨1點鐘,當你走過科韻路的網易大廈,你會發現這棟大樓有一半的燈光是亮著的,網易遊戲作為全球最成功的遊戲企業之一,可以說是廣州遊戲研發之父,說廣州遊戲公司出品的優質遊戲超過一半都有網易遊戲基因並不為過;
順著棠石路走向天河科技園,筆者看到了佳都商務大廈依然有三分之一的燈光是亮著的,其中就包括在佳都商務大廈9樓的朋友玩,筆者得知朋友玩這個公司並沒有硬性加班的規定,但作為這兩年廣州發展最快的遊戲公司之一,朋友玩的成功與其務實勤奮的公司文化不無道理;
從棠石路穿過黃埔大道回到科韻路(凌晨兩點多的黃埔大道是的士司機的天堂),筆者看到了御發商務大廈,就在這棟樓的二樓,毫無疑問的燈火通明,這裡就是益玩遊戲的辦公地址;
在益玩遊戲的100米開外,是中國遊戲企業TOP3最有力的競爭者三七互娛,三七依靠頁遊發家,這兩年37手遊又大展拳腳,整體發展勢不可擋,正是在這個時候,筆者看到了兩位背著雙肩包戴著三七工牌的男生走出來,往員村方向走去,消失於臭水溝旁那個壞了的路燈下面。
筆者有幸與以上提到的這四個企業高層都有過深度交流,也都談及過加班較為嚴重的議題,幾乎得到了高度一致的回答,加班文化的背後不是它們想要壓榨員工價值,更多的時候是希望做到今日事今日畢,遇到問題快速解決,不要讓問題卡在自己(公司)身上。其實在這些企業裡,加班最嚴重的往往都是領導層,領導層的以身作則不斷地影響下屬,所謂的加班文化可能正是這樣形成。而加班文化背後更鮮明的,難道不是責任心嗎?這是筆者眼中的「科韻路精神」之一。
2.低調文化的背後——是玩法的「大膽」
這幾年筆者接觸了不少遊戲從業者,幾乎超過90%的從業者都在說廣州的遊戲企業很低調,在企業品牌和個人品牌層面很少主動發聲,這也是很多外界的人對廣州遊戲企業的神秘感指數不斷上升。
深究其背後的原因,其實並不是這些遊戲企業認為品牌不重要,真實的原因更多是這些企業的背後大多有過灰色業務(歷史),與其說是低調,更不如說是保險。在移動遊戲興起之前,有很多遊戲企業是做SP業務的,做這種業務就意味著要悶聲發大財,畢竟當時是「槍打出頭鳥」的時代,進入移動遊戲時代,「靜默推廣」、「切支付」、「流量劫持」、「換皮」、「玩付費榜」、「BT玩法」······你會發現大多數灰色玩法是源自廣州的。
所以廣州遊戲圈低調的背後是「大膽」的嘗試,「大膽」的嘗試背後是對商業模式的無盡探索。這也是筆者眼中「科韻路精神」的一大特點。
3.創新的背後——是踩坑精神
在遊戲圈說到創新,似乎很少人會想到廣州遊戲圈具有創新精神,特別是在遊戲產品層面,廣州遊戲圈出品的遊戲產品大多沒什麼創新可言,甚至可以說是滿滿的套路,大多產品都是深度換皮。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產品微創新與產品的細節打磨層面,廣州遊戲人是靠譜的。
這裡筆者說的創新,更多是業務商業模式的創新,PC遊戲時代不說,就拿移動遊戲時代來說,廣州遊戲企業是率先打破「渠道聯運為王」格局的,也是率先在買量市場大展拳腳的,同時也是改變發行商與CP分成比例的先鋒。這些看似打破傳統規則的背後,其實更多是這些遊戲企業在一線市場踩了無數坑之後發現的市場趨勢,對於踩坑這件事,所有的廣州遊戲企業都清楚,這是必經階段,踩的坑越早越多,市場機遇便會發現得越早,這也是筆者印象中「科韻路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4.經久不衰的背後——是「擺渡人」的心胸
廣州的遊戲圈,可以算是一個不怕慢的圈子,不管是在SP時代、頁遊時代還是手遊時代,廣州遊戲圈都不算是做得早的那一批,但從結果導向來說絕對是屬於做得好的那一批。
那麼是什么元素讓這個城市在遊戲市場裡能夠經久不衰?筆者認為,這裡有個很核心的原因就是,在廣州的遊戲圈裡,有不少的大佬很好地扮演了「擺渡人」的角色。這些擺渡人會通過資本、經驗、資源不斷地支持自己體系內的人才,支持團隊再創業,形成了一個良性健康的蜘蛛網生態,這個生態最大程度地避免的人才、經驗的流失,成為一個可沉澱的生態環境,這樣的生態環境便會越來越大越來越穩越來越有競爭力,這或許就是廣州遊戲圈能夠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筆者眼中的「科韻路精神」的核心靈魂。
結語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科韻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