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買下28家AI公司,這是蘋果的「吸星大法」-虎嗅網

2020-12-23 虎嗅APP


十年前的2010年2月,Siri公司首款虛擬個人助手應用Siri出現在蘋果商店中。


兩周後,Siri聯合創始人兼CEO達格·基特勞斯接到一個電話:「嗨,我是史蒂夫·賈伯斯,明天能來下我家嗎?」


▲蘋果創始人、前CEO史蒂夫·賈伯斯


史蒂夫·賈伯斯!那個締造iPod和iPhone傳奇的男人!基特勞斯立即答應了這一邀請,第二天,在賈伯斯家的壁爐前,他們進行了一場長達三小時的交談,賈伯斯明確表達想收購Siri。


Siri創始成員們非常受寵若驚,然後毫不猶豫地拒絕。因為他們剛剛籌集新一輪資金,壓根沒考慮過被收購的事。


被拒絕的賈伯斯毫不氣餒,繼續向Siri創始人描繪宏偉願景——Siri可以成為蘋果跨多種設備的戰略的核心內容,對世界的影響遠大於一家獨立公司。賈伯斯的堅持令Siri團隊改變主意,同年4月,Siri公司以2億美元賣身蘋果。


這被認為是賈伯斯任蘋果CEO期間做的最後一件大事,Siri作為蘋果語音助手在2011年蘋果發布會首秀的第二天,賈伯斯與世長辭。


這一事件也被視為蘋果收購AI公司的重要裡程碑,從收購Siri至今,蘋果陸續收購了不少於28家AI公司,是迄今收購最多AI公司的美國科技巨頭。


即便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經濟都不太景氣,蘋果依然沒有停下買買買的腳步,1-5月期間接連完成4起AI公司的收購。


蘋果更青睞收購哪些AI細分領域的公司?這些公司在被蘋果收購後,如何融入到蘋果的產品體系裡?這些收購案又對蘋果的AI布局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本文將深扒蘋果過去十年在AI領域的收購案例,看蘋果如何用資本壘砌一個AI帝國,下一步又可能踏向何處。


▲2010-2020年7月蘋果收購的AI公司(智東西統計)


蘋果的AI收購:出手穩準狠,大部分交易金額未公開


和其他美國科技巨頭相比,蘋果不算最愛靠「買買買」豐滿羽翼的公司。


迄今蘋果發起的收購案僅有寥寥一百多起,遠不及谷歌超過250起的收購成績。


但若論收購AI公司的數量,蘋果則在近幾年高居榜首。根據調研機構CB Insights的數據,截至2019年,蘋果、谷歌、微軟、Facebook、英特爾、亞馬遜等美國科技巨頭是最活躍的AI創企收購方。


▲2010-2020年7月蘋果收購AI公司數量變化


從2010年至今,蘋果在AI領域公開的收購案約28起,覆蓋機器學習、機器視覺、語音處理、數據優化、情感識別、自動駕駛等不同AI賽道,為蘋果貢獻了許多傑出的AI產品和服務。


2010年至2015年期間,蘋果的AI投資態度相對謹慎,總計僅5起AI收購,當時谷歌還是收購AI公司最多的美國科技巨頭。從2015年起,蘋果在AI收購數目方面奮起直追,成功趕超谷歌躍居第一。


從地域來看,蘋果收購的AI公司有14家為美國本土公司,1家來自加拿大;蘋果收購的歐洲AI公司共有11家,其中有5家創立於英國;2家被蘋果收購的亞洲AI公司分別來自印度和以色列。


▲2010-2020年7月蘋果收購AI公司地區分布


從資金來看,蘋果酷愛神秘主義風格,大多數投資金額未公開。


相比在硬體領域30億美元收購Beats、20億收購英特爾數據機業務,蘋果在AI領域公開的收購金額較少,最高一起是收購Shazam,為4億美元。


已公開交易金額的收購案例中,收購Turi、Lattice Data、Xnor.ai三家美國AI公司的交易金額均為2億美元,其餘未超過1億美元。


▲2010-2020年7月蘋果收購AI公司交易額


蘋果這些AI收購有一個共同特點,一旦察覺到加強或補充其核心產品的機會,蘋果就會毫不猶豫地伸出橄欖枝。


從落地應用來看,蘋果的AI收購主要集中在語音助手和機器視覺兩大類應用。


其中有9起收購旨在提高蘋果語音助手Siri的智商,有11起收購旨在提升機器視覺領域的隱私安全或者用戶體驗。


除此之外,蘋果還有8起收購分別用於優化改善其七類細分應用。


圍繞升級Siri體驗的9起收購


作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帶貨狂魔」,蘋果2010年收購Siri,直接催火語音助手,Siri也一直是全球知名度最高的語音助手之一。


從早期被封為「人工智障」,到如今只要有網就能與蘋果用戶對答如流,Siri變得越來越聰明,除了歸功於蘋果工程師十年的辛勤研發外,也離不開蘋果9起重要收購。


第一起重要收購的主人公自然是Siri自身。


2010年2月,Siri應用登陸蘋果App Store爆紅,賈伯斯發起收購邀約,隨後以2億美元將Siri收入麾下。第二年,Siri在iPhone 4s上首次亮相,遠遠領先於當時的谷歌等其他公司。


▲2010年發布的Siri應用


Siri是挪威語,寓意是「帶領你走向勝利的美麗女人」,不過據說賈伯斯並不喜歡這個名字。


Siri不僅成為蘋果設備上最早出現的AI功能,而且與搜尋引擎相輔相成,用戶發出語音命令,越來越聰明的Siri就能快速執行。此後蘋果在2013年和2015年先後收購兩家英國語音識別公司Novauris Technologies、VocalIQ,都是為了繼續優化和完善Siri。



不過,Siri雖然推出的早,但最初表現卻不夠好。從2016年起,Siri使用率有所下降,亞馬遜的語音助手Alexa、谷歌的語音助手Google Assistant憑藉智能音箱產品的熱賣後來居上。


受蘋果封閉文化影響,Siri的使用範圍被局限於蘋果設備上,而不像亞馬遜、谷歌的語音助手那樣展開廣泛的合作,致使Siri發展空間受限。


這種發展路線與Siri初始團隊的想法產生分歧,到2016年,當初收購來的Siri團隊基本全部離開蘋果。直到2016年WWDC大會上,蘋果才首次向開發者推出開放平臺SiriKit。


也是在這一年9月,蘋果又收購了印度機器學習公司Tuplejump,這家公司擅長用機器學習處理大量複雜的數據流信息,被蘋果用在Siri和CoreML功能中用於優化數據管理。


第二年,蘋果又收購了一家僅有6名員工的美國創企Init.ai。這次交易特別之處在於沒有涉及任何智慧財產權,蘋果只將其AI團隊全部挖來從事Siri研發。


然後在2019年2~3月,蘋果又收購了語音應用創企PullString和機器學習創企Laserlike。


這兩家都是美國公司,前者由皮克斯前高管創立,能幫用戶開發定製會話式交互功能;後者主要做個性化興趣搜索,能幫助Siri根據用戶喜好來展示新聞、音樂、視頻等。



2020年,蘋果又為Siri買下兩支AI團隊Voysis和Inductiv。


Voysis總部位於愛爾蘭都柏林,此前專注於改進在線購物應用中的數字助理,其技術可以幫助Siri提升對自然語言的理解能力,也可以向蘋果開發者提供Voysis平臺。


加拿大機器學習創企Inductiv擅長的是用AI自動識別和糾正數據錯誤,其工程團隊已經加入蘋果,參與包括Siri、機器學習和數據科學在內的多個項目,以提供更乾淨的數據集。


機器視覺的收購重點:方便與隱私至上


在收購Siri的同一年,蘋果以約2900萬美元收購只有15名員工的瑞典人臉識別開發商Polar Rose


這家公司雖小但精,開發的人臉識別應用能在識別一張人臉時,即刻顯示這個人的相關社交資料。這一技術不僅可以用於標記照片,還參與了未來iOS設備的安全保障功能——人臉識別解鎖。



安全與隱私,成為蘋果所有機器視覺相關收購案的重中之重。


除了Polar Rose外,蘋果還有3起收購也是圍繞隱私安全。


其中一起在2015年9月,蘋果收購了一家用AI將照片自動分類的公司Perceptio。這家公司主要研發可以進行本地計算的技術。


時隔三年後,蘋果又收購了一家只有12名員工的美國智能家居創企Silk Labs。這家公司主要做的也是基於設備本地的深度學習,並且非常強調關鍵數據獲取、數據匿名等方面的隱私性,與蘋果重視數據保護的調性十分相合。


然後在今年1月,蘋果又收購了一家剛成立三年的西雅圖AI創企Xnor.ai,其圖像識別工具可提供邊緣計算能力,能在低功耗設備上執行,可滿足蘋果對數據隱私保護的需求。Xnor.ai還研發了藉助太陽能可基於硬幣大小的電池運行的獨立AI晶片。


這幾起收購體現了蘋果在AI領域的一個獨特之處——去雲化。


很多公司推出的AI功能都是基於雲的,但蘋果很早就表露出對「無雲」的傾向,即著力實現在設備本地進行計算,以保護用戶的數據隱私。


蘋果其他7起在機器視覺領域的收購,則旨在提高用戶體驗。


2016年1月,蘋果收購了一家主攻情感識別的美國創企Emotient。這家公司通過AI技術分析面部表情,判斷人的情緒,並且不會存儲關於這個人的任何身份信息。如今在蘋果的照片、Animoji等應用中均有對人臉情緒的理解功能。



第二年,蘋果一連收購了4家機器視覺相關公司,包括RealFace、SensoMotoric Instruments、Regaind與Spektral。


RealFace是一家位於以色列特拉維夫的人臉識別公司,成員約10人,主要技術即是通過識別人臉解鎖設備和應用。


德國公司SensoMotoric Instruments跟隱私安全的關係倒不大,原本是做眼球追蹤系統和眼鏡產品,被蘋果收購後用在了增強現實平臺ARKit中。


法國AI創企Regaind主要做圖像分類,通過用AI技術分析照片的美學、銳度、曝光、色彩和其他屬性,檢測出照片的人臉,並推測出人的性別、年齡和情緒等信息,被蘋果用在優化照片應用的回憶功能。


Spektral是一家做實時綠屏技術的丹麥機器學習初創公司,擅長用光譜圖理論和深度學習技術將視頻背景乾淨地替換,該技術在蘋果iOS 13測試版的視頻背景清除工具中首次亮相。



2019年,蘋果又收購了一家瑞士視覺搜索創企Fashwell和一家英國圖像融合公司Spectral Edge。


Fashwell在被收購前主要做購物搜索,其AI視覺搜尋引擎能識別圖片中的產品並進行自動標籤,用於改善用戶的購物體驗,目前暫不清楚蘋果是否將其技術用於照片或其他應用。


Spectral Edge的AI技術擅長在模糊情景或過度曝光的情境下增強圖像細節,可以增強暗光環境下的手機照片,改善白平衡準確度和提高色彩精度,很有可能被用於改善未來iPhone相機的夜間模式及其他攝影功能。



數據優化、音樂分析、自動駕駛,蘋果AI收購的七類細分應用


除了面向虛擬語音助手和機器視覺應用的優化外,蘋果還有8起AI收購分別面向7類不同的細分領域應用。


這些收購既包括降低AI開發難度的開源機器學習框架、數據結構化,也有聚焦在播客、音樂、營銷、汽車、天氣預測等應用的優化。


開源,讓機器學習更容易


2016年8月,蘋果以約2億美元高調收購了西雅圖AI創企Turi。Turi由華盛頓大學教授創辦,面向開發者提供AI開發工具及框架。


收購Turi後,蘋果成立機器學習部門,並在此基礎上於2017年推出開源Turi Create框架,以簡化機器學習模型的開發,使得普通開發者也能玩轉AI。



將非結構化「暗數據」轉為結構化數據


2017年5月,蘋果以大約2億美元收購成立剛兩年的創企Lattice Data。


Lattice Data擁有斯坦福DeepDive系統「暗數據」項目的商業核心技術,擅長用機器學習技術將非結構化的暗數據轉化為結構化、有用的信息。


其技術也有些類似於谷歌的知識圖譜,即可以通過數據挖掘人、地、事物之間的聯繫。


通過語音轉文字快速檢索音頻


2017年12月,蘋果收購美國奧克蘭初創公司Pop Up Archive。


這家公司開發了轉錄、組織和搜索音頻文件的工具,其播客搜尋引擎可以利用機器學習將語音轉化為文字,並且將修正轉錄錯誤的任務進行眾包,從而幫助用戶從冗長的語音中快速找到想要的內容。這對蘋果播客Podcast的體驗優化非常有益。


用AI精準推薦音樂


Shazam音樂發現應用在2008年7月App Store推出之日即登臺亮相,是App Store元老級別的應用之一。到2018年,Shazam已經在全球下載量逾10億次,每天識別歌曲超2000萬次。


正是在這一年,蘋果4億美元收購推出這一應用的移動音樂識別服務公司Shazam,這也是蘋果在AI領域公開收購中最貴的一筆交易。


Shazam此前的戰績,使其擁有極其豐富的音樂數據,並擅長通過數據挖掘和AI算法來分析用戶的音樂喜好,以幫助Apple Music實現更加個性化的音樂查找與精準推送,並為Siri提供強大的聽歌識曲功能。


1個月後,蘋果又以不到1億美元的交易金額收購了一家美國音樂分析公司Asaii,進一步加強蘋果的音樂內容推薦功能,幫助蘋果更好地與音樂流媒體服務領域的領軍企業Spotify展開競爭。


跨渠道實時改善營銷流程


2019年2月,蘋果收購了一家專注於數字營銷的英國初創公司DataTiger。


DataTiger是一家2017年成立、員工人數不超過10人的小公司,推出了基於大數據和AI的跨渠道實時優化營銷流程的營銷軟體,並嚴格保護數據隱私。這一收購或將輔助蘋果改善數字營銷策略。


壯大自動駕駛業務


2019年3月,蘋果收購了明星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


Drive.ai成立於2015年,創始團隊相當令人矚目,除了AI大牛吳恩達的妻子外,大部分創始成員均來自史丹福大學人工智慧實驗室。


自成立以來,Drive.ai一直備受科技圈關注,曾於2018年7-9月先後在德克薩斯州和舊金山推出了無人計程車試點服務。


但由於自動駕駛落地速度不及預期,Drive.ai的明星效應逐漸褪去,面對越來越大的資金壓力,Drive.ai被對自動駕駛事業雄心勃勃的蘋果收之麾下。


高度本地化的天氣預測


2020年4月,蘋果收購第三方天氣應用Dark Sky,其App能以分鐘級別準確預測用戶所在地未來一小時內的天氣狀況。


Dark Sky所使用的雷達數據均來自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通過大數據分析和AI技術準確去噪和分析氣象圖像,具備高度本地化的天氣預測能力。


其技術有望被蘋果整合到自家的Weather天氣應用中,品牌戰略家、用戶體驗設計師Parker Ortolani還據此設計出了一版概念圖。



AI市場整合愈發激烈


以蘋果為代表的科技巨頭,並不是唯一爭奪AI初創公司的勢力。


面對稀缺的AI人才市場,許多不同領域的大公司均瞄準了收購AI初創公司這條路,其中不乏快餐巨頭麥當勞、體育品牌巨頭耐克、美妝零售巨頭Ulta Beauty。


全球AI領域的收購步伐持續加快中。


▲2010-2019年AI收購步伐持續加快(來源:CB Insights)


根據調研機構CB Insights的數據,從2010年至2019年,全球AI領域共進行了721起AI收購。其中在2019年,AI領域進行了231起併購交易和10項IPO,創下過去四年間的新紀錄。


▲2016-2019年AI公司併購交易及IPO數量變化(來源:CB Insights)


不僅是交易量再創新高,過去幾年間,AI創企籌集的資金也一路猛增,從2014年的42億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266億美元。


▲2014-2019年AI初創公司籌集資金變化(來源:CB Insights)


從2010年到2019年8月,零售業的AI收購案數量最多,累計有67起;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是被重點關注的AI領域,累計有66起。


▲2010-2019年8月AI收購分布(來源:CB Insights)


不過,也並非所有AI收購都能帶來符合預期的收益,根據IDC的《人工智慧全球採用趨勢和策略》報告,1/4的公司報告AI項目失敗率達到50%。


接下來關於AI人才和技術的爭奪將更加激烈,也將更加審慎。


結語:蘋果的AI收購哲學


在科技巨頭們的創新PK長跑中,收購是極為重要的火力補充,誰能物色到技術創新、團隊厲害的初創公司,並收入囊中為其所用,往往能在關鍵地方大放異彩。


而從蘋果身上,我們看到了更多。


回顧蘋果的每一起AI收購,無不遵循蘋果一貫的文化——追求特立獨行精益求精,這些收購分別融入到蘋果的整個生態中,優化不同類別的產品及服務體驗,從而持續提升用戶黏性。


蘋果的收購哲學,也折射出AI收購競賽的一個主流趨勢。


未來科技巨頭們的AI收購重點未必在於誰的技術最強,而更多取決於誰能為它們的用戶帶來更驚喜和滿意的體驗。


    

相關焦點

  • 原來她會「吸星大法」
    1看過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的朋友應該都會對書中日月神教教主任我行的「吸星大法」留有印象吧?
  • 北冥神功、化功大法和吸星大法三種武功到底什麼關係
    文/寂寞的紅酒北冥神功、化功大法、吸星大法是金庸小說中的三種武功。三種武功非常相似,都是吸取別人內力的一流武功。不過細細比較起來,三種武功又有很大的差異,很多人一直搞不清三種武功的關係。北冥神功對於練功者來說沒有什麼副作用,而且可以傳遞,比如無崖子就將自己修煉幾十年的北冥真氣傳給了弟子虛竹。當然,段譽雖然也修習了北冥神功,但他僅僅修煉了第一式,只能吸別人內力,但無法轉化,所以段譽差點因為吸取內力過多而身體爆炸。段譽的半吊子北冥神功倒是和吸星大法有些相似。
  • 修煉吸星大法需先散功後吸功,任我行和令狐衝是如何做到的?
    吸星大法是《笑傲江湖》中極其霸道的武功,日月神教兩大鎮教之寶之一,也是天龍八部中化功大法的改進版本,任我行和令狐衝都修煉了此功。吸星大法最厲害的地方是可以吸取別人內力,化為己用。且看令狐衝的修煉過程吸星大法引出還得從令狐衝被關在西湖地牢說起,在西湖地牢,周圍密不透光,令狐衝摸索著發現了刻在板子上的吸星大法,等領悟到這門武功的練法以後,不由得破口大罵,因為這門武功上來就是教人如何散功的。
  • 葵花寶典更勝吸星大法!為何任我行卻不學?最後被東方翻盤?
    只不過任我行忙於研習【吸星大法】,沒有先行舉行儀式,而是先把鎮教之寶《葵花寶典》交與東方不敗保管,名義上是要把教主之位傳於東方不敗。其實任我行把《葵花寶典》傳給東方不敗,還有一層更深的用意。任我行翻看過《葵花寶典》,知道「欲練神功,引刀自宮」。
  • 微軟、華為海思等50家企業內部原始碼外洩;蘋果公司10年買下28家AI公司;天問一號傳回地月合影圖像|​5GAI業界資訊早班車
    5GAI業界資訊早班車 第64期微軟、華為海思、小米等全球50家企業內部原始碼外洩7月28日消息,50 多家知名公司的軟體原始碼在網上洩露,部分原因是基礎設施配置不當。蘋果公司10年買下28家AI公司根據調研機構CB Insights的數據,從2010年至今蘋果在AI領域公開的收購案約28起,覆蓋機器學習、機器視覺、語音處理、數據優化、情感識別、自動駕駛等不同AI賽道,為蘋果貢獻了許多傑出的AI產品和服務。
  • 說小龍女是小籠包的朋友,你還沒學會「吸星大法」
    記得金庸大俠的笑傲江湖中有一種超強武功叫做吸星大法,就是將別人的內力吸收,化成自己的內力。其實現實生活中如果能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並且能把別人的優點充分吸收,為己所用,假以時日,必將成為超級智慧的人。反之,總是關注別人的缺點、短處,是很容易走火入魔、百毒俱侵滴。同一個吸星大法,看咱怎麼用了。
  • 太極狂魔自稱會吸星大法,被KO後創造新名詞:我只是戰術性倒地
    最近,搏擊人阿虎(陳錦雲)一晚上連續對陣兩位傳武大師——先是80秒之下,就將自稱會「吸星大法」的「太極狂魔」宋德財擊腹Ko;接著又用74秒,將重了20多斤的丁浩高掃上頭、踢暈在地
  • 蘋果以約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初創公司Xnor.ai
    蘋果已經以約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總部位於西雅圖的初創公司Xnor.ai,該公司開發在邊緣設備上運行的AI模型。除了給公司起個名字外,這還意味著視覺模型在常規CPU上的運行速度可以提高58倍,而無需使用GPU。 節省的內存和計算量還意味著該模型可用於具有資源和功率限制的設備,例如安全攝像機或行動電話。這種邊緣處理對有隱私意識的人很有吸引力,因為它消除了將數據發送到雲進行AI處理的需求,這是消費者和監管機構的主要問題。
  • 背後大佬28家公司,起訴蘋果遭「反殺」
    家公司,還有1家公司登上過新三板,成為「中國3C第一股」。此外,還因MFi認證,起訴過蘋果。01 上市三年,匆匆退市天眼查顯示,千機網旗艦店隸屬於四川千機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機網」),主要股東有3個:趙武、吳煒崝、張志健。其中,趙武出資800萬元,為公司實控人,名下共有28家公司,吳煒崝、張志健分別出資100萬元。千機網還有一個核心成員叫王澤旭。
  • Facebook花10億多美金買下了一家ToB公司
    這家公司是做CRM系統的。據知情人士透露,這筆交易的估值略高於10億美元。此次Facebook收購CRM公司,應該是用來幫助客戶通過電話、電子郵件、文本或WhatsApp或Messenger等特定應用程式直接信息管理與客戶的溝通事宜。
  • 收購Drive.ai,蘋果造車能追趕谷歌嗎?
    北京時間6月26日,蘋果向一家外媒證實,確認收購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2017年6月底,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離職後宣布加入Drive.ai董事會,讓這家自動駕駛初創公司一夜成名,並廣受關注。讓Drive.ai真正走紅的是其成功挑戰「雨天黑夜」這個當時頗具難度的自動駕駛場景。2017年2月,Drive.ai無人駕駛車輛在雨天黑夜行駛的視頻讓外界震驚。視頻10秒時,天空開始下大雨,30秒時,車輛進入較為狹窄並且車輛較多的街道,來車方向因為下雨視線模糊。
  • 2020年最值得關注的10家國外AI晶片初創公司
    研究公司Global Market Insights今年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人工智慧加速晶片的市場規模預計將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長,從2019年的80億美元增長到2026年的700億美元。外媒CRN的作者Dylan Martin盤點了2020年迄今為止最酷的10家AI晶片初創公司,根據這些公司最近取得的成就,比如融資、新產品發布或產品性能。
  • 雷軍有一種傲嬌叫「周末別去逛小米之家」-虎嗅網
    在一張統計日期截止至8月28日的PPT上,雷軍說,小米之家累計客流達到1570萬人次,消費者滿意度94.75%,單店月均流水519萬元,年坪效是27萬元,排世界第二。雷軍說,小米的目標依然是做科技界的無印良品,提供高品質高顏值高性價比的產品,用網際網路的技術和方法論做線下零售,其實就是做到自產自銷,保持線上線下價格一致(言外之意:黃牛去死吧)。
  • 金庸筆下,化功大法和北冥神功能吸他人內力,它們之間有何聯繫?
    金庸武俠小說中評判一個人武功的高低主要是看這個人的內功是否深厚,內功是修煉高深武功的前提,小說中有兩套武功,這兩套武功都可以吸收他人的內力,將敵人的內力轉變成自己的內力,其中一套是逍遙派的北冥神功,這套武功是逍遙派掌門逍遙子創造的武功,這套武功吸收了他人的內力不會出現內力不相融的情況
  • 蘋果2億美元收購人工智慧公司 或與iPhone有關
    中關村在線消息:據外媒GeekWire報導,蘋果疑似以2億美元左右資金收購了西雅圖初創公司Xnor.ai。據悉,Xnor.ai是一家研究人工智慧技術的公司,從事低功耗、基於邊緣的AI工具開發。蘋果以2億美元收購人工智慧公司Xnor.ai2017年,Xnor.ai從非營利組織艾倫人工智慧研究院中獨立出來,其具備的技術能夠讓手機或其他便攜設備在本地執行深度學習算法,而不需要上傳到雲服務中計算。
  • 年度盤點:浙江服裝上市公司的集體焦慮、進取與「不務正業」-虎嗅網
    說起國內商務男裝,以浙江的幾個品牌發展最早,名氣最大,但相比蒸蒸日上的海瀾之家,這些浙江男裝品牌的輝煌時代已經過去。2017年,有7家服裝零售公司進入資本市場,其中有4家位於浙江,分別是太平鳥、起步股份、安正時尚和牧高笛,至此浙江服裝上市企業超過十家。
  • ...蘋果收購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 北京取消純電動汽車市級財政補助
    蘋果確認收購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據彭博援引AXIOS報導,蘋果確認收購自動駕駛公司Drive.ai,收購金額未披露。此前有報導稱,Drive.ai日前向監管機構提交的文件顯示,該公司計劃在6月末關閉辦公室,並解僱90名員工,永久關閉業務。本月初,The Information曾報導稱蘋果尋求收購Drive.ai以獲得後者的工程人才,從而推動自己開發的自動駕駛汽車系統向前發展。
  • 《AI全景報告》聚焦中國;中國AI公司會議室取名簡史;AI投資理性
    【今日資訊頭條 | 劍橋2019年度《AI全景報告》聚焦中國,盤點全球AI大勢】來源:stateofai【新聞 | 中國AI公司會議室取名簡史】來源:量子位狼廠按照詞牌名取名會議室新一代AI公司中,雲從科技會議室也以公司名類推。雲從之名,源自《周易·文言》: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覩,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
  • 蘋果最心機? 28年收購74家公司都做了啥
    一方面是蘋果對於整個產業的帶動性,一方面是它自身方便高效的使用方式,促使這一功能隨後迅速普及到Android系統平臺的手機,如今它甚至來到了千元機上。指紋傳感器廠商AuthenTec是蘋果收購科技公司為自己所用的一個經典案例,以至於收購後不少Android廠商短期內都只能使用蹩腳的花擦式指紋識別。這樣的例子其實還有很多,我們就來扒一扒那些被蘋果收購的公司都為蘋果帶來了什麼。
  • 你被「保健」蒙蔽了雙眼-虎嗅網
    據統計,1994年中國保健品企業有3000多家,品種多達2.8萬種,年銷售額達300億元。這些保健品添加了各種不明覺厲的成分,可以「免疫調節」「提升智力」,通過地毯式廣告反覆宣傳,再加上名人、專家背書,引發國人搶購熱潮。當年樸實的消費者非常相信名人廣告,馬俊仁一個人就曾捧紅兩款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