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名稱:2020年度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
編號:25 姓名:林蓉金
愛在左,責任在右,理想寄託於聖潔白衣,熱情傾注在三尺講臺,她把自己的青春芳華奉獻給護理行業,踐行護理教育工作者的傳承使命。
——題記
她曾在路邊跪地為急產產婦接生,她曾為急需用血的患者獻血,也曾因堅守崗位而錯過見父親的最後一面……36年的從教生涯裡,她處處以身作則,率先垂範。
她常常說,「感恩為根、服務為本、禮儀為先」。對護理事業的赤誠與熱愛,讓她幾十年如一日始終充滿激情地活躍在護理崗位上,三十多年的護理生涯,讓她積累了紮實的護理專業知識、豐富的臨床經驗,也為她的課堂增添了許多魅力。
她就是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護理部主任、福建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臨床護理教研室主任林蓉金。
德育為先,助力教育教學發展
作為福建醫科大學第一臨床學院臨床護理教研室主任,林蓉金承擔著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學院《護理管理學》《護理學導論》《婦產科護理學》等課程的理論授課,同時帶教碩士研究生4人、本科生6人。每年,她都要完成300多名學生的臨床教學管理工作,教學質量及學生滿意度均名列前茅。
面對剛剛接觸護理專業的學生,林蓉金總說要讓學生們愛上護理。醫學知識複雜深奧,林蓉金想方設法把課程講得深入淺出,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她把幾十年的臨床經驗融入課程之中,和藹可親、幽默風趣,讓學生們在歡笑與思考中接受枯燥的醫學護理知識。「林老師的課,我們班的同學總是到得最齊……」「林老師來上課,像給我們帶來了一本厚厚的故事書,我越來越喜歡自己的專業了……」學生們紛紛留下感激的話語。
「孩子們來上大學,遠離了家人,但不能讓他們感覺到愛的缺失……」林蓉金總是反覆提醒帶教老師關注護生的身心成長,每一名到學院學習或在醫院裡實習的護生都是她時刻牽掛著的孩子。
作為導師,她非常注重引導學生三觀,平日裡只要有點時間,哪怕是在查房路上遇到學生,她都不忘關心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給學生們整理好衣領、正一正燕尾帽成了她的習慣性動作。當發現有個別同學學習出現偏科時,她焦急不已,立即組織成立學習互助小組,指導同學間相互補短,提高成績,多名小組成員在她的幫助下成為學校裡的優秀生。她還定期開展「關愛學生家庭日」活動,邀請學生們到家裡一起包餃子、做手工,在輕鬆融洽的氛圍裡同他們談心,開導他們學習生活中的困惑,像媽媽一樣教會學生一些生活技能,更帶給他們家庭般的溫暖。畢業季來臨之時,她又開始操心學生的實踐生活及就業情況,及時細緻地給予擇業輔導,引導學生做好職業規劃,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開啟新生活,適應新工作。
在關注學生學習成長的同時,她還十分注重臨床教學基地的建設與實習護生的培養。她以「臨床技能與教學能力並重」的培養理念為宗旨,構建「請進來、送出去、強內訓」三位一體的師資隊伍建設體系,重視護理臨床帶教師資隊伍的激勵機制,提供教學崗位進階,嚴格把控臨床護理帶教資質準入門檻與競聘流程,促進護教一體化建設,打造一支技能實力強、理論水平高、交流經驗廣、具有高度責任心與師德修養的師資隊伍。
她深知實習階段對提升護生專業技能和培養良好職業習慣的重要。為此,她建立了基於「三階段(見習—預實習—實習)、五特色(按計劃、分階段、有重點、搭平臺、找亮點)」的臨床護理教學培養模式,開展多學科合作的教學查房和「模式病房」等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護理實習生綜合素質。此外,她還建立教研室、教師、學生三方互評的教學質量監督體系,成立臨床護理教學質量監控小組,開展教學質量檢查,定期召開臨床總帶教老師、學生座談會,及時實現雙向評價和反饋,多方位、靈活測評,保證教學質量持續改進。
「護士和老師都是常被比喻成蠟燭的職業,只要心中有愛,眼中有光,便能給人帶來光和熱!」面對忙碌的護理管理工作與繁重的教學任務,林蓉金總能面帶微笑從容應對,對工作與學生的愛,就是她源源不竭的動力。在她的帶領下,2017年,第一臨床學院護理教研室代表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學院臨床教學基地通過國家教育部護理學專業認證。
抗擊疫情,義不容辭的責任
2020年初,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爆發,作為護理部主任的林蓉金,連續20多天堅守在抗「疫」一線,帶領護理團隊加班加點研究制定疫情防控護理流程和規範,全院的每個角落都留下了她忙碌的身影。
當福建省馳援湖北任務下達,她又第一時間向院黨委遞交請戰書,在她的感召和帶領下,全院800餘名護理人員提交了請戰書,短短1個小時內就完成了93名護理隊員的集結。
2月11日,她隨福建省支援湖北宜昌醫療隊抵達宜昌,履行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的誓言和責任。在出徵的護士隊伍中,她是最年長的一位。準備行李時,她悄悄放進緩解腰椎間盤突出的腰帶和藥品,這一切,當時少有人知。
抵達宜昌後,她被任命為福建對口支援宜昌防治新冠肺炎支援隊護理管理組組長及第三臨時黨支部書記,在全方面了解宜昌市第三人民醫院嚴峻的救護形勢後,她採取果斷措施。
「為什麼而來」「我們能做什麼」「為什麼這麼做」……她連夜召開會議,落實排班制度和流程。她依託團隊中重症監護、傷口、營養、靜脈治療、心理護理等專科護士,推行精準施護、聯合施護的護理模式,為患者提供多學科聯合專科護理;建立感染患者病情觀察、日常生活能力評估、患者靜脈血栓栓塞症風險評估、患者壓瘡風險評估與預防制度等。她勇挑重擔,親自擔任重症護理組組長,深入病房,負責危重患者護理工作。
在繁重的護理新冠肺炎患者工作之餘,她結合臨床實踐經驗,根據國家出臺的有關新冠肺炎防治的診療規範,組織編寫《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福宜」方案》(護理分冊),並推出了極具特色的新冠肺炎患者護理精要十條,這些舉措及時地給每名援宜隊員打了一支「強心劑」,讓他們鬥志昂揚地面對一切挑戰。
在全體援宜護理隊員心目中,林蓉金是嚴師更是慈母。培訓時,她總是毫不客氣、嚴厲地指出隊員們的錯誤,隊員們做不到位的地方,她反覆要求,直到正確為止。但當隊員們進入隔離病房時,她總是像叮囑自己的孩子一樣,不厭其煩地囑咐他們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貼心地為他們系好防護服,把好最後一道關。當聽到有幾位隊員說穿著防護服長時間工作時很想吐但依然咬牙忍住,她忍不住紅了眼眶:「知道這裡很辛苦,但你們還是搶著報名。你們真的非常棒,我為你們感到驕傲!」
在援宜的日子裡,她與全體隊員共同奮戰。在結束援宜任務前,她組織黨員先鋒隊堅守最後一班崗,牢固樹立要將最後一個危重患者平安交付的信念。
援助湖北宜昌期間,她與隊員們共收治護理病人429人,出院401人,實現零感染、零事故、零投訴,獲得宜昌人民的高度讚揚。她還帶領多名研究生開展《赴湖北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醫護人員的心理狀態的追蹤研究》《康復健肺八段操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輕型患者及抗疫一線護理人員的身心健康的影響》《跨域支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區護理管理對策研究》《抗疫一線支援護士工作壓力體驗及應對的質性研究》等課題研究,撰寫多篇學術論文,為疫情防控及相關護理教學總結了寶貴的臨床經驗。
援宜歸來後,林蓉金受邀參加福建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組織的福建省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記者見面會及福建醫學科大學護理學院護士節暨授帽儀式,講述分享了援宜抗疫的故事及心得,用自己的身體力行向社會展現了護理人員踐初心、擔使命的良好職業形象,同時也為學生樹立了護理人精專業、勇擔當的職業榜樣。
科研引領,推動護理學科發展
林蓉金深諳科研是學科發展的源頭活水。她全力推進護理科研創新,突破護理科研瓶頸,秉持「臨床為科研之根,科研為臨床之翼」的理念,注重教學相長、教研並進。
她藉助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創建高水平研究型醫院的契機,開啟與上海華山醫院合作與幫扶工作之路,緊鑼密鼓地與華山醫院開展多次學術交流活動,運用「請進來、送出去、強內訓」的方法,與華山醫院聯合舉辦華福護理論壇,連續開展科研孵化班、強化班,科研培訓講座,多措並舉強化護理科研能力。
她注重自身發展,曾多次遠赴國外參加交流學習。2019年6月,她在紐西蘭懷卡託理工學院進修學習期間,與當地就中國與紐西蘭的教學經驗進行了交流探討,並作主旨演講,介紹了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及第一臨床醫學院的概況、護理學科建設發展、臨床護理教學實踐與管理經驗等,促進了雙方護理教學的進一步交流與合作。
在緊張學習之餘,林蓉金還帶領研修隊成員為當地華人老人進行科普講座。大家運用視頻、PPT、手指操等教學方法,深入淺出地普及高血壓、腦卒中、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見病的防控和護理知識。長者們表示,這是他們參加過的最好的健康教育講座,並邀請研修團隊明年再來講座,數位福建同鄉還當場表示將擇期回福州就診。回國後,研修團隊仍與長者們保持聯繫,在線解答疑問。
2017年,林蓉金成為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首位護理研究生導師,帶領科研團隊取得福建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一項——《生物節律紊亂對孕鼠腦垂體鍾基因表達和泌乳儲備功能的影響》;福建省衛生計生軟科學研究項目一項——《基於移動網際網路的護理資源流動供給機制研究和模型設計》;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一項——《實習護生對護士多點執業的認知調查及分析》。近5年她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12篇,其中SCI2篇,CSCD3篇。
36年,一萬三千多個日夜,林蓉金始終用實際行動詮釋著「護士是沒有翅膀的天使」的深刻含義,也用自己的言傳身教耐心教導著一批批優秀的護理人才,為臨床護理及教學事業鞠躬盡瘁。
她先後被評為全國五一巾幗標兵、福建省三八紅旗手、福建省女職工標兵,榮獲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福建省「小鷹」護理基金獎、福建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優秀臨床教師等榮譽。
三十春秋杏壇夢, 依稀化作兩鬢霜。她以三尺講臺孕育桃李,以一頂燕帽聖託生命,幾十年如一日,精專業、重教學、促學科,用青春芳華換取護理行業的蓬勃生機,用砥礪初心踐行護理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