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上了大學還要早讀?而且要在網上「打卡」籤到?記者昨日獲悉,近日在南師大出現了一件新鮮事,該校英語師範班的學生帶頭髮起早讀計劃,並且新創「網絡打卡」模式,在校園中掀起了一股「早讀熱潮」。
一大早,人人網被「打卡」刷屏
這兩天,在人人網上,每到早上7點半,就開始陸陸續續出現南師大學生的「籤到信息」。一個小時的時間裡,人人網常被大家的「打卡」狀態刷屏。
「我在月亮灣」、「我在傳說中消失的J4」、「我又來打卡啦」、「我在早讀廣而告之」……人人網上不斷閃動著學生的早讀狀態,充滿了歡樂。
據了解,這種「網絡打卡」的新形式,起初在英語專業的學生中流傳。最近幾天,南師大漢語言、歷史等其他專業的同學也參與了進來。
新鮮,學生自己發明的考勤方式
提出「網絡打卡」創意的,是南師大2011級英語師範班的班長姚亞楠。昨天,她開心地告訴記者,因為「網絡打卡」的吸引力,現在早讀的人比過去多了不少。
「學英語的人怎麼可以不早讀呢!」姚亞楠說,學院並沒有硬性規定早上一定要早讀,只是鼓勵大家早起讀書。從以往來看,有的人能堅持,有的人懶得起大早,從來沒參加早讀。於是,她組織班委發起了這個早讀活動。
姚亞楠說,結合大家的作息時間,他們把早讀時間設定在早上7:30到8:30之間,採取自願原則,不點名不查勤,但採用「網絡打卡」模式。所謂網絡打卡,即參與者在人人網等社交網站發狀態籤到,表明自己處於早讀狀態。
「之所以採取這種形式,主要還是考慮到幾個因素。一是大學生都是成人了,如果用強制手段,反而影響大家的學習興趣。另外,現在人人都有手機,網絡打卡很便捷。」姚亞楠說,「網絡打卡」更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徵。
新鮮勁一過,有多少人能堅持?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網絡打卡」這個創意一經提出,便得到了大家的積極響應,火爆狀況大大出乎發起者的預料,早讀計劃書也在網上被大家瘋狂轉載。
「這種早讀的方式很有高中的感覺,希望我能堅持到底!」南師大英語師範班的徐佳慧同學表示。班主任翟雲秋老師對此舉也表示支持,「早讀是培養英語語感的重要途徑,也是對大學生自律能力的一種很好的磨練。」
不過,姚亞楠也有一絲擔憂:「有的同學受人人網吸引,因為新鮮而參與其中。我擔心新鮮勁一過,有的同學會堅持不下來。」她說,「網絡打卡」只是一種激勵形式,說到底,還要看學生個人的毅力和恆心,希望同學們能在這段時間認識到早讀的重要性,希望最後有不少人能夠堅持下來。
■ 新聞連結
南師大考勤各種「牛」形式
南師體科院:桌上貼姓名學號
今年3月,南師大體科院的學生們去教室上課的時候,以為是到了考場:座位上整整齊齊地貼著近90張字條,上面寫著學號姓名。同學們立馬明白過來,按學號坐座位,省了點名的事。
南師大文學院:拍照點名
今年上半年,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新推出一項上課點名法——拍照查缺。每節課上課前,學習委員會拍攝教室裡老師和到課同學360度的全景照,課後將照片上交給學院,學院根據照片「揪出」缺課的同學。
這一招被同學稱為「史上最嚴」大學點名方式。通訊員 吳雨蒙 江怡 記者 王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