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交通運輸部科技司在蘭州召開2020年度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研平臺主任聯席會議,會上頒發了「2020年度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研平臺創新平臺」。依託四川公路設計院建設的「公路建設與養護技術材料及裝備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簡稱研發中心)在交通運輸部140餘家行業研發中心、行業重點實驗室中脫穎而出。
會議現場。
這不是該中心第一次獲獎,2019年研究中心開展的「高海拔公路隧道建設與關鍵技術」被評為「2019年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研平臺十大技術突破」,研究中心研究人員鄭金龍被評為「2019年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研平臺十大創新人物」。
依託四川公路設計院成立的「公路建設與養護技術材料及裝備交通運輸行業研發中心」,於2017年通過交通運輸部批准認定。目前擁有40餘畝的研發基地、近900套原值約1億元的國內外先進研發設備,包括道路實驗室和結構實驗大廳。
該中心以「複雜服役環境下公路建設與養護技術、材料及裝備」為研發方向,重點開展路面工程、高寒高海拔隧道、公路地質與數字信息化技術等方面的技術攻關,並根據行業需求、專業特點和亟需攻克解決的技術難題開展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核心技術和豐碩的研究成果,並逐步實現了工程化、產業化推廣,有力推動了四川交通科技創新發展。
組建了一支權威的專家團隊
研發中心基本形成了一支年齡結構適中、專業結構齊全、學歷層次突出、綜合素質較高的人才隊伍。目前團隊近60餘人,其中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1人,高中級職稱19人,博士學歷5人,碩士學歷30人。藉助依託單位四川公路設計院設立的博士後科研工作站,聯合開展博士後高層次科研人員培養工作,出站2人,目前在站博士後研究人員3人,均從事與研發中心研發方向相關的科研工作。
博士後進出站評審。
承擔了一大批重點科技項目
中心成立以來,承擔了科研項目共46項,總經費2700餘萬元,其中包括3個交通運輸行業重點科技項目,1個省部級項目,36個廳立科研項目。主要針對極其複雜的氣候環境、生態環境、地形地質條件和極其複雜的工程建設條件下,隧道建設及營運安全技術、隧道節能技術、地質災害防控關鍵技術、智能化信息化構造物監測預警技術和綠色公路養護材料與技術等領域進行系統研究。
公路工程結構安全監測的企業級物聯網雲平臺開發及橋梁結構應用研究,在仁沐新高速犍為羅城陳橋壩大橋、G5京昆高速雅西段瓦廠坪大橋安全監測中推廣應用。
取得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成果
三年來,中心獲得授權專利42項,其中發明專利8項,實用新型34項;編寫行業、地方、社團標準18項;軟體著作權15項;發表期刊論文50餘篇,其中SCI收錄7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國家詹天佑獎2項,國家優質工程獎6項;國際獎3項;省部級(以上)科技進步與優秀設計獎37項。
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
已培養四川省委掌握的高層次人才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人、後備人選4人,中國公路百名優秀工程師5人,中國公路學會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交通運輸部交通運輸青年科技英才1人,中國公路青年科技獎1人,中國公路交通行業優秀勘察設計師2人,四川省公路優秀科技工作者2人。
研發中心將繼續圍繞既定研發方向開展技術攻關和工程應用實踐,著力解決重大科學技術難題,為西部山區公路建養提供可靠技術支撐,以產學研用一體化為載體,切實提升交通運輸行業技術能力和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