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平庸的紙能做什麼?
小船、千紙鶴、紙飛機、東西南北......?
你小時候一定玩兒過摺紙遊戲。
或者稍微複雜一點的,會說話的嘴巴。
沒想到,
它竟然可以變成這樣,
司馬扶了扶下巴。
這些摺紙作品,單個作品全部是由一張紙折成~
居然連青花瓷瓶都可以?
「給我一張紙,我可以折出一個世界。」
沒錯,在人稱「摺紙大神」的劉通這裡,
再複雜的作品都是完整的一張紙,
不剪不切折制而成。
靈巧的雙手很吸睛~
劉通以前叫「罐頭」,談起他最初對摺紙一見鍾情的理由,讓人有點哭笑不得——是為了「撩妹」。
還是讓時光回到06年他在德國留學的時候吧。
一天,他在公交車上看見個德國人,隨手拿一張紙折了朵玫瑰花,送給了身邊的美女,然後兩個人就愉快地聊天了。
這浪漫的一幕讓劉通覺得神奇極了,於是當時就萌生這樣的想法:「這是一個神技能啊,我一定要折。」
這樣一隻小玫瑰,把劉通引上了摺紙這條路。
為了俘獲未來女神的心,
劉通開始找教程和資料開始學起了摺紙,
司馬想大概不會學太久,
畢竟大學老師才是他的正職,
令人意外的是,摺紙這條路,
他竟然一走就是十年。
從此以後摺紙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摺紙有很多類型,劉通選的是現代摺紙——它有一個特點,就是必須由一張完整的正方形紙折出來,不能裁剪、拼貼,摺痕需要首先在腦海裡構思,考慮先後順序,如果不注意就會亂到返工,這些都無形中增加了摺紙的難度。
可這些挑戰不僅沒讓劉通犯難,反而讓他因此愛上了這種在限制中產生的藝術。
初學之時,劉通用我們折千紙鶴用的普通紙張,跟著教程折一些小作品。
司馬想這個是企鵝吧,因為是早期,作品還比較青澀。
模仿地多了,
他發現通過摺紙能變換出花鳥魚蟲,
飛禽走獸,世間萬物都可以
通過這個東西變出來。
就像是活了一樣。
「沒想到小小的摺紙竟然藏著這麼多名堂。」
漸漸地,他越來越迷戀於此,
隨身帶著紙張,得空了便開始摺紙,
也慢慢地從模仿走向了創作,
就連普通的費列羅糖紙也成為它的創作素材。
先把巧克力吃完,
再把包裝紙展開,
下面的部分當作天使的站臺。
在構思出需要的摺痕。
然後按著對應的摺痕
疊出翅膀和身體。
再用凹槽做出腦袋的形狀,
普通的費列羅的糖紙,
在劉通的巧手之下,
幾分鐘就能輕輕鬆鬆變成一個金色天使。
創作和模仿不同,需要自己設計構思和計算摺痕,前面提到過,劉通正經的身份是大學老師,以前學過機械製造,這為他開展難度稍高的摺紙提供了一定的專業支撐。
於是,越折就越發不可收拾,紙材也是信手拈來。比如用費列羅摺紙作品致敬偶像Michael Jackson,折一隻金雞恭賀新喜......
劉通用紙創作的作品
他不僅自己折,還在網上發布教程,讓更多人學起來,為此還成了小網紅,更浪漫的是,因為摺紙,他還俘獲了女神櫻桃的芳心。
在一次約會女神櫻桃時,劉通偷偷用餐巾紙折了個小天使送給她,起初櫻桃以為是酒店的贈品,環顧四周發現,「咦?怎麼就只有自己一個人有?」
這滿分的撩妹技能,這不,櫻桃已經成了劉通的妻子了!
並且他倆已經有了小罐頭~
既然俘獲了女神的芳心,摺紙最初使命也就完成了,但是此時的劉通已經徹底愛上了摺紙,他已經放不下它了。
為了挑戰更高的難度,他用的紙張越來越大,類型越來越多,作品也越來越精緻複雜。
旁人看上劉通的摺紙表演不過短短十幾分鐘,實際上,折出一件像樣的紙藝術品其實真的挺不容易。
像千紙鶴這樣的小型摺紙之所以簡單是步驟少,一件大型摺紙作品所需的步驟可以達百步甚至上千個步驟。而一旦所需要的步驟超過四五百步,就要用到摺痕圖。
摺痕圖,顧名思義,就是紙張摺疊之後留下的痕跡,每個摺紙作品打開之後,都會在紙上留下唯一的幾何感很強的圖案。他就是用這種幾何圖形去記錄複雜作品的摺疊方式的。
可以說,每一份摺紙作品背後,
都有一張精細計算的摺痕圖。
而且看上去特別抽象,
需要用計算機繪製。
(反正司馬光看看就已經有點暈了~)
紅色為『峰線』,藍色為『谷線』,字面意義就代表了摺疊的方向。動手摺紙前還需要大量的檢驗,比如要將所有交叉線形成的角編號,奇數角的總和要正好是180度,這樣才能折出想要的造型。
劉通設計一個新的大型摺紙造型,往往需要花費幾十天、甚至數月的構思創作,數據推算,經過幾百上千次繪製實踐、試錯和修正摺痕圖,特別考驗抗挫敗感的心理承受能力。
靈感嘛,一般來自生活,就拿劉通的代表作《母愛》來說吧,這部作品的靈感是一個心痛的故事:
劉通的摺紙作品《母愛》在陳列館
非洲有個廚師要將一隻蜷成一團的穿山甲殺死,廚師用盡辦法也打不開它的身體,於是用火烤。
穿山甲媽媽仍然緊抱團兒,任烈火炙烤也絲毫不動,直到被烤糊、被烤焦。當廚師打開這隻被烤焦的穿山甲時,發現她的肚子裡有一個半透明的寶寶。
這是個沉重的主題。他花上數月揣摩穿山甲母子的情感和神態,選擇的是一張正方形水洗牛皮紙作為紙材。
穿山甲的鱗是它最明顯的標誌。為了表現作品的主題,做得逼真,劉通的每個作品都需要考慮紙的厚度,為了避免誤差。
除了創意、做摺痕圖、選紙材,這摺紙也是體力活。畫圖的時候要打格子,也就是畫圖紙做標記。
劉通曾經用邊長為10米的正方形牛皮紙創作出一個約100公斤的摺紙作品,摺疊時花約2000個步驟才完成。整個摺疊過程中要跑來跑去,不斷地起身下蹲,對摺一次要走將近30米,做4個下蹲起立,整部作品做完等於走了兩個馬拉松,做上萬個下蹲起立。
《母愛》也是如此,經過數月的艱辛和打磨之後,這部作品被搬上了北京的展覽,很多人看到了作品,都驚嘆: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部作品引起了很多人的喜歡
就這樣一天天過去,
劉通摺紙的技能越來越熟練,
很多作品因為蘊含的感情成為藝術品被收藏。
比如這部作品《聽海》,
看到這個海螺司馬就想起這樣的華話:
拿著海螺放到耳朵,就能聽見海的聲音。
不只蘊含著情感,還有東方式的哲思。
比如這幅作品《菩提樹下》,
只見參天的古樹一個人盤膝而坐,
陷入沉思,有一種菩提祖師坐樹下頓悟的意味。
劉通原本是一名大學教師,
摺紙只是工作之餘的興趣愛好。
而讓他從「不務正業」的摺紙愛好者,
慢慢進階成享譽國際的
中國首位國寶級摺紙國禮設計師。
轉折點是——《青花瓶》。
瓷器的英文是China,中又是熱愛和平的國家,因此,選擇青花瓷器就含有雙關寓意。
那年正趕上2014年世界和平節,
劉通接到一個任務——
製作一份「國禮」送給
與中國建交40年的國家加彭。
為了體現出『中國特色』,又喻示『和平』二字,
他想到了青花瓷瓶。
隨後,劉通著手製作。
密密麻麻的設計圖紙,估計只有劉通自己能看得懂。
僅用兩個星期就完成了第一件成品,
還沒來得及高興就發現了瑕疵——
製作的青花瓷瓶底座與實際要求相差兩毫米!
為了這2毫米的微瑕的問題所在,
他又設計100多個圖樣,做出100多個樣品。
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
只能前功盡棄,推倒重來。
終於有一天他發現了弧線和直線的差別!
瓶子身是圓弧形狀的,
而他的樣圖上畫的都是直線,
直線到弧線存在誤差,
需要極精確的三角函數計算這一誤差,
另外還要考慮紙張本身的厚度。
經過又一輪的計算和製圖,
完美的《青花瓶》終於出世!
《青花瓶》作為國禮獻給友邦使者
之後,邀約他設計摺紙作品的人就更多了。
受邀製作德國隊的「世界盃奪冠隊徽」,
作品《天使加百利》被匈牙利大使館珍藏,
為愛馬仕、LV等國際品牌做摺紙設計......
受邀做設計之後,到門店觀摩原型汲取靈感
可以說,作為一名摺紙設計師,他已經實現了藝術上的成就,但他還是沒有就此止步,而是想著能用摺紙這個東西為社會做更多的事情。
為展示中華禮儀之邦的風範,傳承中國歷史文化,他設計了這部摺紙作品——《鼎.禮》。
沒想到紙可以折成青花瓷,也可以折成青銅。這部作品作為2015年贈送給當時的日本駐華大使木寺昌人先生的禮物。
他2015年還創作出《羊俑》、
《八旗高纓尖胄甲》、《永定門》,
被首都博物館收藏。
(每一件打開都是完整的一張紙,神奇~)
劉通的中國風摺紙作品
在劉通眼裡,藝術可以做很多事情,
真正的藝術不是炫技,還能成為愛的媒介,
為這個世界傳達愛、溫情。
每一個生命都不該成為美的祭品。
當他聽聞由於人類對犀牛角製品的過度消費,
大量犀牛被非法捕殺,
全世界僅剩一頭雄性北部白犀牛,
為了喚醒人們對瀕臨物種的關注,
這件《最後一隻北部白犀牛》呼之欲出。
動圖
作品由一張8米x 8米大的完整正方形紙不經剪裁折制而成,高1.62米,長3.75米,與真實白犀牛等大,作為摺紙藝術家,劉通想以這種形式來呼籲人們保護野生動物,這部作品陸續在歐盟各國使館及使館文化中心巡展。
為保護麋鹿,他創作出《守望》。
還有之前提到的這部作品,
不只是表達母愛,還為了呼籲保護穿山甲。
一晃,劉通從第一次和摺紙結緣,到如今已滿十一年。這個中國首位也是唯一的國寶級摺紙國禮設計師,誰能想到11年前,他不過是個門外漢。
雖然創作這麼多年,失敗的作品比成功的多太多,但摺紙對劉通而言,是最質樸的快樂,每折一下,都會有一次小小的成就感:「不是所有人都有彈鋼琴學芭蕾的經歷,但是幾乎所有人都有摺紙的記憶。」
如今,摺紙已經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
摺紙亦是一種修行。有時候,越是平凡的小事,需要強大的內心才能做到精緻,還須時時歸零覺悟。
成功就在咫尺之間卻前功盡棄,這是常有的。如果沒有一次次正視自己「畸形」作品的強大內心,手中的紙終究還是一張紙。不過,在劉通眼裡,這正是摺紙的魅力所在。
「畢竟,只要你想,你就可以折出全世界。
文章來源: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