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 誠
專注地聆聽了總理的演講,激動地排著隊等著與總理握手。當溫總理走到我的面前時,我已經激動得說不出話,他很慈祥地看著我,握著我的手,我好半天才從嘴裡擠出了一句話:「總理,您辛苦了!」總理微笑著點點頭,向下一名同學走去。
緊接著,我極快地奔向食堂的窗口,打好了飯菜,然後飛快轉身朝著總理身邊的座椅跑去,我多麼想和總理共進晚餐呀。
很幸運,我坐在總理的斜對面。剛一落座,總理便微笑著向我致意,我這才反應過來,高興地問候了一句:「總理好。」這一次難得的近距離接觸讓我有了機會仔細地觀察總理。總理比以前顯老了,頭髮少了些,白髮多了些,眼球裡有由於疲勞而增加的血絲,看著真是很心疼。所以,我們在座的3位南開同學都集體問道:「總理,您辛苦了。飯菜還可口麼?這些飯夠了麼?請多吃一些南開的飯菜吧!」
總理高興地拿起筷子,嘗了一口,說道:「不錯,飯夠了。」他還對著對面的女生說:「你和我的飯菜一樣呢。」我們都笑了起來。當時,心裡想總理真是和藹可親,原先的緊張一下子全沒有了。
吃著飯,總理突然停下手中的筷子,若有所思地抬起頭,問我們學的是什麼專業,幾年級了。
一位女生回答:「金融工程,研二,明年找工作。」
總理興奮地說:「金融工程!剛才,我給你上了一堂金融課。」
聽到這裡,大家又笑了。
我說:「我是南開大學信息學院計算機系的學生。」
總理馬上說了一句英語:「Computer。」
「對的,Computer Science。」我高興地答道。
楊立燁說:「我是哲學專業的。」
總理繼續問道:「你學習的是什麼哲學?」
楊立燁說:「我學習的是中國哲學。」
總理又問:「你們都是畢業班的麼?」
我和楊立燁答道:「是的。」
總理環顧了一下我們,高興地點頭,又問起了大家的情況,當他得知,對面的女生是來自汶川地震災區的,一下子表現出了對災區人民,特別是災區學生極大的關切之情。他說:「我今年過年的時候去了災區,和羌族人民一起過年。」他問那位女生,家裡怎麼樣?當聽到那位女生說起家鄉正在發生的嶄新變化時,溫總理開心地笑了。他說:「我們災區的重建工作正在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著。」他還問:「災區建房怎麼樣?」那位女生說:「各項工作都不錯,建房有政府的補貼,謝謝總理的關心。」總理高興地補充道:「一家一戶有21000元的補助呢。」
這時候,我們問候總理:「我們在電視上,看到您有一次在汶川劃破了手臂。您一定要注意安全呀。」總理點了點頭,說:「我都有67歲了。」我們說:「總理看上去還是很年輕的。您要保重身體。看著您在電視媒體上很有信心,我們就很有信心去克服困難。」總理高興地點頭,然後很關心地問大家:「學校食堂的飯菜怎麼樣呀?」
我回答:「挺好的,總理您多吃一些!」
他又問道:「你這樣的飯菜多少錢?」
那位女生說:「平均一份飯菜4-5元。」
楊立燁說:「葷菜3.5元,素菜2元。」
我補充道:「食堂還有免費贈送的湯呢!」
總理滿意地點頭,喝了一口湯。
我告訴總理:「總理,我是來自革命老區貴州遵義的。」
總理微笑著說:「遵義好地方呀。」
我高興地向總理匯報了家鄉建設和紅色旅遊的情況,看到總理一臉的欣慰,我心裡甭提有多開心了。
這時候,旁邊的同學問總理:「總理,您也是南開校友吧?」
溫總理不假思索地回答:「是的,我是大南開的校友。」我對總理說:「記得一位老校友寫過這樣一副對聯:『百年南開兩總理,十秩春秋萬棟梁』,我們為南開而驕傲。」總理很開心地笑了。他停頓了一下,仿佛想起來什麼,說:「南開大學今年90周年校慶了。」大家都點了點頭,他問:「是哪一天?」我自豪地回答:「10月17日。」總理點了點頭,我看得出,總理臉上與我們相同的那一份身為南開人的自豪與驕傲。
接近尾聲,有同學說:「總理,今年是南開大學90周年校慶,您給我們提些希望吧!」總理說:「剛才的講話裡我已經講過了。」我們問道:「總理,90周年校慶,您還來麼?」總理笑著說:「這次來,就是為南開大學90周年校慶提前送上祝福。」說完,微笑著看著周圍的同學,關切地問道:「他們怎麼不吃飯呢?」同學們齊聲說道:「您吃好了我們再吃。」我說:「總理,大家都是您的fans呢!」我們大家都表示,作為南開人我們很驕傲,作為中國人,我們很自豪,我們要傳承南開的精神,為國家建設作出貢獻。總理又笑了,我看得出那是一種自然的微笑,仿佛一位慈祥的師長,看著這桃李滿園的欣慰。
吃完飯,總理的秘書告訴總理:「我們一會兒還有會,就到這裡吧。」總理習慣性地看了看表,對我們說:「同學們,時間不早了,一會兒還有安排。我要走了。」說完,他起身向同學們告別。這時候,後邊的同學打出了一個臨時寫出的橫幅:「溫總理過年好!」總理很感動地走過去,與同學們親切握手。總理一個勁兒地說:「同學們再見!」最後,總理在同學們的簇擁下走出了三食堂。
2009年2月15日,歷史永遠銘記這一天,我與總理在一起吃了一頓永生難忘的飯。作為一名南開人,擁有這樣優秀的校友我感到自豪,在今後的人生旅途上,我會以周恩來總理、溫家寶總理為榜樣,以「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為指導,走上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樂於奉獻,上下求索,不斷創新的南開道路。
(作者為信息技術科學學院2005級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