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比熱容》教材解讀

2020-12-11 甘肅中公

2020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比熱容》教材解讀

2020上半年甘肅省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報名公告已發布,筆試時間為3月14日。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的備考教師資格筆試,甘肅中公教育為大家整理了教師資格筆試備考資料,供各位考生查看學習。

一、課標要求

從「課程內容」的要求看,本專題涉及如下條目:

3.3.2 通過實驗,了解比熱容,嘗試用比熱容說明簡單的日然現象。

二、教學內容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節為人教版九年級物理第十六章《熱和能》第三節《比熱容》,是繼密度後又一個表示物質屬性的物理量,他是學生學習熱和能的最重要的物理量之一,對於物質吸收或者放出熱量的多少的判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比熱容的概念對於學生來說比較陌生,但是其表現出的一些現象學生們見到的很多,例如為什麼內陸地區的晝夜溫差要比沿海地區大的多,這就利用了水的比熱容較大,吸收相同的熱量,沿海地區的溫度變化較小,因此,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以豐富知識,開拓視野,發散思維,同時與生活緊密聯繫,培養了對物理學科的興趣愛好。

2.教材內容

教材是學校教育中基本的課程資源,是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和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主要參考。本教材中,體現了學生活動和科學探究的特點,精心創設科學探究的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獲取過程。教材以「想想議議」、探究實驗和小資料多個板塊,通過圖文並茂,理論結合實驗、生活經驗展示了比熱容的含義,注重科學探究的同時,將理論結合實際,提高應用能力。

教材通過生活中的一些現象引發學生的思考,再激發了學習欲望之後,採用探究實驗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進行猜想的驗證,最後引出比熱容的概念:單位質量的某種物質,溫度升高1℃所吸收的熱量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3.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探究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應用比熱容的知識來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應用比熱容的知識來解釋自然現象、解決實際問題。

三、教學建議

對於溫度、質量以及熱量學生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和理解,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探究實驗和生活經驗,體會不同物質,在相同的質量,溫度升高的度數相同時,吸收的熱量不同,進而思考其影響因素,並進行探究和驗證。學生在不斷探究生活遠離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滲透了比熱容的概念。

1.比較不同物質的吸熱能力

突破建議:

熱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很多,但是並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因此,在課堂的開始就可以使用生活中的小事例進行導入。

對於探究式實驗,本實驗很典型的使用了控制變量法的思想,而在初中,學生不僅僅要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習學會物理的方法,控制變量法是物理實驗中很典型、很常見的思想,因此,要深入滲透這個思想。可以讓學生猜想可能影響物質吸收熱量多少的因素,學生的思維很發散,會想出很多種可能,這個時候就可以提出這個思想,同時對於學生的猜想不必全都驗證,挑選幾個代表的進行實驗驗證,如加熱時間、溫度升高、質量和物質種類等。研究物質種類對吸收熱量的影響,就要控制其他量一樣。這個探究實驗相對來說較為安全,為了學生能夠直觀的觀察到實驗的現象和變化規律,所以讓學生分組來實現。可以採用實驗中食用油和水進行比較,也可以換用其他液體或者固體,可以將學生分為兩組採用不同的物質進行實驗,最後再進行分享。每組成員進行兩次實驗,分工明確,並記錄實驗數據

(1)用相同質量的兩種物質水和食用油,讓它們升高相同的溫度,比較加熱時間。

(2)用相同質量的兩種物質水和食用油,給它們加熱相同的時間,比較溫度升高的多少。

2.比熱容

通過以上實驗探究,得出結論:相同質量的物質,升高相同的溫度,物質吸收熱量不同;相同質量的物質,吸收熱量相同,物質升高的溫度不同。這就表示:不同物質吸收熱量還和他本身有關,進而引出比熱容的概念:

一定質量的某種物質,在溫度升高時吸收的熱量與他的質量與升高的溫度乘積之比,叫做這種物質的比熱容。

學生自學了解教材中的「小資料」—些物質的比熱容。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glpoffcn)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