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華夏文化,博大精深。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古人給我們後人留下了巨大而寶貴的文化遺產!從甲骨文到簡體字,文字的不斷更新,也是華夏文明發展的歷史進程。如果說在華夏文明中,在漢字語言中最為言簡意賅的形式就是成語了。成語是中華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在5萬多條的成語中,其中96%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語。每一個成語都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甚至跟著成語可以遊遍中華大地,今天我們來跟著那些耳熟能詳的成語遊中國,首先,我們從安徽開始。
一、夢筆生花
遊安徽黃山不得不說的成語故事「夢筆生花」,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被稱為「天下第一奇山 」,在黃山北海景區散花塢左側, 有一孤立石峰,形狀下圓上尖,形同筆尖朝上的毛筆,峰頂巧生奇松如花,筆鋒下有一巧石,形如人臥睡,被譽為夢筆生花峰,傳說古代文人墨客如果文思枯竭,只要到此一遊,便會茅塞頓開,妙筆生花。
二、風聲鶴唳,草木皆兵
你知道成語「風聲鶴唳」出自哪裡嗎?淮南,一座魅力之城,中國成語典故之城。豆腐之法始於淮南王劉安在八公山山練丹藥,在不經意間磨出豆腐,從此在淮南這片土地上豆腐飄香。淮南王劉安及其門客集體編寫的《淮南子》是一部哲學著作,屬於雜家作品,《淮南子》裡的成語眾多,每一個成語都有一個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成語故事就是源於淮南王,淮南八公山也成為一座歷史文化名山。1600多年前發生在這裡的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淝水之戰」,留下了「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千古佳話。
三、天作之合
「天作之合」和安徽潛山市孫策與大喬、周瑜與小喬愛情故事有關。潛山市,有著「皖國古都、安徽之源、二喬故裡、禪宗 之地、京劇之祖、黃梅之鄉」的美譽。皖山皖水是《孔雀東南飛》故事和三國佳麗大、小喬愛情故事的發生地,「長詩之聖」的絕唱和「二喬故裡」的佳話廣為流傳。
四、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與安徽滁州市定遠縣和阜陽市阜南縣有關聯,出自《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比喻重新認識事物。定遠地處皖東,東接滁州,西鄰淮南,南依合肥,北連蚌埠,有「境連八邑,衢通九省」之譽,東吳名將魯肅、南宋名相董槐、明朝開朝元勳藍玉、明朝抗倭英雄戚繼光等均出身於此。呂蒙,字子明,安徽阜陽市阜南縣人,阜南縣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是三國名將呂蒙故裡、中國柳編之都、「王家壩精神」的發源地。
五、望梅止渴
「望梅止渴」和安徽亳州有關。亳州市位於安徽西北部,它以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聞名遐邇。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湧現出無數燦若星辰的風流人物、英雄豪傑、文人墨客,其中就有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於一身的一代梟雄曹操。東漢末年,曹操行軍途中,失去了有水源的道路,士兵們都很渴,於是他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果實非常豐富,又酸又甜可以解除我們的口渴。」士兵聽後,嘴裡都流出了口水,曹操利用這個機會把士兵們帶領到前方有水源的地方。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