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留學之後,我們更加懂得什麼叫:「有信仰自由,但是遠離狹隘,不僅僅是屈尊而就的包容,更是對於他人和異端和未知保有足夠的尊敬和敬畏,不因為自己所長而貶低他人。」
如今國外形勢不穩定,
家長們應該擔心自己孩子的安危嗎?
應該。
家長們應該就此不讓孩子看這世界了?
不應該。
父母之愛子,則謂之計深遠,而深遠處不只有衣食住行,更有孩子一生的理想和追求。」
隨著美國警方暴力執法導致黑人死亡的事件愈演愈烈,美國多地的抗議活動讓生活在美國的留學生們深感處於混亂之中,最近發生的事也讓很多中國家長開始思考,到底還要不要送孩子出國留學,國外是否真的又亂又可怕?也讓很多國內的網友開始幸災樂禍,他們笑美國出了亂子,笑川普無能,諷刺留學生們都崇洋媚外,諷刺美國的自由主義是如今霍亂的根本。那留學生們在出國的這段經歷裡究竟獲得了什麼呢?難道只是國內部分網友口中的花錢鍍金嗎?
很多國內的網友認為自由主義是美國霍亂的根源,然而在國內很多綜藝,藝術創作,電影都不被允許公開的時候,難道得到藝術自由不是國內呼聲最高的事嗎?自由不是壞事,暴力衝動無腦的以自由之名進行危害他人的行動才是霍亂的根源。
今天看了一個登上過熱搜的視頻,一個31歲的黑人,看到16歲的少年也在打砸搶的時候他對少年大吼「事情有變的更好嗎?我們現在做的事,毫無用處,讓自己處於危險之中不是個好辦法,你和你那些同齡人有著相同的力量,你們得想出一個更好的辦法。」
黑人群體們需要的,除了金錢上的幫助更是思想上的幫助,而只有教育能給人思想上的幫助,他們中也有人意識到了打砸搶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但是又無力改變。我們先來看看美國黑人的受教育程度:
不難發現,黑人受教育的程度確實在美國來說算比較低的,而正是因為他們受教育程度不夠,很多時候無法在工作市場有競爭優勢,從而又使得他們的生活質量無法保證才導致他們現在的種種暴力行為。這些問題,對於黑人群體來說目前是一個死循環,沒有錢就沒辦法接受好的教育,然後就會更沒有錢,心中充滿憤怒又不知該如何正確的發洩。
從視頻中我們看到,31歲的大哥對那位少年說了「你和這個國家的同齡人有著相同的力量。」這句話對於中國的準留學生們也同樣適用,我相信大部分留學生也希望在接受了跟世界接軌的教育之後,能用理智的態度多多少少對這個社會上的不良現象以及存在的問題做出一些改變。
除了這個視頻,ins裡也有很多留學生發黑色的圖片為了黑人的權益發聲,或許很多國內的網友不能理解為什麼黑人的事值得亞洲人發聲。
除了社交媒體上我們能看到的大家對於此事的反應,美國各大高校也對此事做出了回應。
哥倫比亞大學
*圖片來自易美教育各校學員供稿
哥大的郵件中說「Reports of aggressive and even violent police enforcement of social distancing regulations in low-income communities continue to mount while enforcement of those same regulations is lax to nonexistent in affluent neighborhoods.」(在低收入社區,關於對社交距離法規採取激進甚至暴力執法的報導越來越多,但在富人區卻幾乎很少甚至沒有。)說明有可能面對歧視和暴力對待的人群不僅僅是黑人,還有窮人。
紐約大學
*圖片來自易美教育各校學員供稿
NYU昨天和今天給學生們發了郵件,郵件內容提到:「During these tumultuous times, we would like to stand in solidarity with the Black community (both at NYU an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in their struggle for social justice in an era of rampant inequality. After all, these protests are about something broader than the appalling killing that occurred in Minneapolis: they are an indictment of a society that is predicated on injustice and exploitation.」 (在這個動蕩的時代,我們願與紐約大學和全國各地的黑人社區站在一起,在一個不平等現象猖獗的時代,為社會正義而鬥爭。畢竟,這些抗議活動涉及的範圍比發生在明尼阿波利斯的駭人聽聞的殺戮更廣:它們是對一個建立在不公正和剝削基礎上的社會的控訴。)Your right to justice is self-evident and we stand by you in whatever your needs may be at this time. (你們伸張正義的權利是不言而喻的,無論你們此刻有什麼需要,我們都會支持你們。)
這幾句話不難看出,NYU希望自己的學生活在一個平等,包容的社會中的,而平等包容向來不是天上掉下來的,不管是哪個種族,哪個群體現在所擁有的權利都是經過抗爭得來的。只不過「多數人」的抗爭容易一些,而「少數人」的抗爭要難很多,這也使得大多數人看不到自己經歷過的「抗爭」。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圖片來自易美教育各校學員供稿
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郵件中指出「Because we are all intricately connected by our common humanity, if one segment of our community is hurting, it adversely impacts all of us. This is not just an issue for African Americans; it is an issue that threatens the future for all Americans.」(因為我們共同的人文交錯在一起,如果我們其中的一部分受到傷害,將會影響到我們所有人。這並不僅僅只是關於非裔美國人的問題,這是一個將會威脅到所有美國人未來的問題。)
這些郵件表明了這些學校反對各方面對於不同人群的歧視,他們告訴學生們學校了解並且關注這些不公的事情,而在經歷不公的事情的時候,他們也希望學生們不必被迫沉默,而在選擇發聲的時候學校的態度和資源也可以成為發聲者和支持者們動力和勇氣的來源。
那留學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哈佛的校訓是「enter to grow in wisdom depart to serve better thy country and thy kind。」高曉松說「名校,乃國之重器」,這些排名高的學校之所以能成為國之重器,之所以能培養出願意服務於人民服務於世界的學子,主要在於他們提倡的人道主義精神。
這個世界早已不缺為了工資和養家餬口每日斤斤計較機關算計的人了,如果連那些去了世界級名校,看過這世界的人們心中也失去了星辰和大海,一心只顧自己而沒有任何社會責任感和擔當,那才是白出國了一趟。出國留學和所付的學費,不僅僅是得到了一個名和花了一堆錢,更是灌溉出一顆顆想要改變世界的心。
簡單來說,因為生活在國外一段時間之後,發現我們在乎的事變多了。除了自己的學業,不同程度不同方面受到的歧視也是大家都可能會面臨的問題。有的人可能會說:那不出國不就可以避免這樣的問題了嗎?但是不看問題就是解決問題的辦法嗎?難道中國就沒有地域,性別,學歷以及各個方面的歧視鏈嗎?我們面對的問題是歧視,而不是出國,而這次的事件恰好可以讓很多留學生對於歧視造成的後果以及解決歧視應該用什麼樣的辦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
我們在大學裡讀各個國家不同時期發表的表述不同態度和觀點的文章,我們學習外國的先進技術,我們要的不僅僅是學到能生財的手藝,更是學這天下之大,如何當一個「世界人」。
我們在留學的過程中明白了受教育的重要性,了解了世界的觀點,目光不會只看到跟自己相關的人的境遇,我們也在乎這世界上存在的每一個群體的安危。因為留學生活讓我們知道了在別的國家身為少數群體是什麼樣的體驗,尤其是在新冠病毒剛開始在美國流行的時候,發生了太多針對亞裔的活動,所以留學生們才會更積極的倡導平權,在當時對亞裔不利的環境下努力為自己的權益和全人類的健康發聲;我們慢慢開始不相信只有一面之詞的新聞;也慢慢開始跟這個世界融為一體。
2020年年初,祖國遇到困難的時候留學生們無比心痛也願意盡全力伸手相助,太多人在國內物資緊缺的時刻在海外購買大量物資捐助國內,而當這世界上若有別的國家在經歷困難,我們也願意同樣以仁者之心看待,因為這個地球是地球村,留學生們在海外真真切切的學會了什麼叫「人類命運共同體」,我們對任何群體的災難都沒辦法做到完全事不關己,袖手旁觀。
不管是學校文化的浸染還是社會上遇到的各種事情,無一不在提醒我們,正確的價值觀是:這個世界上每一種聲音都值得被聽到,每一種不犯法的選擇都值得被尊重。我們沒有辦法捂住耳朵捂住眼睛一心只讀聖賢書,因為讀聖賢書的目的就是為了懷揣夢想改變世界,所謂讀書的最高境界不就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嗎?而改變世界的第一步,就是先了解它;我們也沒辦法只關注國內的新聞而對世界上其他民族正在經受的苦難視而不見,因為留學讓我們見識到了這世界本就是一體,一國受災其他地方也不能獨善其身,有太多人認為不發出聲音的活著就是保全自己,然而留學生活給我們的經驗就是如果在別人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保持沉默,那麼在自己所屬的群體受難之時也沒有人會為你發出聲音。留學之前我們或許會認為學習知識是為了服務於多數人的,但是留學之後才真正體會到學習知識是為了讓少數群體也能過的像多數群體一樣舒適。
已識乾坤大,猶憐草木青,留學之後,我們更加懂得什麼叫:「有信仰自由,但是遠離狹隘,不僅僅是屈尊而就的包容,更是對於他人和異端和未知保有足夠的尊敬和敬畏,不因為自己所長而貶低他人。」
所以家長們應該擔心自己孩子的安危嗎?應該。
家長們應該就此不讓孩子看這世界了嗎?不應該。父母之愛子,則謂之計深遠,而深遠處不只有衣食住行,更有孩子一生的理想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