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這世間有一首最短的關於浪漫的詩,那就是「月亮」兩個字。
月亮一直是中國古代文人們最愛描寫的對象之一,懷念一個人、愁懷難遣、憂國憂民、人逢喜事、思鄉情切都會對著月亮吟誦一番。
有人愛它,是因為它超越時空的壯闊和永恆,「月兒彎彎照九州,幾家歡樂幾家愁。」、「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前者是空間的高遠,後者是時間的綿長,月亮就像一隻洞察一切的「眼」,既看盡九州大地的悲歡離合,又知曉上下五千年的跌宕起伏。
也有人喜歡它清雅高潔、淡薄寧靜的氣質和圓時如盤、缺時若弓的外形。而更多人愛它,是因為「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的美好期翼和「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的浪漫。
在夜生活有限的古代,最能給人以慰藉和想像的莫過於溫柔的月光了,在夜的幽暗和月的柔輝下,人們才能敞開心扉,把人生起落、兒女情長、離愁別恨通通訴與月亮。
今天的月亮之所以美,也正是因為它那斑駁的身體承載了太多人的心事吧!
它見證過愛情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夜幕將啟,月上柳梢,主人公和心愛的女子在熱鬧的元宵之夜有約,當時月光如水,柳影綽綽,節日的熱鬧和喧譁與他們無關,他們只記得說給彼此的綿綿情話。「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一年後還是元宵夜,月色燈火依舊,佳人卻已不在。
舊地重遊,不禁讓人回憶起甜蜜又辛酸的往事,當初主人公或許以月亮升上柳梢作為和對方約會的信號,他們在月光柳影下互訴衷腸,只有這天上的明月和身旁的柳樹聽見了他們的心事,它們見證了這對青年男女的愛情。
當時兩相依偎、耳鬢廝磨時,頭頂的月亮都蒙上了甜蜜的光輝,只覺一切圓滿。如今形單影隻,今年的月亮雖然和去年一樣明亮圓滿,在主人公看來似乎殘缺不全,因為他的心已經隨著愛人的離去而空洞,頓時所有的思念和悲傷都湧上心頭,不覺哭溼了衣袖。
這讓我想起了宋代女詞人朱淑真的一句詞:「多謝月相憐,今宵不忍圓。」對於戀愛中的人來說,「月亮」是傳遞愛情的信號,是愛情的見證,比如把「I love you」翻譯成夏目漱石的「今晚月色真美」、範柳原對白流蘇說的「我想到你的房間裡看月亮」、歌中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我帶你去看月半彎」……試想要是沒有了月亮,愛情會失掉多少浪漫色彩?可是對於失戀或孤身男女來說,月亮反變成一種刺激,「我」如此孤獨,你卻偏在我面前那麼圓滿,又或者看到缺月時覺得同病相憐,更添一絲落寞。
月亮本是一顆普通的星球,是歷代文人們給它穿上了浪漫美麗的外衣。當我們今天的約會場所變成酒店、西餐廳,表白求婚變成點蠟燭送玫瑰的時候,我們也再難對著月亮吟誦出那麼美麗的詩句了。不是說今天的浪漫方式就不好,只不過我相信還是有一部分人會覺得,在某個月明星稀、蘭桂飄香的夜晚,有一個人說想要和你一起去看看月亮,是最動人的情話!
它被寄託了思念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月光傾洩而下,庭院裡像鋪了一層白色的霜,明亮的月色驚擾了鴉雀們的棲息,但最終還是先後睡去了。夜漸漸深了,露水越來越重,打溼了庭前的桂花。
月宮中更加寒冷,那裡的桂花樹怕是溼得更厲害些吧。「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此時此刻跟我一樣抬頭望月的人何其之多,也不知這明月清輝把秋思帶到了誰的家裡?
主人公對好友的思念之重,宛如這滿院清輝,昔日他們還在一起飲酒作詩,談論時政民情和人生理想,如今卻天各一方,未免不讓人傷感。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人生路上能與志同道合、心意相通之人一起前行是何等有幸?可是卻難免為生計所迫或差旅變動而聚少離多,每一次相見都不知道後會是否有期。有太多心事想和對方傾訴又苦於車馬、信件都慢,我們往往看到作者或「獨上西樓」、「泛舟海上」或「庭院徘徊」、「臨窗而立」,借著月亮一表相思。
畢竟無論是相隔兩地的舊友,還是旅居他鄉的遊子,在夜深人靜之時,目之所及,唯有天上的明月最引人注目,最能讓人共情。長夜漫漫,相聚不知何夕,也只有借著這月亮的清輝把思念傳遞了。
網際網路發達的今天,我們卻最缺「思念」,因為一個視頻電話、一張機票就能解決一切。可是在千百年前若干個百無聊賴的夜晚,那些滿載相思之人,走進如銀月色中,或與梧桐鴉雀、或和石橋欄杆、鐘鼓漁火組成的悽清寂寥畫面,何嘗不是世間最美的景致之一呢?
它感動過遊人
「霜草蒼蒼蟲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絕。」夜深霜重的鄉村小道上,行人絕跡、草色蒼茫,草叢中的切切蟲鳴反襯出夜的寂靜和「我」的孤獨。
「獨出門前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這夜的漫長和人生的孤寂讓主人公愁思難遣,於是負手踱步行至門前,不想抬頭眺望遠處田野時,卻被那一大片因月色朗照而晶瑩如雪的蕎麥花驚豔了,清輝幽幽,花影綽綽,好不動人!
人生苦短、世事無常,遊走在紅塵中的眾人所經受的離別愛恨、利弊紛爭或許讓人心死、目盲,然而回到最質樸寧靜的鄉間,在最柔軟平和的月下,心似乎也柔軟起來,美景當前,便覺所有寂寞憂愁都不值一提了,拋卻雜念把心思都凝聚在眼前所見清麗靜謐之景上,才不辜負這自然造物的天賦!
若你有朋友最近不痛快,就帶他去夜晚鄉間的小路上走一走吧,你們不一定能看到詩人所見的「如雪蕎花」,但若是在夏季,蛙語蟲鳴、流螢繁星必定是少不了的,再佐以月華流光,這等視覺盛宴和耳畔交響,又何愁煩憂不消呢?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春天的大山裡景致實在美妙,遊春的興致太盛所以忘記了時間,不知不覺就到了晚上。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雙手掬起一捧水來,月亮的影子在手中閃爍,也不知捧起的是泉水還是月亮;撥弄花枝,花香溢滿了衣裳,已分不清花香和衣香。
貪玩誤時、捧水弄花,生動活潑的「少年感」呼之欲出,打破了原本幽靜的春山夜景,詩中並未描寫聲音,但我們仿佛能聽到山中傳來他和友人們的嬉笑打鬧聲。
「掬水月在手」,讓我想起了英國詩人布萊克的詩句:一顆沙裡看出一個世界,一朵野花裡一座天堂,把無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恆在一剎那裡收藏。
正所謂剎那即永恆,細微之處有洞天,作者手捧清泉月影的那一刻,或許也體會到了生命的永恆和美的無限吧!
它承載過生活理想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初秋的傍晚,山雨初霽,萬物一新。如蓋青松間懸著一輪皓月,山石陡壁上掛著有如素練般的清泉,
讓人見之忘俗,心幽神清。本以為這是一幅意境悠遠的山水畫,但是作者又把鏡頭拉近,「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直到浣衣姑娘們的歡笑聲穿透了竹林,順流而下的漁舟撥開蓮葉打破了荷塘的平靜,我們才發現這寂靜清幽的夜色裡還隱匿著淳樸勞動者的美好日常。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雖然春光不再,但這有青松明月,翠竹青蓮作伴的秋夜,才是「我」真正的嚮往,比起官場的紛爭和塵世的跌宕,這山水自然、淳樸民風才是「我」最留戀的啊!
我們沒有作者在政治上的曲折經歷,也不及他的佛緣悟性。但終日穿梭於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之間、為生計或夢想奔忙不休的我們,在身心俱疲、心灰意懶之際,何嘗不羨慕這竹林間天真浪漫的浣紗女和荷塘上勤勞善良的漁民呢?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寒冬的夜晚,好友到訪,主人生火煮茶、以茶代酒招待客人。屋外寒氣襲人、寂寥蕭瑟,屋內火紅湯沸,溫暖如春。和好友品茗長談、圍爐夜話,只怕是冬夜裡最美好的事了。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夜深人靜,月光和往常一樣從窗口傾瀉而下,但今晚因為有了窗外初綻的梅花和相談甚歡的友人,顯得格外不同。
是呀,爐火茗香溫暖慰藉、月色梅花賞心悅目,再兼歡聲笑語滿室,所謂神仙日子大抵如此了。
之所以喜愛這樣的畫面,是從心底裡認可這樣的生活情調,所以每次與知心好友相聚,也喜歡選一處僻靜的角落,叫來一壺花茶,慢慢煮著,邊喝邊聊,彼時內心安詳喜悅,不覺時光流逝,只恨不能一輩子坐下去……
遺憾的是我們身在都市,所見所聞不過是窗外吵嚷的汽笛聲和標兵式的路燈,於是「明月斜光穿朱戶」、「梅花映雪擬寒開」的景象也只求能夢裡一見了!
我們不及古人浪漫,大概是因為他們更懂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