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街頭一景。 林波 攝
中新網杭州12月10日電(記者 方堃 林波)「書藏古今,港通天下」。「萬億俱樂部」成員——浙江寧波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長三角南翼經濟中心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享譽國內外的開放之城、創新之城、幸福之城。
毫無疑問,從內河小港向國際大港、從商埠小城向現代化國際港城,開放、創新、幸福是寧波的小康底色。
展望寧波的未來,12月10日,浙江省寧波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陳仲朝在浙江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該市將著力打造生產生活生態融合、和諧共享的幸福之城,「讓創業創新更有熱度,讓公共服務更有溫度,讓生態環境更有綠度,讓共建共享更有深度。」
寧波農村一景。 林波 攝
厚植開放基因 激活發展漣漪
2019年寧波GDP接近1.2萬億元,2016年以來年均增長7.2%,排名從全國城市第15位上升到第12位;人均GDP達14.3萬元,達到高收入國家地區水平……
這一連串數據的背後離不開寧波的開放發展路徑。
「強化改革攻堅、開放發展,努力走出了一條高水平開放合作之路。」陳仲朝表示,近年來,寧波著力發揮開放先行優勢,深度融入「一帶一路」願景、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浙江省「四大建設」,獲批建設「17+1」經貿合作示範區、浙江自貿區寧波片區。
與此同時,寧波還全面推進「225」外貿雙萬億行動。2019年,該市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進出口總額突破1萬億元,跨境電商進口單量和交易額居全國城市首位,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項目147個。
高水平開放合作,離不開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提升。
陳仲朝表示,寧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政府數位化轉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等取得紮實成效。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寧波共推進了174項重點改革試點任務,群眾和企業到政府辦事事項「最多跑一次」全覆蓋、「跑零次」可辦事項達到99%,成功入選中國營商環境標杆城市。
新聞發布會現場。 林波 攝
加碼創新引領 做強競爭實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寧波城市發展的重要基因。
近年來,寧波全力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持續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切實拉長長板、補好短板,提升創新型城市的建設水平。
數據顯示,2019年,寧波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突破2100億元,佔到該市規上工業的「半壁江山」,研發投入佔GDP比重達2.7%,高新技術企業的數量達到2100家。
「構建重大平臺創新機制、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機制、創新主體培育機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機制,著重抓這四個方面創新發展。」陳仲朝表示,寧波將高質量推進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創高地,為浙江省建設高水平創新型省份作出積極貢獻。
以構建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機制為例,寧波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核心技術產品的研發創新和進口替代,梳理產業鏈供應鏈「卡脖子」環節和進口替代清單,加大技術攻關力度。
「實施『科技創新2025』重大專項240項、總投入超過100億元,目前已攻克關鍵核心技術110多項。」陳仲朝如是說。
共建小康社會 走出幸福之路
文明「食尚」、斑馬線禮讓……在寧波的大街小巷,文明基因已浸潤在城市發展的各個方面。該市正以文明為底色,引領寧波民眾幸福生活。
「我們強化民生為本、共享發展,努力走出了一條高成色民生幸福之路。」陳仲朝解釋道,近年來,寧波著力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辦好民生實事,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實現全國文明城市「六連冠」,先後11次獲評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2016年以來,寧波累計新增城鎮就業105萬人,戶籍人口基本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達98.8%和99.4%,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實現「應保盡保」,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100%。
2020年是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
陳仲朝表示,從「輸血式」向「造血式」的改變,寧波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的著力點正發生著變化。
2017年以來,寧波累計投入財政援助資金21億元,籌集社會資金和幫扶物資達到3.8億元,實施幫扶項目733個,惠及貧困人口47萬人次。
此外,寧波還突出「造血」抓好產業投資合作。2017年以來,該市共有163家企業到對口扶貧協作地區投資興業,實際投入資金達到125億元、惠及貧困人口6萬人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