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釣法眾多,五湖四海的釣友們喜好一定不同,但一定是有那麼一班人喜愛夜釣。黑夜的深邃,漁獲的未知,浮漂晃動的星星點點,無一不引人陶醉其中。在夜晚看漂抓魚口時,釣友們的選擇各有不同,有人使用夜釣燈,也有人使用電子夜光漂,但到了真正野釣的環境時,大多數人會選擇夜光棒搭配浮漂來垂釣,因為夜光棒相對其他的方式更隱蔽,使魚兒的警戒心不那麼強,晚上在野外垂釣再適合不過。
一、浮漂的選擇
選擇與夜光棒搭配的浮漂時,最好選擇重心在下部的細身硬尾漂,大小以2,3號為佳。需要說明的是,浮漂裝了夜光棒後,動作肯定有變化,加裝的夜光棒使漂尾變重,時間長了漂尾與身的結合處容易開裂,所以不建議選擇高檔昂貴的浮漂。還有就是漂尾的粗細也很重要,建議用細砂紙將漂尾沙細,這也是提高夜釣浮漂靈敏度的關鍵。
選好漂, 裝上夜光棒空鉤入水看翻身,翻不了身或翻身時間過長,建議將漂尾減去1-3目。裝夜光棒時,應該將塑料管或膠套剪3個細環,只把三個細環套上去固定夜光棒就可以了,儘量減輕浮漂頭部重量。
二、調漂
大致找底:為提高調漂的精確性,先不裝子線,找夜光棒與水面齊平,確定墜到底,然後下拉浮漂40釐米左右,即超過子線長度,裝上子線,開始調漂,這樣做的好處是一但確定了調目,調目不會再變了,半水調漂,隨著水深的增加,調目有可能會發生變化,夜釣時修正起來也較麻煩。
調漂:耐心的修剪鉛皮至夜光棒露出水面,使倒影間距在1.5個夜光棒長度左右,這時漂尾的目數已經不重要了,完全靠夜光棒來顯示釣目。釣目靈鈍變化:正常情況下,裝餌垂釣時先使露出水面的夜光部分與水面的倒影間距在半個夜光棒長度左右,可以確定下鉤到底,短子線相對較直,釣組相對較靈敏,只要夜光倒影合住或拉開超過1.5個夜光棒距離,即可提竿,視目明顯。
但是在低溫或魚吃口不好的情況下,浮漂動作非常小,那怎樣將動作調規範或放大呢?很簡單,調整夜光棒在漂尾的位置就可以了:
因為夜光棒是用3個塑料環套在漂尾上的,所以,半水調高目的話,比如調5目,調好後只要將夜光棒下拉到4目多點的位置,倒影間距在2個夜光棒長度左右,裝餌釣一個夜光棒長度,那麼心理就知道是在釣4目多一點或5目,間距小,小動作就能看的出來,視目可以接受。只要移動夜光在漂尾的位置,就能調出任何想要的狀態。
無論是選漂還是調漂,對夜光棒的使用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如果使用得當,夜光棒在夜釣中絕對不會輸給電子浮漂和釣燈,希望此文能給釣友一些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