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硬撐了,溫暖的單親家庭,遠遠好於勉為其難的「完整家庭」

2020-12-13 孕育島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不管電視劇還是現實生活中,大人總是很難面對單親家庭,仿佛光是這四個字就足夠讓人自卑。

一提起單親家庭的孩子,人們想到的多數是些負面內容:消極、叛逆、不務正業……當然,他們也理所當然把孩子的問題歸結在單親家庭上。

01婚姻已經破裂,強撐著真比離婚好嗎?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女人,明明有丈夫,但卻無法依靠,哪怕是在孩子生病需要父親照顧之時,丈夫也總是會指責媽媽為何沒照顧好孩子。

而作為家庭主婦的女人,為了家庭表面的和諧,也只能繼續忍氣吞聲,維繫著看起來極其可憐的「完整家庭」。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這一切都是假的,即使長大了,也只會指責母親當時的不作為,為什麼不能幹淨利落地斬斷這樣畸形的家庭關係,讓自己生活得這麼痛苦。

也許只有在那個時候,那些苦心想要維持完整家庭的媽媽們,才會反思究竟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是看起來破碎、實際溫暖的單親家庭?還是一個喪偶式育兒的「完整家庭」?

別硬撐了,溫暖的單親家庭,要遠遠好於勉為其難的「完整家庭」。

我想,如果家庭的完整能夠被選擇,人人都希望能夠生活在溫暖和睦的完整家庭中,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那麼幸運。

尤其是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這並不是你墮落不求上進的理由,因為在你身後,一個單親媽媽更加不容易。

很多人感嘆養孩子不易,不管精神還是經濟上,都是一樁苦差事。而對於單親媽媽來說,這更像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究竟在生活中該如何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孩子,是每一個單親母親都關心的話題。

02單親家庭的教育原則

1)不要沉溺於單親家庭的「不幸」與「哀傷」中

放棄一段婚姻關係,並不代表著自己就是失敗的。哪怕單親母親的標籤貼在自己身上,也不需要太過自卑。

尤其對於那些要繼續撫養孩子的單親媽媽來說,讓自己儘快走出低迷狀態,投入新生活的懷抱,才是最關鍵的。

對於每位母親來說,都渴望孩子能夠生活得安逸、無憂無慮,但有些家庭上的變故,改變了她們原有的計劃,這也是不得已的。

但這並不代表著單親母親不愛孩子,相反,她們更渴望和孩子有更深層次的交流

在孩子取得榮譽後,她們會更驕傲,在孩子失敗後,她們會更心疼,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都不想錯過。

母親這個詞,對於那些單親媽媽來說,是軟肋也是鎧甲。

單親媽媽註定要接受別人不一樣的眼光,或許是憐憫或許是質疑,但這都沒有阻擋她們心中的堅定信念——好好愛自己的孩子。

單親母親生活在社會中,要面臨更為複雜的人際關係。但有趣的是,很多單親母親在結束婚姻後,反而讓孩子和自己過上了更幸福的生活。

2)孩子雖是全部,但也要給他們獨立的空間

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過很多這樣的例子:早年間父母離異,母親把生活重點放在了孩子身上。當孩子長大成人面臨就業或婚姻的問題時,那個或強勢或固執的母親,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工作結婚,面對孩子的叛逆很難接受,似乎忘了如果沒有孩子自己該怎麼生活。

而這也成為單親家庭不被別人接受的原因之一,單親母親是和孩子共生的。

這種共生關係本質上是不希望自己的掌控權被剝奪的,由於經歷了失敗的婚姻,單親媽媽渴望自己在孩子身上是有100%決策權的,往往發展到最後,會讓孩子喪失自由。

也就是說,這種過於深沉的愛,反倒讓她們用母親的身份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來。

3)不要把「愧疚」轉為「溺愛」

很多單親母親由於婚姻破碎,會對孩子產生愧疚的心理,總擔心孩子沒辦法感受到完整的父母的關愛。

於是,她們就產生了補償和虧欠心理對孩子的話言聽計從,過度溺愛,甚至認為孩子沒有了父親也都是自己的過錯。

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跋扈毫不講理,在處理問題時也會更加偏激,把一些問題歸結為自己沒有父親,把自己的狂妄和傲慢無禮都歸結為原生家庭的悲哀。

在母親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孩子的所有錯誤都企圖讓母親為自己買單,並認為自己之所以會失敗,都是因為母親剝奪了完整的家庭。

4)保有孩子對父親的幻想

很多媽媽離異後,出於情感上的糾結,非常排斥父親對孩子的探望。

有的甚至還會在私下接觸中,告訴孩子當年父親是如何無情和冷漠,狠心拋下母子兩人,離開家庭的。

不管真相是否如此,都讓年幼的孩子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而不健康的父子關係,也只會加重孩子的內心傷痕。

畢竟對於未成年的他們來說,還難以成熟處理這樣沉重的問題。也許同齡人都還在父親面前撒嬌時,他們卻要背負著母親的仇恨,帶著對親生父親的恨意活下去。

任何一個明智的單親媽媽,都不會在孩子面前貶低她的親生父親。

正確且溫暖的做法,是告訴孩子:雖然我和你的父親分開了,但我們對你的愛沒有變。

03單親媽媽與孩子相處,要注意什麼?

1)嚴慈並濟、恩威並施

單親母親想要教育好孩子更辛苦,通常很難把握尺度。

如果太過心軟、放縱孩子,說不定會讓孩子誤入歧途;但有時太過嚴厲,也會給孩子巨大的壓力。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了一個概念——「60分的媽媽」,這個說法的原文是「good enough mother」。

為了更準確地表達他的意思,我們將它形容為60分的媽媽,是一個剛好及格的分數,不算太出色也不算太差。

有一個實際情況可以非常具體形容60分的媽媽:

學會爬行的孩子爬到了非常危險的高處,60分以下的媽媽一直都沒發覺,直到孩子出現意外才幡然悔過;而接近100分的媽媽在孩子剛要邁出第一步時,就將其緊緊摟在懷裡,孩子不會有任何意外發生的可能,當然也同時喪失了探索世界的機會。

如果孩子經常在一種不穩定、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中成長,肯定會給他帶來諸多問題。

但是,孩子如果在一個沒有任何挑戰和困難的環境中成長,也未必是件好事。外界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世界末日。

而60分的媽媽的這個概念也告訴我們:在守護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既要學會保護也要適當放手,要溫情也要絕情。

只有嚴慈並濟、恩威並施,同時兼顧到父親和母親的責任,才能更好地平衡孩子的成長。

2)給孩子關於婚姻的正確理解

很多離異家庭的孩子,會從小對家庭和親密關係產生一種恐懼,認為父母之間婚姻的失敗是天下所有家庭的樣子。

因而,他們會對家庭中溫情的時刻充耳不聞,即便自己成家立業,也很難處理和妻子的親密關係,很可能會造成另一種悲劇。

單親媽媽要讓孩子有更健康的理解:離異並不代表婚姻失敗,只是兩個不適合在一起生活的人,為了成全彼此而暫時分開但這並不代表以後的人生中,媽媽再也不會有婚姻關係或其他異性的陪伴。

只有媽媽真正過得幸福開心,孩子才會受到感染,更順利地完成自己的人生,更健康地處理自己的親密關係。

所以啊,單親媽媽們無需惶恐,陪伴孩子成長固然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要喪失自己的生活,將孩子當成生活的重心。

只有保持自我,才能為孩子樹立一個最好的榜樣這樣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

不要當讓人窒息的100分媽媽,也是單親媽媽必須要學會的課題。

相關焦點

  • 「單親家庭」給家庭帶來了什麼
    6.男人(女人)都不是好東西。    7.家裡都這樣了,做得再好也沒有用。    8.爸爸(媽媽)分開就是不要我了。    9.別人欺負我,都是因為我沒有爸爸(媽媽)。   單親家庭的孩子帶著這些錯誤的想法及疑惑長大成人,單親父母也因錯誤的迷思悲傷失落地活著,而別人的「標籤」和負面的態度,也影響著這類人群在社會上的適應。
  • 單親家庭初中孩子心理及教育分析
    單親學生心理健康家庭教育模式,核心是關愛。這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和基礎。單親家庭孩子因父母離婚、死亡等不幸的家庭事故巨大打擊,造成心理極大的負面影響。他們對家庭沒有安全感,沒有溫暖,沒有了精神支柱,他們心理比一般孩子更脆弱,面對艱難的現實,他們的生存更加倍地「呼喚關愛」渴望親情來撫平創傷的心靈。因此家庭、學校應以雙倍的愛心共同關注單親家庭孩子心理健康。
  • 單親家庭孩子怎麼教育 單親家庭孩子教育方法
    單親家庭,這一由來已久的社會問題早已成為普遍現象,一般人直覺認為是離異家庭。但隨著家庭、社會結構的多元,家庭可能因為各種因素而造成單親,如離婚、配偶死亡、甚至未婚先孕等等,那麼單親家庭孩子怎麼教育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單親家庭的正面管教》:讓單親家庭的孩子健康、快樂、茁壯成長
    本次分享的是大連書友陳華推薦的一本書《單親家庭的正面管教》。簡·尼爾森這樣說:「卡蘿爾讓我相信了單親父母有特殊的需求;謝麗爾支持單親家庭不是破碎家庭的見解。她們兩位都為自己的孩子提供了一個溫暖舒適並賦予孩子力量的家,是單親父母的傑出榜樣。」如今,全球離婚率年年新高,再加上其他一些生活上的原因,單親家庭的孩子已是這個社會不可忽視的一個群體。
  • 什麼是單親家庭?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都有哪些問題?
    單親家庭,是現在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加之近年來,離婚率的不斷上升,單親家庭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所以,單親家庭,一般是被人認作「離異家庭」,孩子的成年陪伴只有父/母其中一位。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大多都很自卑短暫的自卑,可以打磨自身,長久的自卑,影響很大。自卑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貧窮而自卑,有的是因為長相而自卑,還有的是性格內向產生的自卑,最後,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因為是單親家庭而產生的自卑,那麼,為什麼單親家庭的孩子會自卑呢?這就要追溯到ta的童年經歷了。
  •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害怕的不僅是缺乏家庭關愛,更怕社會的目光
    多數家庭對感情生活也不再是一成不變,而是效仿歐美的國家——如果覺得合適那便在一起;如果覺得不合適,那邊分手或離婚。正是這種思想的傳播,中國大多數新婚夫妻在生了孩子後,卻因觀念不和而選擇離婚,這也造成了很多兒童都處於單親家庭。在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正如一位專家說的:他們最可悲的不是缺乏父母的關愛,而是來自社會的偏見。
  • 單親家庭出身的孩子,跟普通家庭的孩子,有什麼差別?
    而這種婚姻觀也造成了現在離婚率的不斷攀升,而在父母離婚以後很多孩子變成了單親家庭。那麼單親家庭的孩子和普通孩子有什麼區別呢?一、單親家庭的孩子跟普通人家的孩子,區別很明顯1.單親家庭的孩子無法完整享受父母雙方的愛父母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都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對於一個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兩者都很重要。
  • 單親家庭的孩子這樣引導
    所以,無論是父母哪一方撫養孩子,儘量給孩子一個真實的家庭,讓孩子慢慢去接受現狀,從而慢慢地規劃自己的人生,面對單親家庭的事實。千萬不要有順其自然的想法和心態,家庭的不完整一定給孩子一個適應的過程,一般未成年的孩子都認為是自己不夠好(具體卻不知道自己哪裡不好)導致父親或母親離開這個家,離開自己,這種情況伴隨著孩子成長的話,就會造成極度的自卑自閉,或者極度的暴力反叛。所以,如果在未成年的時候一定要陪伴和引導,並灌輸情感完整性的概念。
  • 離異、單親、喪偶式養娃……家庭可以不完整,家教一定要健全
    家庭可以不完整,家教一定要健全同事媛媛兩年前和丈夫離婚,一個人帶著四歲的女兒。平時辛苦是辛苦,可她說一看到女兒就覺得什麼都不重要了。前兩天去媛媛家做客,在那之前,我一直以為在單親家庭中,孩子不是被忽視就是被溺愛的兩個極端,可現在,我改變了對這件事的看法。
  • 一個優質的「單親媽媽」,遠勝過一個沒有質量的「完整家庭」
    我知道生長在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輟學、吸毒,容易不守紀律而成為問題孩子。我還知道專家曾說,從數據顯示,單親家庭孩子的命運基本是成定局的。離婚後的這些天,我從未感覺這麼心力交瘁和疲憊。是的,離婚以後,你會對孩子的行為非常敏感,你會覺得孩子變得更加難以捉摸和解釋。
  • 單親家庭的孩子,要健康成長!應該注意什麼
    什麼叫「單親家庭」?傅首爾曾在節目中爆金句,重新定義了「單親家庭」。「單親家庭」,不是因為父母在婚姻形式上的解除就叫「單親家庭」,而是孩子缺少爸爸或者媽媽某一方的愛和陪伴,也就是一方的付出和陪伴完全佔主導,另一方是缺失的,這才叫「單親家庭」。
  • 單親家庭:3大影響證明家庭完整的重要性,帶你走進孩子的心
    在這個世界上,有那麼一群孩子,在單親家庭的環境下長大,艱難而又滿足的生活著。案例分析:朋友是個單親家庭下長大的孩子,從小他的父親就因為車禍意外去世了。朋友家有兄弟姐妹四個,還有年邁的爺爺奶奶,一家人靠著種地生活。
  • 單親家庭的孩子 需要哪種關愛
    單親家庭的孩子 需要哪種關愛 隨著離婚率的上升,越來越多的孩子成了單親家庭。他們變成了社會上的特殊群體,因為不能擁有完整的家庭造成心理上的變化。很多父母離婚以後,孩子會性情大變,有的變得冷漠孤僻,有的變得內向自閉。
  • 《隱秘的角落》:單親家庭的那些事,都給你說明白了
    大家都在爭論劇情和原著之間的區別、哪個小孩兒最壞、各個角色進行分析,我卻覺得《隱秘的角落》最大的亮點就是真實,其中就包括單親家庭存在的各種現實問題。單親家庭的權力爭鬥。你們在乎的都是自己,朱朝陽不愧是高分高能,單親家庭的權利爭鬥被他一句話就總結到位了。也許每個單親家庭在數落對方的不是的時候,都應該想一想,你為什麼說這番話?你想表達什麼?考慮過孩子的感受嗎?
  • 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
    隨著越來越多的單親家庭的孩子的出現,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也更加複雜,關注單親家庭孩子,幫助其建立正確的心理狀態是十分重要的。
  • 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是最容易被感動的
    單親家庭,是現在社會中普遍存在的現象,加之近年來,離婚率的不斷上升,單親家庭的孩子,也越來越多,所以,單親家庭,一般是被人認作「離異家庭」,孩子的成年陪伴只有父/母其中一位。自卑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因為貧窮而自卑,有的是因為長相而自卑,還有的是性格內向產生的自卑,最後,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因為是單親家庭而產生的自卑,那麼,為什麼單親家庭的孩子會自卑呢?這就要追溯到ta的童年經歷了。有的孩子,在單親家庭長大,童年往往是不幸的,孩子能感受到的愛,也只是父或母,其中一種愛。
  • 單親家庭VS雙親家庭的孩子,性格差異很明顯,正確教育可彌補
    執筆:明珠定稿:蘇子後單親家庭在我國普遍存在,尤其是現在離婚率日益攀升,成為了單親家庭的主要原因,當然也可能是喪偶、分居、未婚先孕等因素造成的,不管是什麼原因,孩子始終是婚姻裡最大的受害者,單親家庭孩子的生理問題、生活狀況、心理成長教育等受到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的廣泛關注,在這種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和普通的雙親家庭有什麼區別呢
  • 專家建議單親家庭母親:別向孩子隱瞞家庭現實
    昨天上午,40歲的洪女士面對著30多個同是單親家庭的父母,道出心聲。為了給單親家庭傳遞正能量,寧波海曙區寧靜港灣婚姻家庭服務中心舉辦了這次公益活動,請單身的爸爸、媽媽們一起聊聊心路歷程,互相鼓勁。洪女士的故事,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寧波市益和健康心理諮詢中心主任張益萍點評說:「單親家庭的孩子容易背上包袱,教育他們要掌握一個原則:不掩蓋,不抱怨。」
  • 父母分開,單親家庭的孩子就很難健康快樂的成長嗎?
    單親家庭的孩子就很難健康快樂成長了嗎?01對500個單親孩子的調查,結果出乎意料曾經,「離婚對孩子傷害最大」是主流觀念,我們父母輩大多忍著不離婚。結果,當年享受父母隱忍愛的孩子長大了,把「為了孩子我們才不離婚」選為「十大父母謊言」之一。
  • 如果不愛了,就別勉為其難
    感情裡最壞的結局,不是一拍兩散各奔東西,而是明明彼此已經不愛了,各自對彼此都不在再有感情了,還要戴著一副假的面具硬撐著。也許是為了孩子,也許是為家人,也許是為了不讓別人說閒話,但一切都不是為了自己。其實在我看來,感情真的沒了,彼此真的不再愛了,就選擇一個合適的時機,彼此選擇說聲再見,然後好聚好散,不要彼此為難,也沒有什麼難看。就像一首歌所唱的:如果不愛了,就別勉為其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