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月9日電 針對公眾接種新冠病毒疫苗費用問題,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權威回應:在知情自願的前提下,居民接種新冠病毒疫苗所產生的疫苗費用和接種服務費用,將由醫保基金和財政共同負擔,個人不負擔。
疫情有你我攜手護華夏作文600字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疫情有你我攜手護華夏作文600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2020年會更好吧!」 這是我們所有人在2019的末尾發自內心的祝願和堅信,誰料,我們等來的2020是萬箭攢心般的開局;新冠肺炎來勢洶洶,使我們措手不及;趙忠祥老人的離世;四川自貢發生4.4級地震…… 在這場疫情中,我看到了病毒給人們帶來的痛苦,同時也感受到了人間的真情,在這個危難關頭,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放下了自己的個人安危,披上戰衣,穿上厚厚的防護服,毅然衝在防控一線,是這些人成了中國大地上的昕昕之火。 我們應該無比自豪地記住他們的名字。 2003年,一場突如其來的非典蔓延,中國人們或許跟現在一樣驚慌不已,不知所措,但是他的出現就像大海定針一樣,給予了我們希望和鎮定。他用醫術和關懷挽救了無數患者,用聲音和行動影響了更多中國人。如今,84歲的.他不顧年邁、不辭辛勞,一直奮鬥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他就是無雙國士——鍾南山院士。現在的她與無數的白衣天使,更是如同我們在遙遙無期的黑夜裡的曙光。 而那些白衣天使們為在這場戰役中節省下一分一秒的時間,在那病房裡一呆就是一整天,不吃不喝,他們放棄了美好,拿著生命和死神做抵押。只為疫情能早點結束,人民能夠安心,這種付出對他們來說太辛苦了,太辛苦了。江蘇江陰周莊鎮東林村村委會73歲的徐阿婆捂臉大哭,原來徐阿婆平日靠撿垃圾為生,聽聞武漢請的是拿出自己攢了很久的9000塊錢來到村委會,想請村委會幫忙捐給祖國,支書記考慮到阿婆掙錢的不易,所以委婉的拒絕了,沒想到阿婆急得大哭起來,到了下午阿婆又送來了1000元,連同上午的湊整一萬元,要求捐給武漢,面對阿姨的再三堅持,村委會決定收下這筆錢,滿足阿婆的願望。生活在塵埃,心卻裝大愛。 時光不居,歲月如流,非典早已隨馬奔去,新冠卻又如鼠潛入。但我相信在這抗疫路上有你我的存在,定能山河無恙。
「由於建立免疫屏障需要相當大比例的人群接種疫苗,因此有必要採取特殊的舉措,來解決接種疫苗所需的費用問題。」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李滔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說,目前,我們正在配合相關部門研究擬定疫苗附條件上市後,疫苗接種費用保障的細化操作方案。
李滔說,通過主要動用醫保基金滾存結餘和財政資金共同承擔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種的費用,不影響當期醫保基金的收支,也不會影響公眾看病就醫的待遇。從長遠看,實行全民免費接種疫苗,有利於快速建立免疫屏障,維護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和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從而進一步促進醫保基金長期可持續運行。
對於2020年12月15日啟動的這一輪重點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種,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曾益新介紹,我們要求各地參照核酸檢測「應檢盡檢」的模式,由各級政府組織和安排費用保障,推進新冠病毒疫苗的接種,個人不承擔疫苗的成本和接種費用。
2015中考文學常識知識點:華夏的由來 「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國民,也是有漢朝以前對漢族先民的稱謂。也可代指漢族,如: 明朝· 葉盛《水東日記·喜信和勇》:「佛本夷人,固宜神。則有當事者而弔祭之禮不知,則是其自異於華夏矣。」 鬱達夫 《滿江紅·閩於山戚繼光祠題壁》詞:「三百年來,我華夏威風欠歇。」 「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周朝《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 《左傳·定公十年》曰:「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書經》曰:「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 《尚書正義》註:「冕服華章曰華,大國曰夏」。 可見,古人是以服飾華採之美為華;以疆界廣闊與文化繁榮、文明道德興盛為夏。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 「華夏」也指華夏族所居住的我國中原地區,後復包舉我國全部領土而言,遂又為我國的古稱。《尚書·周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三國志·蜀志·關羽傳》:「 羽威震華夏, 曹公 議徙 許都 以避其銳」。 華夏族的祖先是生活在黃河中上遊的`黃帝族和炎帝族,後來這兩部落的聯盟在戰勝蚩尤後進入中原。華夏族在中原建立了統治。 隨後有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簡稱「夏」。 關於「華夏」與「華夏族」的形成,考古學家馬世之在《試析炎黃文化的發祥地》一文中有不同的解釋:「炎黃文化即早期華夏文化。中國古代華夏集群的主體系由炎帝族與黃帝族構成,『華夏』一詞的由來同炎黃文化直接攸關。關於『華』,不少學者認為,《周禮》和《國語》中提到的華即華山,古代華山就在河南境內,很可能即今嵩山。或謂源自『華陽』。《史記·秦本紀》載:」[昭襄王]三十三年,客卿胡傷攻魏卷、蔡陽、長社,取之。擊芒卯華陽,破之。『《集解》謂:「司馬彪曰:華陽,亭名,在密縣。』《正義》謂:」《括地誌》云:故華城在鄭州管城縣南三十裡。《國語》雲史伯對桓公,虢、鄶十邑,華其一也。華陽即此城也。『華陽城位於新鄭縣城北約20公裡的華陽寨……「馬先生還以1975年在湖北雲夢縣睡虎地出土的秦簡《編年記》載有:」三十四年,攻華陽「作為印證,說」華陽「就是今新鄭的華陽故城。還引用著名考古學家唐蘭《西周青銅銘文分代史微》釋命簋銘說」華,地名,……在今河南密縣,西為嵩山,是夏族舊居,所以華即是夏,中華民族起於此「。
「新冠病毒疫苗的定價和向全民免費接種是不矛盾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表示,企業按照新冠病毒疫苗公共產品的屬性,依據成本定價,政府相關部門也會按照相應程序與價格,向企業進行購買,為全民免費接種。
曾益新表示,近期河北出現的疫情狀況表明,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任務艱巨繁重,「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依然巨大。
世界愛滋病日是每年的哪一天? 世界愛滋病日 12月1日是世界愛滋病日,這天旨在提高公眾對HIV病毒引起的愛滋病在全球傳播的意識。訂為12月1日是因為第一個愛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診斷出來的。世界愛滋病日的標誌是紅綢帶。表示對HIV陽性者及與他們共同生活者的關懷與接納,並團結一致對抗愛滋。 基本信息 中文 世界愛滋病日 日期 12月1日 來源 1988年 英語 World AIDS Day 管理 世界衛生組織 目的 宣傳;控制 病例簡介 愛滋病,1981年在美國首次發現和確認。全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縮寫AIDS的音譯,曾譯為"愛滋病"、"愛死病"。分為兩型:HⅣ-1型和HⅣ-2型,它們又有各自的亞型。不同地區流行的亞型不同,同一亞型在不同地區也存在一定差異。是人體感染了「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Ⅳ - human immunodeficiencyvirus),又稱愛滋病病毒。 生物天生具有免疫功能,當細菌、病毒等侵入人體時,在免疫功能正常運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癒。然而,HⅣ所攻擊的正是人體免疫系統的中樞細胞—T4淋巴細胞,致使人體喪失抵抗能力。 這種病毒終生傳染,破壞人的免疫系統,使人體喪失了抵抗各種疾病的能力。HIV本身並不會引發任何疾病,而是當免疫系統被HIV破壞後,人體由於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導致各種複合感染而死亡。愛滋病病毒在人體內的潛伏期平均為12年至13年,在發展成為愛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們可以沒有任何症狀地正常生活和工作很多年。 設立日期 世界衛生組織將12月1日定為世界愛滋病日,是因為第一個愛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診斷出來的。全球衛生部大臣關於愛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World Summit of Ministers of Health on Programmes for AIDS Prevention)提出的。從此,這個概念被全球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採納。 象徵標誌 世界愛滋病日的標誌是紅綢帶。紅稠帶標誌的意義:紅稠帶像一條紐帶,將世界人民緊緊聯繫在一起,共同抗擊愛滋病,它象徵著我們對愛滋病病人和感染者的關心與支持;象徵著我們對生命的熱愛和對和平的渴望;象徵著我們要用「心」來參與預防愛滋病的工作。 歷史起源 愛滋病日的概念來源於1988年,全球衛生部大臣關於愛滋病預防計劃的高峰會議上(World Summit of Ministers of Health on Programmes for AIDS Prevention)提出的。從此,這個概念被全球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慈善機構採納。 自1981年世界第一例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發現至今,短短30多年間,愛滋病在全球肆虐流行,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和社會問題,引起世界衛生組織及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為號召全世界人民行動起來,團結一致共同對抗愛滋病,1988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在倫敦召開了一個有100多個國家參加的「全球預防愛滋病」部長級高級會議,會上宣布每年的12月1日為「世界愛滋病日」 (World Aids Day) ;1996年1月,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UNAIDS)在日內瓦成立;1997年聯合國愛滋病規劃署將「世界愛滋病日」更名為「世界愛滋病防治宣傳運動」,使愛滋病防治宣傳貫穿全年。 建立目的 第一、讓人們都知道愛滋病在全球範圍內是能夠加以控制和預防的' 。 第二、讓大家都知道,防止愛滋病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第三、通過愛滋病日的宣傳,喚起人們對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為他們的身心已飽受疾病的折磨,況且有一些愛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動的、無辜的 。 第四、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國家制定的防治愛滋病的規劃,以喚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動起來支持這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