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不管電視劇還是現實生活中,大人總是很難面對單親家庭,仿佛光是這四個字就足夠讓人自卑。
一提起單親家庭的孩子,人們想到的多數是些負面內容:消極、叛逆、不務正業……當然,他們也理所當然地把孩子的問題歸結在單親家庭上。
01婚姻已經破裂,強撐著真比離婚好嗎?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女人,明明有丈夫,但卻無法依靠,哪怕是在孩子生病需要父親照顧之時,丈夫也總是會指責媽媽為何沒照顧好孩子。
而作為家庭主婦的女人,為了家庭表面的和諧,也只能繼續忍氣吞聲,維繫著看起來極其可憐的「完整家庭」。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這一切都是假的,即使長大了,也只會指責母親當時的不作為,為什麼不能幹淨利落地斬斷這樣畸形的家庭關係,讓自己生活得這麼痛苦。
也許只有在那個時候,那些苦心想要維持完整家庭的媽媽們,才會反思究竟什麼樣的家庭環境才更有利於孩子的成長。
是看起來破碎、實際溫暖的單親家庭?還是一個喪偶式育兒的「完整家庭」?
別硬撐了,溫暖的單親家庭,要遠遠好於勉為其難的「完整家庭」。
我想,如果家庭的完整能夠被選擇,人人都希望能夠生活在溫暖和睦的完整家庭中,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那麼幸運。
尤其是那些單親家庭的孩子,這並不是你墮落不求上進的理由,因為在你身後,一個單親媽媽更加不容易。
很多人感嘆養孩子不易,不管精神還是經濟上,都是一樁苦差事。而對於單親媽媽來說,這更像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究竟在生活中該如何更好地教育和引導孩子,是每一個單親母親都關心的話題。
02單親家庭的教育原則
1)不要沉溺於單親家庭的「不幸」與「哀傷」中
放棄一段婚姻關係,並不代表著自己就是失敗的。哪怕單親母親的標籤貼在自己身上,也不需要太過自卑。
尤其對於那些要繼續撫養孩子的單親媽媽來說,讓自己儘快走出低迷狀態,投入新生活的懷抱,才是最關鍵的。
對於每位母親來說,都渴望孩子能夠生活得安逸、無憂無慮,但有些家庭上的變故,改變了她們原有的計劃,這也是不得已的。
但這並不代表著單親母親不愛孩子,相反,她們更渴望和孩子有更深層次的交流。
在孩子取得榮譽後,她們會更驕傲,在孩子失敗後,她們會更心疼,孩子一點一滴的成長都不想錯過。
母親這個詞,對於那些單親媽媽來說,是軟肋也是鎧甲。
單親媽媽註定要接受別人不一樣的眼光,或許是憐憫或許是質疑,但這都沒有阻擋她們心中的堅定信念——好好愛自己的孩子。
單親母親生活在社會中,要面臨更為複雜的人際關係。但有趣的是,很多單親母親在結束婚姻後,反而讓孩子和自己過上了更幸福的生活。
2)孩子雖是全部,但也要給他們獨立的空間
我們在電視劇中看到過很多這樣的例子:早年間父母離異,母親把生活重點放在了孩子身上。當孩子長大成人面臨就業或婚姻的問題時,那個或強勢或固執的母親,總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願生活、工作、結婚,面對孩子的叛逆很難接受,似乎忘了如果沒有孩子自己該怎麼生活。
而這也成為單親家庭不被別人接受的原因之一,單親母親是和孩子共生的。
這種共生關係本質上是不希望自己的掌控權被剝奪的,由於經歷了失敗的婚姻,單親媽媽渴望自己在孩子身上是有100%決策權的,往往發展到最後,會讓孩子喪失自由。
也就是說,這種過於深沉的愛,反倒讓她們用母親的身份把孩子壓得喘不過氣來。
3)不要把「愧疚」轉為「溺愛」
很多單親母親由於婚姻破碎,會對孩子產生愧疚的心理,總擔心孩子沒辦法感受到完整的父母的關愛。
於是,她們就產生了補償和虧欠心理。對孩子的話言聽計從,過度溺愛,甚至認為孩子沒有了父親也都是自己的過錯。
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跋扈毫不講理,在處理問題時也會更加偏激,把一些問題歸結為自己沒有父親,把自己的狂妄和傲慢無禮都歸結為原生家庭的悲哀。
在母親這種思想的影響下,孩子的所有錯誤都企圖讓母親為自己買單,並認為自己之所以會失敗,都是因為母親剝奪了完整的家庭。
4)保有孩子對父親的幻想
很多媽媽離異後,出於情感上的糾結,非常排斥父親對孩子的探望。
有的甚至還會在私下接觸中,告訴孩子當年父親是如何無情和冷漠,狠心拋下母子兩人,離開家庭的。
不管真相是否如此,都讓年幼的孩子種下了仇恨的種子。
而不健康的父子關係,也只會加重孩子的內心傷痕。
畢竟對於未成年的他們來說,還難以成熟處理這樣沉重的問題。也許同齡人都還在父親面前撒嬌時,他們卻要背負著母親的仇恨,帶著對親生父親的恨意活下去。
任何一個明智的單親媽媽,都不會在孩子面前貶低她的親生父親。
正確且溫暖的做法,是告訴孩子:雖然我和你的父親分開了,但我們對你的愛沒有變。
03單親媽媽與孩子相處,要注意什麼?
1)嚴慈並濟、恩威並施
單親母親想要教育好孩子更辛苦,通常很難把握尺度。
如果太過心軟、放縱孩子,說不定會讓孩子誤入歧途;但有時太過嚴厲,也會給孩子巨大的壓力。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提出了一個概念——「60分的媽媽」,這個說法的原文是「good enough mother」。
為了更準確地表達他的意思,我們將它形容為60分的媽媽,這是一個剛好及格的分數,不算太出色也不算太差。
有一個實際情況可以非常具體形容60分的媽媽:
學會爬行的孩子爬到了非常危險的高處,60分以下的媽媽一直都沒發覺,直到孩子出現意外才幡然悔過;而接近100分的媽媽在孩子剛要邁出第一步時,就將其緊緊摟在懷裡,孩子不會有任何意外發生的可能,當然也同時喪失了探索世界的機會。
如果孩子經常在一種不穩定、沒有安全感的環境中成長,肯定會給他帶來諸多問題。
但是,孩子如果在一個沒有任何挑戰和困難的環境中成長,也未必是件好事。外界的任何一點風吹草動,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世界末日。
而60分的媽媽的這個概念也告訴我們:在守護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既要學會保護也要適當放手,要溫情也要絕情。
只有嚴慈並濟、恩威並施,同時兼顧到父親和母親的責任,才能更好地平衡孩子的成長。
2)給孩子關於婚姻的正確理解
很多離異家庭的孩子,會從小對家庭和親密關係產生一種恐懼,認為父母之間婚姻的失敗是天下所有家庭的樣子。
因而,他們會對家庭中溫情的時刻充耳不聞,即便自己成家立業,也很難處理和妻子的親密關係,很可能會造成另一種悲劇。
單親媽媽要讓孩子有更健康的理解:離異並不代表婚姻失敗,只是兩個不適合在一起生活的人,為了成全彼此而暫時分開。但這並不代表以後的人生中,媽媽再也不會有婚姻關係或其他異性的陪伴。
只有媽媽真正過得幸福開心,孩子才會受到感染,更順利地完成自己的人生,更健康地處理自己的親密關係。
所以啊,單親媽媽們無需惶恐,陪伴孩子成長固然重要,但這並不意味著就要喪失自己的生活,將孩子當成生活的重心。
只有保持自我,才能為孩子樹立一個最好的榜樣,這樣的教育才是最成功的。
不要當讓人窒息的100分媽媽,也是單親媽媽必須要學會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