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快報訊2 月 25 日 13:46,韓國飛抵南京的 OZ349 航班上,有 3 名發熱旅客。最終,飛機上 166 名旅客中,有 94 人受此影響需集中醫學觀察,其餘 69 名旅客則各回各家。對於這樣的 " 就地解散 ",南京招來網友質疑—— " 南京就這樣防疫嗎?"
對,南京就是這麼防疫的,而且合理合規!
國家衛健委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規定: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包括 " 病例座位的同排和前後各三排座位的全部旅客及在上述區域內提供客艙服務的乘務人員 "。
南京流行一個詞 " 胎氣 ",用來形容南京的防疫手段很形象。2 月 27 日 11:10,距離韓國飛南京 OZ349 航班落地不到 48 小時,機上 3 名發熱旅客經南京市專業衛生機構兩次檢測,排除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全程不到 48 小時,這就是疫情防控中的 " 南京速度 "。
△ 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站臨時調整入境大廳通道結構,開闢待集中醫學觀察人員專用通道
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2 月 25 日,OZ349 航班還未落地,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已提前掌握旅客的行程信息,海關、疾控、檢驗檢疫、邊檢等多個部門嚴陣以待,全力做好航班的入境檢查、防疫等相關工作。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地面服務部也在航班飛抵前,準備了按座位分布的旅客名單給海關,便於核對旅客信息,及時管控安置疫情旅客。
OZ349 航班落地後,南京海關關員第一時間登機檢疫,實施全機體溫監測和醫學巡查。結果發現,機上 3 名中國籍旅客有發熱症狀,體溫均高於 37.3 ℃。於是,海關立即對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和取樣送檢,並通知南京市疫情防控指揮部。
△ 發熱旅客坐上 120 救護車送到醫院
一連串的快速反應中,南京不失細心的一面。為防止體溫監測有誤差,3 名發熱旅客下機後,相關工作人員在南京祿口機場內又對旅客進行了兩次以上的體溫監測。結果均顯示,體溫高於 37.3 ℃。駐場的南京市防疫工作組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市文旅局、公安局、衛健委、祿口機場、海關、邊檢、江寧區等職能部門聯勤聯動,將 3 名旅客用 120 救護車送至定點發熱門診做進一步檢測和治療。
3 名旅客下機後,行李沒拿怎麼辦?就在 3 名旅客反覆進行體溫監測之際,南京祿口機場行李科負責關注發熱旅客行李代為提取和消毒工作,並交給海關檢驗檢疫人員,同時做好其他旅客行李協助提取的工作及行李消毒工作。期間,南京祿口機場地面服務部全力協助海關檢驗檢疫、衛健委和航空公司代辦做好疫情航班保障,機場國際客運科安排專人接機,並組織 8 名登機口業務骨幹專門服務該航班的接機工作。
根據江蘇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通知,與這 3 名旅客同乘一架飛機的同排及前後 3 排乘客,都需要到集中醫學觀察場所,進行醫學觀察。統計下來,一共有 94 名旅客。
△ 旅客通關
按照南京海關檢疫核查結果,機上旅客分批下機待檢。南京出入境邊防檢查站臨時調整入境大廳通道結構,開闢待集中醫學觀察人員專用通道,並安排旅客分批次通過。
△ 旅客登上專用大巴車
隔離病毒不隔離關愛,這 94 名集中醫學觀察人員在南京也得到了貼心的照顧。2 月 25 日 17:33,94 名旅客分別乘坐專用大巴車,被送往雨花臺區比華麗度假村,以及鼓樓區建寧路的錦江之星酒店,開始集中醫學觀察。同時,機場地面服務部全力協助航司做好該航班旅客因疫情影響而造成的退改籤等相關工作。
據了解,這 94 名被集中醫學觀察的旅客中,有 68 名為外國籍,分別來自韓國、德國、俄羅斯和加拿大。為了照顧旅客的生活,2 月 26 日,市外辦安排的翻譯,相關部門購買的翻譯機也 " 上崗 "。考慮到韓國客人居多,雨花臺區比華麗度假村還貼心地準備了韓國風味的辣泡麵。
2 月 25 日的 OZ349 航班,不是疫情發生後入境南京的第一個航班,也不是第一個有發熱旅客的入境航班。面對疫情,南京已經有自己的一套模式。
就在一個月前,1 月 26 日泰國抵寧的 FD326 航班上,179 名旅客中,不僅有武漢籍旅客,還有數名發熱旅客。面對天降 " 武漢來客 ",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南京短時間內作出周密部署。在飛機著陸前,南京祿口機場應急救援部便立刻通知並聯合海關、移民局、公安、疫控、衛健委等部門百餘人趕赴機場。
飛機一落地,檢疫部門先登機詢問旅客身體狀況。3 名發熱旅客先下機,由 120 急救車帶到定點醫院。隨後,武漢籍和非武漢籍旅客分開登上大巴,進行邊檢。之後,沒有發熱的旅客乘大巴統一送至隔離區賓館進行安置。
沒帶足棉衣,南京第二天便送上;一日三餐專人配送至客房 ……" 南京式 " 服務讓 FD326 航班乘客吳薇感慨 " 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家 "。由此,南京組成工作專班,開闢 " 綠色通道 ",設立 " 愛心車隊 " 和 " 愛心賓館 ",給從南京中轉回家的湖北籍旅遊團隊專用。
戰 " 疫 " 了一個月,正如 1 月 26 日天降 " 武漢來客 " 時,南京喊話 " 我們防的是病毒,不是武漢人 " 一樣,如今的南京,也是隔離病毒不隔離關愛!
現代快報 +/ZAKER 南京記者 劉偉娟 宋經緯
(圖片來源:相關部門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