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成都掀起了「觀星」熱,並且正在形成新的社會文化現象……
記者請來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監事常捷,為大家解答有關「看星星」的那些問題。
1月1日0點0分8秒,川南天文臺全天攝像頭,在波江座附近抓拍到新年第一顆流星!左側是月亮的炫光。常捷供圖
問題1錦觀:最初是碰到什麼事情讓您對觀星產生興趣的?
常捷:好奇是人類的本能,自古以來人類對天上的星星就很感興趣。在成都,像我一樣的天文愛好者很多,就是因為內心的喜歡、內在的本能。從小時候我第一次看到星星起,就埋下了熱愛天文的種子。
問題2錦觀:您最難忘的「追星故事」是什麼?
常捷:每次追星都是難忘的旅程。有一次月食觀察,我們通過研究雲圖定位在遂寧的一個小丘陵中,剛搭好設備和望遠鏡,西邊突然飄來一大片雲。此時距離月全食拍攝只剩一個小時,大家火速打包收拾東西,向南充出發。第一批到達南充附近小山坡的人們,在3分鐘內搭好設備,成功拍下一枚紅色的月亮。剛剛結束觀察後烏雲接踵而至,遮住了月亮,後幾批到的人們就撲了空。天文觀測經常這樣,天象不等人,天氣也不會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有時需要人們一路追趕,和雲賽跑;有時需要心性堅定,耐得寂寞。
問題3錦觀:古代四川地區有觀星歷史嗎?
常捷:西漢時,四川地區有一位很有名的天文學家叫落下閎。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將其發現的國際永久編號為16757的小行星命名為「落下閎星」。在很早以前,人們就開始研究天文,但當時天文研究屬於特權階級,只有少數人可以研究,不像現在人人都可以觀星。
問題4錦觀:追星活動的發展,與社會經濟和文化的發展水平是成正比的嗎?
常捷:是的,正相關。天文是一件比較燒錢的愛好,一套入門級設備幾千起,上不封頂。購買設備後,需要跟隨天氣的變化,去視野更好的地方去觀測,旅費也是一大筆開銷。
問題5錦觀:您了解的成都的追星活動,是否正在形成一種社會文化現象?或者,是否可能正在催生一種新的服務行業或產業?
常捷:這是肯定的,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在滿足物質的需求後,對精神的追求也會更高,天文愛好者群體確實在高速增長。
我們小時候喜歡歸喜歡,但條件有限,不能購買昂貴的設備,也不能經常外出追星。現在很多家庭條件好,家長也非常支持,觀星的群體中,學生甚至學齡前兒童比例都是很高的。在逐漸成熟的過程中,形成了新的服務行業,比如天文科普老師、天文設備操作員、星空攝影師等等。有一些沿海城市,將天文課程納入了中小學教學大綱裡,成都這方面也在快速發展階段。2016年,成都有高校首次開設天文系。
問題6錦觀:成都觀星人群體有什麼特點?
常捷:無論是會員還是愛好者,這個群體各種行業人都有,小到學齡前5、6歲,大到60多歲,大多數都有自己的本職工作。
問題7錦觀:對於新人,有哪些建議?
常捷:這個行業在慢慢成熟,在有組織的情況下,能避免很多坑。先不要著急買望遠鏡,先跟著組織參加活動,在活動中學習一些基礎知識,再慢慢通過活動和學習了解自己需求,根據自己實際情況考慮之後的計劃。
問題8錦觀:請介紹一下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的職能和活動。
常捷:學會是一個非盈利社會團體,主要將天文科普給大眾,提高民眾的天文素養。主要活動有星空大會,學會在攀枝花有自己的臺站——川南天文臺;夏季會去川西高原,在若爾蓋正在建設川北天文臺。
其他還有公益科普知識講座、天文知識競賽、天文進校園、天文進校區、路邊天文等。
問題9錦觀:據您所知,除了學會,成都還有什麼其他的探索天空或宇宙的機構或組織?
常捷:成都的一些高校和中小學有天文社團,和學會有密切聯繫。在學會指導下成立了川渝高校天文聯合會,通過聯合會社團之間會實現資源共享。
問題10錦觀:普通人觀星和人類探索宇宙有關聯嗎?
常捷:有些天文愛好者做的工作會比較專業,比如說巡天、流星監測等。現在有很多小行星就是由天文愛好者發現的。或許未來會有一顆行星被成都的愛好者發現呢?
常捷
成都人,天文科普工作者,四川省天文科普學會監事
國際天文聯合會(IAU)四川地區聯繫人之一
川南天文臺創始人之一
從事天文攝影、天文科普工作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
總策劃 沈山 高筱娟
策劃 何宏
文字 何宏 龍丁靈
責編 蕭世龍
審核 何宏 朱侖 何曉蓉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