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本月20日是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上臺兩周年的日子。島內多家媒體和機構紛紛發表民調,雖然結果不盡相同,但蔡英文上臺以來老百姓的日子在變差、臺灣的國際處境在惡化,卻是多家機構得出的共同結論。
不滿意度持續攀升
臺灣《聯合報》的調查結果顯示,蔡英文上任兩年來,民眾最不滿意她推動經濟發展的表現,負評由去年的58%攀升到62%,五成六受訪民眾不滿意她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二成四滿意。至於民進黨當局的其他政策,也基本都是負評高過肯定,比如49%的人不滿意蔡英文力推「轉型正義」的表現,比肯定者多出20個百分點;推動社會福利的表現,則是47%的人不滿意,35%滿意。在各項施政中,「年金改革」算是她好評最高的,但滿意度也只有38%,仍比不滿意度低了8個百分點。
《聯合報》趨勢數據顯示,蔡英文執政後,施政滿意度由剛就職時的52%、主政百日的42%降到就任周年的三成後,今年好評率維持在29%,變動不大。不過,不滿意她施政的比例則持續上升,由就職初期的一成、主政百日的36%、就任周年的五成,增加到現在的56%。進一步分析發現,泛藍支持者逾七成三不滿意蔡英文各項施政作為,其中以兩岸關係和經濟發展的負面評價最高,接近九成;政黨中立民眾對各項施政表現的不滿意度也多在五成以上,其中又以不滿意經濟發展的比例(68%)為最高;泛綠支持者對其各項施政表現的滿意度皆高於不滿意度,其中以社會福利和年金改革的好評較高。地區差異方面,高雄和屏東等原本支持蔡英文的縣市,今年逆轉成為不滿意者居多。
針對上述結果,臺「總統府」發言人14日稱,對當局來說,加速改革、加速整體發展,是現在最重要的工作。至於媒體類似的民調,沒有進一步的評論。不過一些親綠機構的民調結果也好不到哪兒去。親綠媒體14日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蔡當局整體施政滿意度為34%,不滿意度達62%。
超過六成民眾看壞臺灣前景
蔡英文上任將滿兩年,從推動「年金改革」「轉型正義」「一例一休」,再到「2025非核家園」等,衍生了過去沒有遇到的問題。國民黨「立法院」黨團14日公布最新民調,結果顯示蔡英文執政不滿意度高達七成,「行政院長」賴清德的施政不滿意度也破五成;認為兩岸關係與臺灣「外交」空間會變得更壞的民眾分別為69.6%與66%,有超過六成臺灣人看壞臺灣未來前景。從年齡層來看,40歲至49歲不滿意蔡英文施政表現的高達八成,是所有族群中比例最高的;過去最支持蔡英文的年輕族群也出現反轉,20歲至29歲族群不滿意度逼近七成,其他各族群不滿意者也皆在六成以上,顯示不分年齡、男女,半數以上民眾都不滿意蔡的表現。
國民黨黨團書記長李彥秀分析稱,青中世代高比例的不滿,凸顯他們對於民進黨「選前說一套,選後做一套」的失望與覺醒。國民黨副發言人洪孟楷14日用五個字評價過去的兩年,即「空轉停兩年」,其中「空」指「空氣汙染讓民眾擔憂」,是犧牲民眾健康來換取非核家園「神主牌」;「轉」是指用「促轉及黨產條例」進行政治鬥爭,鎖定敵對政党進行排山倒海的攻擊,箝制國民黨;「停」是指兩岸關係「從急凍變成停滯」,飯店、旅遊、觀光、餐飲業者苦哈哈;「兩」是「勞基法」「一年修兩次」,民進黨向資方靠攏,消費者卻仍面臨物價上漲;「年」就是指粗暴推動的「年金改革」,讓全臺軍公教徹底失望、人心惶惶。
稱賴清德「很誠實」
面對滿意度下滑,蔡英文14日接受採訪為自己辯解稱,這是改革路上遇到的必然過程。對臺灣來說,「維持現狀」最好,如果每天忙著在這些議題(指兩岸關係)上打轉,還有多少精力做改革及轉型?蔡英文還批評前幾任花太多時間在外部處理上,以至於很多內部改革都未做好,「兩岸關係確實很重要,但最好政策還是維持現狀,也對所有區域成員利益最好」。
主持人追問「九二會談的事實」為何不能和「共識」畫上等號?蔡英文又玩起了一貫的文字遊戲,稱「事實就是會談,會談後各說各話,有不同解讀共同存在」,而「九二事實」可以解讀為與對岸善意信息,「九二共識事涉主權問題不能輕易讓步……臺灣要的是對等、不設政治前提,不預設立場」。另據聯合新聞網報導,《環球時報》最近屢次批因賴清德自稱「臺獨工作者」引來軍機繞臺,蔡英文稱,賴清德是要強調他的務實面,並非心存惡意或其他意圖,「基本上是個蠻誠實的人」。
有分析稱,民調顯示民眾對蔡英文執政的信心危機已然浮現,但更大危機在於蔡英文根本沒有認識到危機的嚴重性。尤其在「外交」「國防」政策上,因受到兩岸僵局影響,加上賴清德的「臺獨」挑釁言論,可預期未來臺灣仍會持續面臨很大挑戰。《聯合報》14日分析說,儘管衝突不斷,民進黨仍憑藉「立法院」過半席位優勢,「關關難過關關過」。但未來挑戰著實不小,而且還沒完全看到所謂改革成果,部分後遺症已經顯現,朝野對抗恐怕也難休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