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來說,券商股的表現是牛市是否來臨的重要風向標。
在過去幾天中,券商股瘋狂上漲、成交量持續擴大。7月8日周三,券商板塊全天收漲6.63%,全天成交金額1664億元,周二為1674億元,周一為1516億元,上周五為1413億元,上周四為990億元。
7月8日當天,中信證券成交金額達224.86億元,收漲7.6%,該股尾盤一度漲停,主力淨流入39.37億元。中信建投收漲7.3%,成交金額52億元,主力淨流入3.33億元。
最近5個交易日券商ETF漲幅超32%,本周前兩日資金流入超過21億元,最新規模已超160億元!
如此放量大漲,券商板塊背後有何邏輯?
放量大漲邏輯何在?
海通證券荀玉根團隊認為,券商板塊大漲背後的邏輯如下:
首先,從基本面來看,中美融資結構差異導致券商ROE不同。
當前投資者對券商有兩大疑慮:一是對券商的盈利能力沒信心,相比美國,我國券商ROE太低;二是對市場的牛市信心不足,券商的貝塔屬性未必會有很好的表現。針對第一點,對比美國,我國券商的確規模較小且盈利能力較弱,2019年我國券商ROE為6%,2018年美國為13%,2019年我國證券公司總資產佔GDP為7%,相當於美國1984年水平。背後的差異主要源自兩國的產業結構及融資結構不同。美國產業結構以第三產業為主,融資結構以股權融資為主,券商的業務空間很大,而我國產業結構過去以工業為主,社融中股權融資只佔4%,股票市場和機構投資者也不發達,因此券商業務發展有限。
市場面上,牛市中券商股超額收益明顯。
相比於基本面因素,投資者投資券商股時往往更加關注券商的貝塔屬性,這源自過去每輪牛市中券商股的表現都非常亮眼,且將牛市劃分為孕育期(包括牛市1浪上漲+2浪回調)、爆發期(3浪上漲+4浪回調)、瘋狂期(5浪衝頂)三個階段後,券商股超額收益最明顯是在第二階段爆發期。
背後的原因是券商行業的ROE與市場成交高度相關,其中牛市3浪期間券商ROE改善最為明顯。如05-07年牛市中,券商單季度ROE在1浪05Q2-Q3從-1.8%降低至-2.6%,在3浪05Q4-06Q4從1.7%跳升至16%;又如13-15年牛市中,券商單季度ROE在1浪13Q2-Q3從1.6%上升至1.8%,在3浪14Q1-Q4從2.0%上升至4.0%。
從長期基本面來看,荀玉根團隊認為,我國已進入產業結構加速優化階段,未來經濟主導產業將從工業轉向消費+科技,類似美國1980年代。
產業結構的轉型必將帶來融資結構的變化,我國股權融資佔比將逐步上升。隨著我國資本市場做大做強,機構投資者隊伍壯大,券商的業務模式將有更大的改進空間,我們認為ROE也會從當前的5-6%向銀行業的10-12%以及美國同業的10%上下靠攏,同時券商的估值也將因盈利中樞的抬升而抬升。從市場角度看,我們預計Q3基本面將迎來明顯回升,牛市3浪逐漸展開。歷史上牛市3浪中股市日均成交額是1浪的1.6到2.5倍,本輪牛市1浪期間全部A股日均成交額約為6300億元,市場未來進入3浪日均成交額有望達1.5萬億元上下,券商的利潤因此會大幅抬升。20Q1券商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為-23%,目前基於行業分析師預測值的萬得一致預期券商2020-2021年歸母淨利潤增速均在10%左右。但是站在策略的角度,我們預計下半年到明年市場都將處在牛市中,成交量放大後券商業績將大幅提升,今明兩年券商的歸母淨利潤增速可能高於當前行業分析師的預測值。
券商交出上半年優異成績單
見聞VIP文章《券商板塊又要「空中加油」了?26家公司六月業績大爆發,淨利潤最高增14倍!》總結道:
截至7月8日晚間,26家券商披露6月業績顯示,當月營收和淨利潤整體同比大增,其中國元證券6月淨利同比增14倍,中信建投等7家淨利也實現翻倍增長。從1-6月累計數據看,中信、中信建投、廣發、招商、銀河等9家券商上半年淨利潤增長達30%以上。掐指一算,從6月30日起,雖然券商指數近7個交易日上漲達39.01%,但目前板塊整體估值離去年一季度高點仍有一定距離。換句話說,這幾天券商股的上漲,或仍只是對上半年業績增長的一個兌現,板塊估值修復帶來的行情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