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侏羅紀公園》中提到,科學家從琥珀中發現了變成化石的蚊子,這隻蚊子在死之前恰好剛叮咬過恐龍,所以恐龍的DNA信息被這隻琥珀中的蚊子保留了下來。然後人們利用它克隆出了恐龍。
目前看來,這仍然屬於科幻的範疇。
首先即使蚊子吸了恐龍的血液,那麼即使蚊子馬上死去被樹脂包裹,依然無法阻止DNA的自然降解。雖然被包裹住可以將這一過程延緩好多年,但是千萬年過去,DNA已經完全降解,變成碎片了。我們無法從中獲得有效的信息,這就好像一本書,所有文字我全部散開成一堆了,我們無法還原這本書講的是什麼。
假如我們今後有了更先進的技術,有某種黑科技可以還原DNA的信息呢?那我們來假設一下,今後可能有這樣的技術。好了,我們得到恐龍的DNA了,然後呢?沒有然後了。
我們沒有掌握僅僅利用DNA就可以直接克隆出生命的技術。目前咱們的生物水平還沒有那麼高。雖然咱們現在可以克隆羊,甚至猴子了,但是至今人類並沒有克隆出帶殼的卵生動物,比如鳥類。
即使可以克隆,那麼也需要有活體的生物,不可以直接憑DNA克隆。比如咱們克隆青蛙,就是將卵細胞中的核拿出來,然後將另一個只青蛙體內的細胞核直接移入卵細胞中。恐龍即使提供了DNA,咱們也沒有完整的細胞核或者卵細胞。
總而言之,目前將DNA或者其他信息保存長久的唯一辦法就是繁衍生息。在億年級別的時間中,沒有什麼信息可以依靠自身完整保留下來。所以很可惜,《侏羅紀公園》中的恐龍依然屬於科幻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