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2019年3月份數據看鴨子的價格最近比較穩定,這幾年農村養鴨的越來越少,鴨子是家禽,在家庭養殖業中和養雞養豬同為首位,隨著時代的發展,從家庭養殖模式轉向規模化養殖,我國是農副產品消費大國,一些加工廠一年加工數量就可達到十萬多隻,鴨類產品這幾年與日俱增,幾乎全國各地每天都在大量消耗,而這麼龐大的一個消耗量依靠的就是養殖業位基礎,有不少人可能對於養鴨感興趣但是不知道養鴨前景怎麼樣,下面我們就大家分析下。
第一養鴨效益
肉鴨出欄相對比較快,現在很多養殖場都是利用快速育肥的方法使用精料混合料之類,一般40-60天即可出欄,資金周轉非常快,一年可飼養多欄,但是蛋鴨可能相對見效慢點,但是效益不錯,鴨子是扁嘴動物要比雞雜飼養上簡單,飼養成本低,再有就是鴨棚的搭建要比雞舍也省錢。
第二市場消費
其實這幾年鴨子產品也不能說是消費者意識,其實多少和炒作有一定關係,比如以前很多地方都沒有麻辣鴨子產品,現在基本全國到處都是,再有就是從口味上適應了中國人消費觀念,其實現在國人有錢了對於一些育肥的東西並不是感興趣,像肉鴨其實在市場已經不如一些飼養周期長點產品有銷路,鴨子產品需求現在越來越高可能還會持續,這種持續的需求帶動的就是養鴨行業的發展,這也是一個機遇。
第三農村養鴨競爭力小
這兩年農村養鴨的明顯不如以前多了,以前在農村都是非常常見的,現在由於環保的關係很多地方鴨棚拆除,而農村缺少的就是一種規範化的飼養模式,可能前期投資比較多,很多人一時間不認可這種方式,但是是符合當前政策也是能長久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這是一種未來發展的必須。最起碼規範化養鴨在農村競爭力小,也不用依靠所謂合同鴨賣不上價銷售,能建立一條比較規範的銷路和飼養規劃。
第四養鴨風險
其實不管做什麼都會有風險,養殖同樣也是,養鴨的風險就是在於大面積的死亡,一些疾病可能沒有及時注意防治,這種損失會比較大,再有一點就是鴨棚失火事情也比較多,有的人為了給鴨子取暖會增加電或者煤炭一不注意失火造成比較大的損失,這種事情新聞也經常播放,再有要建立多個銷售渠道,不能單體的依靠某個渠道,不然賣不上價不說還有可能遇到不要的問題,損失的是養殖戶。
第五政策
養鴨一般一些地方部門會給與補貼,為了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和養殖戶的積極性,會根據當地的相關政策給予補助有的還有給予技術指導,其實有了這個政策對於養鴨來說就是成功了一半,因為最起碼能保證在價格上因為損失的資金補償,當然也不能把政策給的錢當作是救命稻草,最後賺不賺錢還是依靠個人。
對於農村養鴨來說前景還是比較不錯,最起碼適合農村發展,也不違背三農的的決策,養鴨前景好主要來源於有個比較好的市場需求,這也是鴨子價格比較穩定的原因,當然在飼養鴨子的時候要活靈活現,要學會改變策略養鴨,生態養鴨或許要比養殖肉鴨的前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