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法則:日久生情,是首因效應和曝光效應的結合

2020-12-25 老驥說情感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老驥說情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太空旅客》這部電影呢?在23世紀,由於地球上的資源幾乎耗盡了,所以宇宙飛船搭乘著幾千名乘客和幾百名工作人員從地球飛往了新家園。

可是整個旅程需要120年,所以在飛船中所有的人員都完全進入了冬眠狀態。在飛了30年以後,由於隕石撞擊。使得吉姆的冬眠艙開始了甦醒程序,所以他被喚醒了。

雖然他是名機械工程師。但是他也無法修復自己的休眠艙和對外進行求助,也就是說他今後的90年只能和這個裡面的機器人說話了。後來他在冬眠大廳的時候無意中看到了沉睡的女子奧羅拉。

在孤獨和絕望之中。他希望奧羅拉能夠陪他度過接下來的90年。一開始自己非常的矛盾,因為這樣的做法就相當於剝奪了奧羅拉的一生。但是最終自私還是讓他把奧羅拉的冬眠艙製造了一個小小的短路。

奧羅拉甦醒了過來,和吉姆兩個人在飛船裡面日復一日最終產生了感情,雖然奧羅拉在知道吉姆的行為以後非常地憤怒。可是在經過飛船的故障以後,差點死亡的吉姆讓奧羅拉知道她也需要吉姆的陪伴。

雖然奧羅拉最後可以重新進行冬眠。但是她沒有選擇讓吉姆一個人在孤單中度過餘生。兩人過完了餘生的二人世界。

看了這部影片,不知道大家有什麼想法呢。如果在這個飛船裡面只有一男一女,一開始不討厭對方,兩個人會彼此相愛嗎?

我的答案是會。首先對於人的生理狀況來說,都有對另外一半的渴求。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心理學上面有一個曝光效應,就是有一個人經常出現在自己眼前,那麼不知不覺和那些沒有經常出現在自己眼前的人相比,他們會更喜歡經常出現在自己眼前的人。

美好的時光在於經常遇見你

劇中的吉姆和奧羅拉每天度過了很多美好的時光。愛情的萌芽也在這個時間中逐漸地發芽生根。我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就會愛上經常出現在我們面前的人。

有一個男孩非常喜歡一個女孩子,所以他每天寫一封情書,讓快遞員送過去。結果寫到第99封情書的時候,那個女孩和快遞員在一起了。

生活中的我們總以為愛她不一定要出現在她面前,只需要默默地為她做任何事情就好了。但是這種無私的愛註定是得不到對方平等的回報的。女人眼睛看到的東西比紙上的文字會更加的印象深刻。

女子天天接觸著快遞員送來的信件,即便他知道不是快遞員送來的,但是每當一看到信件時就會想到給自己送信的快遞員。或許這就是日久生情吧!有時候這日久生情並不一定是相處才產生的感情,也有可能是相見就產生了感情。

大家還記得自己的初戀嗎?應該對絕大多數人而言內心第一次萌生愛慕的種子是在學生年代吧!學生年代的我們每天都和同學打交道。日復一日,經常出現在人眼前的同學就很容易讓自己產生了愛慕的想法。

我曾經在學校當班主任的過程中就對學生們說過,產生愛慕這並不是奇怪的想法,但是如果付出行動的話那就是錯誤的做法。我們雖然不能制止自己對別人的欣賞,但是我們卻可以控制住自己的行為,不對別人的學習造成困擾。

曝光效應

在一個學期開始時,研究者讓大學女生在某些課堂上分別出現15次,10次或5次。這些女生從來不和教室裡的其他人交談,只是坐在那裡,她們出現的次數有多有少。然後,在學期末讓該課堂真正的學生看這些女生的照片,並詢問他們的反應。結果非常清楚:越熟悉的女生(即出現次數越多的女生),對學生越有吸引力,比那些從未看到過的女生更讓他們喜歡。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曝光效應,並不一定往往都有效,它還要和首因效應相結合。什麼是首因效應呢?就是一個人或者一件事第一次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給人帶來的是一個什麼樣的感覺,直接決定了以後給自己帶來的感覺。

首因效應

如果第一次這個人出現在你面前,是讓你厭惡他,那麼後來即便多次的曝光,也只會讓你越來越厭惡他。一些廣告就是如此,如果廣告中的這個商家,出現了某些負面新聞,那麼廣告打的越多,反而會使人更容易聯想到負面新聞。

如果一個人一開始就討厭你,後面還經常出現,那只會越來越讓人討厭。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女孩子在被人窮追不捨以後答應了對方,而還有些女孩子在被你窮追不捨以後反而會讓她更加討厭你,躲著你。

因為從一開始他就不喜歡你。後面的曝光效應就是起到一種反作用力了。在《戀愛先生》中靳東扮演的程皓不僅是一個牙科醫生,還是一個教人戀愛的戀愛高手。在他給他的客戶出主意的時候就很好地應用到了首因效應和曝光效應。

客戶沒有在電梯裡面就著韭菜味去搭訕,可以說是非常正確的作法,如果一開始客戶喜歡的女孩子徐樂就討厭自己,那麼可以說最後即便是程皓也幫不了他。他在分析戀愛的時候說戀愛就是製造機會和條件。

在他製造的邂逅過程中,他讓他的客戶幫助他喜歡的姑娘按電梯,換備胎。尤其是在按電梯的過程中沒有表現出任何的積極和主動。但是客戶已經在他所喜歡的女孩徐樂心中留下了一個良好的印象。

在平時的生活中。如果不知道怎麼博得女孩子芳心的男人可以多多運用首因效應和曝光效應。在女孩子面前留下了第一印象以後可以經常出現在她面前。一開始並不急著去追求她,等到了一個合適的機會才去選擇和她成為朋友。這樣比直接的窮追猛打更有效率。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的分享,感謝大家的閱讀,歡迎評論轉發加關注。

相關焦點

  • 日久生情確有其事,在心理學解釋叫做「熟悉效應」
    一見鍾情是一瞥之下的浪漫,日久生情卻是水滴石穿的感動。即使彼此毫無感覺,但相處的時間久了,也可能會產生感情,這就是心理學上的「熟悉效應」。心理學家曾經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來證明熟悉效應:他讓實驗者看一些人物照片,有的照片反覆看,有的只看一兩次,然後問實驗者比較喜歡誰,結果實驗者總是選擇多次出現在照片上的人。
  • 想和一個人「日久生情」,要掌握潘多拉效應的真實原理
    很多人說,一見鍾情不敵日久生情,因為一瞬間看到的人,其實大多是見色起意,而那些經過時間沉澱而留下來的感情,才能夠稱之為感情。只是,日久生情也是需要前提的,若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一點興趣都沒有,那麼彼此連相處的機會都是一種奢侈,那麼日久生情更是一種遙不可及。
  • 戀愛心理學:想讓女人對你日久生情,掌握名片效應,非常實用
    人世間有兩種愛情,一見鍾情或日久生情。世上少有一見鍾情,除非男人帥成劉德華,或者你富成王思聰。 男追女隔座山,女追男隔層紗。在感情方面,女人要比男人慢熱,所以男追女比女追男困難。女人喜歡上男人的時間,要比男人喜歡上女人的時間,更長一些。
  • 心理學:為什麼日久容易生情?一個簡單的原理告訴你答案
    一天一天過去了,快遞小哥和女孩熟識了,常常互訴衷腸。再後來,二人終於在一起了,不是那位男子,而是那個快遞小哥。關於愛情的產生,你會發現一種現象,很多相戀的人,要麼青梅竹馬,要麼毗鄰而居,要麼同窗而習,要麼共同處事。不難看出,這種現象的本質就是兩人經常見面,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日久生情。
  • 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投射效應
    印象形成效應類型多樣,這部分知識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常為出現,考查形式多為事例型的反選題,其中有一些知識點名稱較為相似,但其實質卻大不相同,因此答題過程中要注意區分,這樣便可順利再下一城。下面我們來詳解印象形成效應中的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投射效應。
  • 戀愛過程中的心理學定律一:首因效應
    戀愛中男女心理思維各有千秋,分手或者在一起規律卻是有跡可循。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情感規律,今天為大家分享:影響兩性交往的心理學規律以及在兩性交往中的指導意義。1.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有時又稱為第一印象效應,指的是知覺目標給知覺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對社會知覺的影響作用。
  • 日久生情和一見鍾情,哪一個更靠譜?心理學:由你的潛意識決定
    日久生情和一見鍾情,是親密關係建立的兩種不同方式。顏控的人,往往更容易對別人產生一見鍾情的感受。而注重性格與生活習慣的人,往往更容易通過日久生情的方式與他人開始建立親密關係。有的人覺得,一見鍾情不靠譜。而有的人則覺得,日久生情往往會沒有愛情裡那一瞬間心動的激情。
  • 戀愛當中的心理學知識、效應,你了解幾個?(六)共8篇(歡優)
    多看效應日久生情不是沒道理。對越熟悉的東西越喜歡的現象,心理學上稱為「多看效應」,也叫重複暴露。 出現的越多,對方越可能喜歡上你,前提是首因效應要不錯,至少對方不反感你,否則見面次數越多,容易越招對方反感。
  • 首因效應、曝光效應……職場最常用的7條心理學效應你知道哪些?
    兩者一對比,其中的差距顯而易見,後者當然也有奮起直追的機會,但勢必會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如果說第一類人是我們認為的人生贏家的話,第二類人就是實打實的,時常陷入職業迷茫和焦慮並且為此來求助於向陽生涯的諮詢客戶了。造成這種職場馬太效應的罪魁禍首,就是很多人都沒明確的職業規劃。
  • 異性之間,讓男人對你著迷,要懂這些心理學效應
    第二,曝光效應。與其等待著一見鍾情,不如學會日久生情,既然你認定自己遇見了對的人,那麼擇日不如撞日,與其寄予別人期望,不如給自己一點機會。第三,超限效應。【02】曝光效應心理學上的曝光效應,又被叫做多看效應。
  • 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
    當我們在做一些選擇判斷時,常常不經意間會受到心理學裡的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影響,那麼這兩種心理究竟是怎樣的呢?首先設想一種情況,當你在參加一個演講活動時,現在你有優先選擇順序權,你傾向於靠前的順序還是靠後的順序呢?
  • 九種有趣的戀愛心理效應的現象,會告訴你心動不一定就是真愛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九種有趣的戀愛心理效應的現象,這些現象呢?會告訴你心動不一定就是真愛,我可以肯定的說,你一定經歷過其中的一種類型!首因效應初次見面很重要,初次見面是很重要的,首因效應說的就是人與人之間第一次交往時候留下的印象,這種現象很容易在對方頭腦當中形成佔主導地位的效應,所以第一次見面印象好的以後發展的可能性也會更大。這種往往是在公司聚會,朋友生日聚會,因為可能會有很多陌生面孔,然後自然而然如果對上眼就會在心裡想認識對方。
  • 一見鍾情和日久生情,哪個最靠譜?
    這樣的話固然有著道理,可是難道說日久生情,就真的萬事大吉了嗎?02我曾經讀過一個女生的經歷,她叫王媛(化名),和自己的男友原本是大學同學。03一見鍾情和日久生情,其實各有利弊。我們無法去在這兩者當中選其一,好像只有一個正確答案,另一種就是百分之百錯誤的。只要你們是合適的,是真心相愛的,擁有足夠的默契,那麼無論是一見鍾情還是日久生情,都不會有任何的區別。
  • 莫泊桑《繩子》:首因效應與旁觀者效應的交錯,引發偏見的惡果
    最後,他在嘲笑和質疑中,精神崩潰,抑鬱而終。造成奧什科納悲劇命運的表面是一根繩子,也是這根繩子串聯起整個故事,但繩子只是一個載體,真正置其死地的是人們的偏見,由首因效應與旁觀者效應的綜合交錯,引發了偏見的惡果。我將結合這篇文章闡述,帶著偏見的有色眼鏡,是如何一步步把人逼死的。
  • 心理學:首因效應——外表也會說話
    首因效應說的就是初次印象的重要性。人與人第一次交往都會給對方留下印象,這個印象會在對方的頭腦中形成並佔據主導地位,不僅如此,第一印象比以後得到的信息對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還要大。如果你到了新的環境,沒有珍惜"第一印象。
  • 首因效應:第一印象往往很難改變
    首因,是指首次認知客體而在腦中留下的「第一印象」。首因效應,是指個體在社會認知過程中,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在心理學中,首因效應也叫「第一印象」效應。實驗心理學研究表明,外界信息輸入大腦時的順序,在決定認知效果的作用上是不容忽視的。最先輸入的信息作用最大,最後輸入的信息也起較大的作用。大腦處理信息的這種特點是形成首因效應的內在原因。
  • 心理學「曝光效應」:已婚異性同事交往,有些事要少做,容易越界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曝光效應」,又稱「多看效應」。社會心理學又把這種效應叫做「熟悉定律」。簡單來說,是指人們偏愛比較熟悉的事物,當一個人出現在你面前的次數越多,你對他的喜歡程度就越高。我們可以發現,演藝界的一些明星,和自己經紀人戀愛或結婚的不在少數。
  • 獨家區分前攝抑制、倒攝抑制、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前攝抑制和倒攝抑制作為一組進行區分,一提到「幹擾抑制說」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以下兩種抑制。前攝抑制:前邊學習的內容對後邊學習內容產生的幹擾。近因效應和首因效應作為一組進行區分,一提到「系列位置照應」,我們首先想到的是以下兩種效應。近因效應:最後看到或聽到的材料不容易遺忘。例如:聽力考試中,我們總是能記住錄音中結尾的部分。首因效應:最先看到的內容不容易被遺忘。例如:背課文時,第一段記得更清楚。
  • 心理學:首因效應,第一印象很重要!
    若想正確地解答這些問題,我們首先需要了解一個心理學中的心理效應,即「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社會心理學家阿希在1946年通過實驗研究提出的。首因是指你第一次見到某人或某事後,在腦中留下的「第一印象」。
  • 「首因效應」告訴你答案
    其實,兩性交往中,第一印象往往能起到關鍵性作用,因為兩個人剛開始彼此不熟悉,第一印象的好壞,決定了兩人能否成功交往,這就是心理學常說的「首因效應」。什麼是「首因效應」?心理學將「首因效應」又稱為「第一印象效應」,指的是交往雙方的第一印象,往往會影響交往的趨勢,如果第一印象良好,那麼接下來的交往就會比較順利,就算後面發現交往的對方有一些缺點,包容心也會比較強。但如果剛見面就出現不好的印象時,就會讓接下來的交往變得不可控,甚至會讓人產生和對方交談的抗拒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