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最強大腦》官宣,最新一季將於5月份強勢回歸,以「不出圈,就出局」為口號,全面改版進階賽制。據悉,賽制由原來的闖關形式,改為「絕地求生」模式。建立全新的圈層淘汰賽,然後以縮圈的形式淘汰選手,外層淘汰、裡層換血,經過層層考驗的選手,才能留在S戰圈,最終進入國際賽。而國際賽的賽制則是,在48小時內,進行多場次、短間隔、全方位的比賽。
檔期一延再延的《最強大腦》終於定檔,對於「腦粉」來說無疑是意外的喜訊,可與此同時,網上也傳出,原節目「科學判官」魏坤琳,將退出本季的《最強大腦》,不參與錄製的消息。
該消息源自於魏坤琳自發的一條短視頻,視頻中,魏坤琳說明了三條退出《最強大腦》的理由,其一:節目的局限性太多,為了確保節目的觀賞性,就必須要有人與人之間的比拼,可但凡有競爭,就一定會存在利益衝突,我是名科學家,所以不想介入這些利益衝突之間。
其二:現在正在參與一項與載人航天有關的科研項目,希望在這些科研項目有成果之後,能有機會開直播和網友分享。其三:科學家團隊很多骨幹都已經退出了,並表示不會去參加《最強大腦》的錄製。
魏坤琳給出的3個理由,可以總體歸納為:「利益衝突」、「追求科學」和「科學家團隊退出」。他強調自己是科學家的身份,想要去完成自己想做的科研項目,似乎在暗示新一季的《最強大腦》並不再以「科學」為主題。
2013年,作為「科學判官」加盟《最強大腦》的魏坤琳,曾在節目中表明,「科學是我評判的唯一標準」,許多讓觀眾嘆為觀止的現象,都在《最強大腦》的舞臺上,得到了科學的解釋,也因此,這個「讓科學流行起來」的節目,成為觀眾心目中難得的一檔漲知識綜藝。
如果魏坤琳真的是因為《最強大腦》,開始改走「作秀」路線而退出的話,那麼「讓科學流行起來」將成為一句空話。據悉,新一季《最強大腦》的製作人已經有桑潔換成了王剛。
《最強大腦》從開播一直到第六季,一直都是由桑潔擔任製片人,在此期間,她所設計的賽制和比賽模式,挖掘出了如:王昱珩、王峰、鮑橒控等能人才者,而且也為觀眾科普了一個又一個的科學知識。去年,因為梅軒宇在網上捏造並散布,自己與魏坤琳存在不正當關係的不實信息,讓她備受輿論的壓力。
新製片人王剛,98年考入浙傳播音主持專業。但畢業後,他並沒有從事播音類行業,而是轉行製片工作,零基礎的王剛通過努力,如今已經是《非誠勿擾》的金牌製片人。
據悉,這《非誠勿擾》當初就是王剛創想出來的,其中包括節目的名字、形式和流程等。從零基礎到實現播音到製片人的轉型,王剛用了近10年的時間,而如今成為《最強大腦》的製片人,他幾乎沒有從「相親」性質,過渡到「科學」性質的時間。或許,也是王剛不了解科學的原因,才會導致有那麼多科學家骨幹選擇離開,也讓以科學為評判唯一標準的魏坤琳選擇退出。
除此之外,王剛在介紹新一季《最強大腦》的時候,表示將會請來4位明星激勵官,他們分別是「勤奮專注」的謝霆鋒、「學霸背景」的李治延、「科技極客」的林志穎和「拒絕標籤」的肖戰。
去年,戚薇、韓雪和郭採潔等節目組請來得「明星觀察員」,多次阻撓隊長作出決定,一意孤行想要選擇自己心目中的最佳選手,最終鮑橒、王峰等「腦王」隊長,都選擇了妥協,節目也因此被許多觀眾吐槽為「作秀」。
去年就因為明星嘉賓而被質疑節目作秀的《最強大腦》,今年卻仍「一條道走到黑」,無論是林志穎還是肖戰,他們都是流量的擔當,在為節目創造話題流量和曝光率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但站在「科學」的立場,他們和這個節目似乎沒有任何關聯。或許,也正是因為節目組利用明星,作為譁眾取寵的營銷「噱頭」,讓魏坤琳再一次選擇了「科學」。
魏坤琳說不參與今年的錄製,但並沒有表示以後都不參加了,視頻的最後,他還強調,希望《最強大腦》能夠繼續變成一個對大家有意義的節目,繼續好好的辦下去。這似乎在暗示節目組要「講科學」,從製片人到明星激勵官,今年的《最強大腦》充滿了太多「作秀」的元素,或許,魏坤琳真正拒絕的並非《最強大腦》,而是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