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面對疫情,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及各省級市場監管局加大對食品安全的檢查力度。記者梳理,今年下半年(7月1日-11月30日),全國百強超市中,共43家企業被監管部門點名,涉及237批次不合格食品。被點名的企業中,永輝以41次「上榜」居首。
其中,蔬果、水產、肉類是「重災區」。農獸藥殘留、微生物汙染是食品不合格的主要原因。
和去年相比一個新現象是:監管部門加強了線上生鮮平臺的抽檢力度,叮咚買菜、每日優鮮、菜管家、多點購物等線上平臺在監管公告中被曝光。
華潤萬家、家樂福位列黑榜前十
經統計,被國家及省級市場監管部門抽檢、點名的門店,涉及29個省(直轄市、自治區),有43個百強品牌。
全國百強超市,來自於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今年發布的「2019年中國快速消費品(超市/便利店)連鎖百強」榜單。也是廣大消費者最常去的場所。其中,浙江、山東、河南三省檢查力度最大。43個百強品牌中,永輝超市以41次上榜居首,聯華超市28次、大潤發25次上榜位列前三。
消費者熟悉的華潤萬家、沃爾瑪也在前十名,分列第四、七位。
業內人士分析,除相關部門檢查力度加大外,連鎖品牌門店迅速擴張,帶來人員管理、品控措施的滯後,是「上黑榜」的主要原因之一。
蔬菜成「重災區」 農獸藥殘留超標是主因
百強商超237次抽檢不合格食品共涉及13個品類。其中,蔬菜類、水產類、肉類三類合計佔比超56%。69批次為蔬菜類,37批次為水產類,29批次為肉類。
上述不合格食品中,主要原因集中在農獸藥殘留超標、微生物汙染、質量指標不達標。農獸藥殘留超標涉及66起,佔28%,其中以恩諾沙星佔比最高,其次是氧氟沙星、毒死蜱;第二位是微生物汙染(包括菌落總數不合格,黴菌、大腸桿菌超標),共檢出50次不合格,佔比21%,其中菌落總數問題最多,佔抽檢項目不合格總數12.66%。
2020年,線上買菜成為很多人居家的選擇,隨著線上買菜平臺在疫情後的快速發展,線上平臺生鮮商品也逐漸進入監管視野。市場監管部門人士接受採訪中曾表示,針對線上商品,監管部門會定期專項抽檢,但全國各省市發展不平衡,上海、杭州等地因為業態多、發展早;抽檢相對比較完備,檢出不合格樣品也就相對集中,隨著監管力度的加大,全國各省市的監督工作,也將逐步完備。
造成不合格原因多樣,需全社會共同努力
造成食品不合格的原因多樣,涉及農產品種植、食品生產、加工、包裝、儲運等多個環節。《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食品經營者履行了本法規定的進貨查驗等義務,有充分證據證明其不知道所採購的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並能如實說明其進貨來源的,可以免予處罰」。
以永輝超市為例,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9月公布的《關於總局抽檢19批次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情況的通告》中提及,其杭州莫幹山路分公司銷售的韭菜,腐黴利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規定。因當事人履行了進貨查驗義務,依據上述法規,杭州市餘杭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當事人免於處罰。
國產品牌中,口碑一向較好的盒馬鮮生也因7次抽檢不合格上榜,被排在第十位。
專家表示,大型商超、線上平臺出現不合格食品的情況值得關注。我國農業目前集約化程度不高,監管難以百分之百覆蓋所有農戶,經營者也需要承擔起一部分把關者的角色。此外,隨著技術進步,監管層面也在提倡通過物聯網、大數據做到食品來源可追溯。
瀟湘晨報記者李姝
【來源:瀟湘晨報】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