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部劇播完5年了,人們提起它,還是念念不忘、逢人就安利。
這部劇在韓國播出時,創下了tvN電視臺建臺以來的最高收視記錄。而在國內,豆瓣上已有64萬人為它打出9.7分的高分,至今沒有一部韓劇的綜合數據能超過它。
▲該劇豆瓣評分
這部劇用細節撐起了親情的小宇宙,劇裡每一個人物都有神來之筆,每一個故事都有鋪墊,有起伏,有呼應。一條窄窄的小巷,已經成了劇迷們的精神烏託邦。
它就是《請回答1988》。
▲《請回答1988》海報
在每一年的冬日裡,不少人會不自覺翻出這部治癒劇,一再重溫。對他們來說,雙門洞細碎故事帶來的溫情,鮮有劇集能夠替代。
這部韓劇究竟有何魔力?
女主的歸宿
與其他青春懷舊劇不同的是,「請回答」系列電視劇並不是一直在自顧自地講述,而是在開頭就拋給了觀眾一個懸念——女主最終會和誰在一起?
這個候選人一般最後範圍會縮小到兩個,比如《請回答1997》裡的雲宰和太勇,《請回答1994》裡的垃圾哥和七封。
到了《請回答1988》,女主的選擇則聚焦在正煥和阿澤之間。
▲《請回答1988》劇照
博弈的上半場,正煥比阿澤有太多的優勢和先機。
一次因為擅自外出而被校主任追趕,正煥和德善慌亂中躲進了兩堵窄牆中,兩人身體緊緊相貼,兩顆年輕的心臟在靜謐的胡同中怦怦亂跳,四處散發著青春的荷爾蒙,曖昧的情愫由此產生。
▲《請回答1988》劇照
自那以後,正煥都在偷偷喜歡著德善,以冷酷,傲嬌,永遠嘴硬的性子,默默為她付出。
明明喜歡德善到要死,卻總是揶揄她,想盡方式吐槽她;明明早上在德善家門口把鞋帶系了又松,鬆了又系,等到德善出門卻裝作一副恰好路過的樣子,趕著和她一起擠公交去上學。
以至於播到尾聲,兩人的感情進度條依然停滯不前。
與此同時,看似害羞靦腆的阿澤,卻把所有的笑容和脆弱都留給了德善。
當別人都誤以為阿澤是不諳世事的單純男孩,德善爸爸卻一下戳穿真相:圍棋裡可是包含了所有的人情世故呢。
在愛情裡,他對德善是那種眼明心亮、一人勇往之的愛,主動而濃烈。
▲《請回答1988》劇照
於是電視劇播到尾聲,在主題為「再見,初戀」的第18集中,阿澤和德善表明心意後順利發糖。
只有正煥,在遇到無數個紅燈後錯過了表白的機會,最終以愛而不得的遺憾、優柔寡斷的錯過告終。
▲《請回答1988》劇照
這一結局,引發一大批狗煥黨在電視劇收官時的意難平,揚言給編劇寄刀片不說,甚至還不乏一些入戲太深的觀眾,衝到豆瓣打1星來洩憤。
戲劇化的是,2017年柳俊烈、李惠利倆主演官宣在一起的消息像是彩蛋,給這部劇提供了另外一種開放式結局,彌補了劇迷的遺憾。
▲柳俊烈和李惠利
遠親不如近鄰
不過,愛情並不是這部劇的重點。導演申源浩曾說過,他根本沒想拍成愛情劇,「親情和友情佔99%,愛情只佔 1%。」
看完全劇你會發現,這更像一部立體豐富的群戲,鄰裡之間的情感濃度之高,足以讓你深陷其中。
▲《請回答1988》劇照
《請回答1988》裡的雙門洞,是一個典型的熟人社會。
這裡住著給人做債權擔保後不幸破產、一家五口擠在半地下室的成東日一家,靠丈夫撫恤金度日的單親媽媽金善英一家,因兒子金正峰中彩票一夜之間成暴發戶的金成均一家,相依為命的圍棋父子,以及父親是教導主任、母親是保險王的雙職工家庭。
▲《請回答1988》人物關係圖
五組家庭涵蓋了各種相處模式,令觀眾無論處於哪種家庭,都能在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進而延展出情感上的認同。
這些超越血緣的關係紐帶,飽含著濃厚的鄉土情結。
劇中大家互相不按門鈴,幾個年輕主角沒事就會聚在阿澤的房間看電影、吃拉麵、發呆。
▲《請回答1988》劇照
到飯點了,隨著母親一聲「回家吃飯啦」的叫喚,便各回各家,把媽媽做的飯送到別人家一起分享,再帶一盤菜回來。
每戶從一盤菜到滿桌菜的情節,始終貫穿於劇中。
幾家人你來我往、親密無間的畫面還不止於此。羅美蘭、李一花、金善英三姐妹在困難中的相互扶持,一度讓人笑中帶淚。
長輩一代裡,個性最鮮明的莫過於羅美蘭,被劇粉親切地稱之為豹子女士,她刀子嘴豆腐心,對待鄰裡更是慷慨大方,仗義疏財。
▲《請回答1988》劇照
金善英的母親突然造訪,生活拮据的她為了表現自己過得很好,便跑去羅美蘭的家中搬來了蜂窩煤、大米、漂亮的衣服和各式各樣的化妝品來「應急」……
▲《請回答1988》片段
李一花因為丈夫為別人作擔保導致破產,債務纏身。當面臨孩子休學旅行費用沒有著落的窘境,她會在羅美蘭家門口踱步試圖借錢,被對方發現後又因羞於開口而找別的理由搪塞過去。
細心的羅美蘭發現後便會以送玉米的名義,把裝了錢的信封壓在盆中,既解了對方的燃眉之急又不使她難堪。
▲《請回答1988》劇照
幾家人之間的互相扶持,讓觀眾真正理解了那句「遠親不如近鄰」的深刻含義。
同時,劇情緊貼社會變遷,這種街坊鄰裡的脈脈溫情,其實是那個物質相對匱乏時代的縮影。
▲《請回答1988》劇照
對韓國來說,1988年是個特別的年份。
舉國歡慶漢城奧運會,全民熱情高漲。除此之外,全鬥煥下臺、池江憲「有錢無罪、無錢有罪」越獄事件、光州事件引發的「白色恐怖」,都是當年轟動一時的年度事件。
劇中德善當選奧運會舉牌小姐、寶拉參加學生運動、阿澤參加圍棋比賽,均不同程度帶有時代烙印。
▲《請回答1988》劇照
這種對年代感惟妙惟肖的還原,成了《請回答1988》的一道殺手鐧。
看似是巷子這樣很小的切點,實則是跨度幾十年的時代變遷。
父母的後臺行為
看過《請回答1988》的人,都有一個共識:重刷前,得備好紙巾。
它太好哭了。
頭幾集裡,女主德善覺得自己是被家人忽視的存在。她會苦喪著臉跟爸媽咆哮:「為什麼,為什麼只有我是德善?」
▲《請回答1988》劇照
父母對她和姐姐寶拉、弟弟餘暉是不同的態度:平時吃飯分不到煎雞蛋,吃雞隻能看著爸媽把兩個雞腿掰走分給姐姐弟弟,自己眼前只有醃豆子;每年只能和相隔3天的姐姐一起過生日;就連家裡煤氣洩露,她也是被父母忽略、自己爬出來的那個。
隨著劇情的推進,看似偏袒的父母其實也有苦衷。當德善爸爸捧著生日蛋糕,說著「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第一次當爸爸」,你會不自覺地被打動。
很少有人注意到,這部劇之所以讓人覺得溫暖與感動,是主創團隊對每一個人去除身份與標籤的平等看待,像剝洋蔥一般展現他們各自的內心。
在《請回答1988》裡,父母不是天,孩子也不是永遠被照顧的一方,爸爸是第一次當爸爸需要被諒解的存在,孩子會為了父母不開心而想盡辦法。
劇中有個片段是德善奶奶去世,全家守孝。一開始德善看到父親在辦喪事的時候絲毫沒有難過的樣子,還跟著賓客們開玩笑,德善氣憤中帶著不解。
後來等客人都走了,大伯回到家,爸爸和兄妹們抱作一團泣不成聲。這時她才明白:大人們只是在忍,只是在忙著大人的事,只是在用故作堅強來承擔年齡的重擔。
這讓想到餘華在《活著》中寫的一段話:
活著的力量不是來自喊叫,也不是來自進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賦予我們的責任,去忍受現實給予我們的幸福和苦難、無聊和平庸。
這些劇情背後,也是編劇在展現人物的多樣性——大人也是一種角色扮演,角色之外,每個人都一樣脆弱。
當父母一輩的「後臺」行為暴露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大抵就是需要孩子成長的片刻了。
▲《請回答1988》劇照
它先把生活最不如意的一面撕開給你看,然後再告訴你,沒關係,有愛你的人在,心裡的皺褶是可以被抹平的。就像多次響起的主題曲唱的那樣,你不要擔心。
因此從親情角度來看,《請回答1988》取得成功離不開全面的家庭建構,以此展現出濃烈無比的人情味。
畢竟,一切好的藝術都是人情的往來。
整部劇中最戳我的細節,是德善爸爸在女兒婚禮上的那雙不合腳皮鞋。
性格執拗的大女兒寶拉,遇上不善表達親近的成爸,兩個人一起吃飯時免不了有種尷尬的沉默,連寶拉給爸爸買的禮物都是要通過媽媽作為傳達。
外人都以為兩人不親近,可直到看見婚禮上成爸穿著寶拉買的不合腳皮鞋和塞進去的紙團,以及這一幕下泣不成聲的寶拉,很難不被觸動。
▲《請回答1988》片段
親情永遠是牽連不斷的紐帶。那些沒有被言語表達出的親情,其實都放在了心底。
從這一點看,《請回答1988》或許能讓人更加理解「愛」這個字,和伴隨它的無數種形態,抑或明亮,抑或內斂,抑或強烈,抑或溫柔,抑或偶然,糅合了那麼多普通的情愫,細膩地道盡每個個體身上的閃光點。
看起來你是在圍觀別人的故事,最終卻照見了自己,感受到了那股久違的相似性。
這也是《請回答1988》的精妙之處,它是用細節填充起來的日常。
無論是善宇打來電話找正煥,正煥卻立馬給寶拉接聽的小動作,還是踢走餘暉想要離在意的人近一些;無論是珍珠吃著各類特大號零食、聽到音樂跳舞破壞了牌局,還是阿澤爸爸照顧珍珠時被扎了小辮子;無論是狗煥貼心幫母親在護照上寫上翻譯小字,還是走錯了房間後想要靜靜看你一會兒的深情……
都特別特別耐看。
在現今這樣的快節奏壓力裡,這種純真的感情顯得彌足珍貴。
雙門洞,永不落幕
好劇從不會過時。
每到冬天,我都會重溫《請回答1988》,每次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其後勁之大,就像是一部沒有確切起點、也不會迎來最終結局的電視劇。
當播到最後一集,看到雙門洞的空無一人和破敗凋零時,那些流逝掉的時間好像也印刻在了我的生命裡。
▲《請回答1988》劇照
好在,雙門洞的故事在戲外幾位主演的友情中得以延續,看到他們像家人一樣參加頒獎禮、錄戶外綜藝、私下聚會,我會覺得這部劇始終不會完結……
裡面的每個主角,似乎都活成了我的遠方朋友,一次次將我的記憶拉回到了首爾雙門洞鳳凰堂的小胡同裡,引發我對舊時光的無限懷念。
近幾年,也不斷有緊蹭《請回答1988》熱點的影視作品釋出。類似《親愛的麻洋街》、《我們的青春期》、《如此可愛的我們》《相約九八》等片子,從宣發到劇情介紹,都不難看到1988的影子。
▲電視劇《親愛的麻洋街》劇照
▲電視劇《我們的青春期》劇照
▲電視劇《如此可愛的我們》劇照
但從品相來看,這些劇大多只是學到了殼而丟了魂。比如今年9月熱播的《以家人之名》,就是一大典例。
▲電視劇《以家人知名》劇照
開播後,7萬多人評價,它的豆瓣評分維持在8.6高分,觀眾把它的親情線視作中國版《請回答1988》。但是,隨著劇情步入邏輯與誠意欠缺的愛情線後,口碑急轉而下,如今評分跌至7分。
▲電視劇《以家人知名》豆瓣評分
高開低走的評價,證明了中國觀眾對於中國版《請回答1988》的不滿與遺憾。
遺憾在於,當人們從一部韓國電視劇中看到了青春的本來模樣時,國產青春片卻執著於「平凡」就等於「不青春」的闡釋,濃重墨彩地輸出著狗血的低級審美。
那些加工過的懸浮青春,要麼對現實緊閉雙眼,要麼被加上層層濾鏡、無限放大,要麼陷入狗血、把主角推入生死關頭或是各種機緣巧合的境地,來賺取廉價的眼淚。
反觀《請回答1988》,它是用細節填充起來的日常,是水到渠成的情感渲染,是前後呼應的自然鋪墊。
▲《請回答1988》劇照
主創團隊謙遜地觀察每一道平凡的紋理,用小火慢燉的方式營造出煙火氣,讓人感受到了那股久違的溫暖。
畢竟,記憶很難消退,它只是越藏越深罷了,然後在某個漫不經心的時刻,突然跳出來抓住你的心。
▲《請回答1988》劇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