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吉媽在帶孩子之餘經常會回憶起自己的童年,那時候無拘無束、天真爛漫的樣子,一定是這輩子最珍貴的財富;可是,影響人一生的,又不只是這些開心的記憶,還有那些難以啟齒的傷害,同樣伴隨著你一生。時間會教會你淡忘美好,但是那些藏在心底的悲傷,總會在某個不經意的瞬間侵蝕你的靈魂,毀掉你的一切。
社會在發展,犯罪卻未停止。現在的孩子從生下那天起,似乎就有千萬種危險在等著他們,身為父母的我們,始終以自己的受傷害經歷提醒我們,要保護好他們,規避這些危險,防患於未然。
今天,我們來聊聊朋友圈。
從小我們就具備交友的權利,選擇一個聊得來的朋友有時勝過關係疏遠的親戚。所以,在這樣的社會裡,有時朋友成了我們最親的人。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朋友真的值得信賴嗎?你的眼光真的準嗎?有多少犯罪都是熟人作案?
2020年6月17日,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當庭對被告人王振華、周燕芬作出判決,以猥褻兒童罪分別判處被告人王振華有期徒刑五年,被告人周燕芬有期徒刑四年。
新城控股董事長猥褻幼女案終於告一段落。
我們應該為之振奮嗎?不,案件的結束並不意味著犯罪的結束,我們要引以為戒,審視自己。
事件起因
犯罪行為發生於2019年6月29日下午,地點為大渡河路一家五星級酒店。被猥褻女童事後向在江蘇的母親打電話哭訴,母親即來滬報警,王某隨即被採取強制措施,帶女童入住酒店的女子周某也已到案。目前女童已驗傷情,陰道有撕裂傷,構成輕傷。
周某,49歲,江蘇徐州人。據其供述,事發當天,她帶了兩個女孩入住酒店,一個9歲,一個12歲。兩個女孩的母親為周某朋友。周某謊稱帶兩女孩去上海迪斯尼玩,從江蘇帶至上海。當天王某對9歲女童實施犯罪,事後給付周某現金1萬元。
本次惡性事件的新聞報導裡提到了兩個細節:
一、周某帶了兩個女童去上海,跟女孩母親說是去迪士尼。
二、王振華對9歲女童實施猥褻,並付給周某現金1萬元。
在孩子交友問題上,父母總是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孩子交友不慎招來禍端,或者受到不良影響。殊不知,自己的朋友圈也正影響甚至危害著孩子。
本次案件中,周某因為藉口帶孩子去迪士尼玩,就輕而易舉地將孩子從父母身邊帶走,可見監護人職責的缺失;
另外,周某在事後收到王某一萬元現金,可見這是一件有預謀的作案。。這樣的「好朋友」居然內藏一顆邪惡的心,作為孩子父母在交友上是否存在嚴重問題呢?是否在交友上顧及孩子的安全問題呢?
據中國少年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女童保護基金(以下簡稱「女童保護」)發布的《「女童保護」性侵兒童案例統計及兒童防性侵教育調查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的301起案例中,熟人作案212起,比例高達70.43%。從「女童保護」近幾年來發布的報告看,熟人作案比例一直居高不下,2014年高達87.87%。
朋友圈曬娃的危害你真的知道嗎?
對於喜歡在朋友圈曬娃的父母來說,這是一種記錄孩子生活的好方法,但是這樣的行為卻會給孩子招來兩大危害:
1、侵犯孩子隱私
前幾天,國外有位6歲的小女孩,發了一段控訴爸媽曬娃的視頻。她忍不住質問父母:你們曬這些圖,經過我的同意了嗎?
隨著孩子越來越大,會有羞恥心,這些童年的照片放在網絡上,不知被多少人轉載收藏,等到孩子長大後突然在網絡上看到自己的私密照,孩子又該怎麼面對呢?
2、危害孩子安全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這些照片傳到網絡上,被不知名的不法分子掌握的話,對孩子將會是一個隱形的傷害,那些熟人作案的犯罪分子,有何嘗不是通過你的朋友圈了解你們的一舉一動和生活規律的呢?
一網友在微博上曬孩子照片後,竟然有陌生男子列印了孩子的照片並放在錢包裡,冒充孩子的舅舅去幼兒園接孩子。幸好門口的保安比較機警,問這個「舅舅」孩子的情況,陌生男子前言不搭後語,心虛地走了。
所以,家長們大可不必把這些記憶曬出來,這樣的幸福並不真實。
做一個合格的父母,是需要不斷學習的,在孩子面前我們需要不斷反思,不斷糾正,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榜樣。在自己的行為處事上要時常考慮到:這樣若干的行為是否直接或間接影響孩子?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是否有利?
那麼,作為父母應該怎麼交友呢?應該給孩子創造怎麼樣的環境呢?又應該給予孩子怎麼樣的交友建議呢?
父母的交友法則:
1、多結交些正能量的朋友,給自己營造一個積極的心態,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孩子。
2、父母的朋友圈需對孩子謹慎,孩子智力尚小,各方面的判定不成熟,所以,父母的圈子要有選擇地對孩子開放。
3、貝多芬說:「我們應該記住這一點,給孩子提供一個充滿美德和善行的成長環境。把美德、善行推薦給你的孩子們,能給人們帶來幸福的只有它,而不是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