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日報6月14日訊 6月12日,記者在合肥周谷堆蔬菜批發市場了解到,4月至6月上中旬,進入合肥市的早西瓜由山東等外省瓜主宰,其市場份額佔90%%以上。本地三十崗早西瓜在合肥市場一枝獨秀,深得市民喜愛,可惜市場份額不大。
地處江淮分水嶺的合肥市廬陽區三十崗鄉屬貧困鄉鎮,鄉領導見合肥市早西瓜市場由外地瓜一統天下,1998年組織農戶從北京引進「京欣一號」良種,請安農大教授技術扶持,採用小弓棚覆蓋,當年試種400畝,一炮打響,比傳統西瓜早上市20天,均價每公斤1.6元,畝收入2000元,是傳統西瓜收入的2倍。翌年早西瓜擴大到1300畝,其中大弓棚250畝,比傳統西瓜早上市40天,最高價每公斤3元,畝收入6000元,是傳統西瓜收入的5倍。2000年全鄉早西瓜種植增加到3000多畝。
打「三十崗早西瓜」品牌,搶灘合肥早西瓜市場。三十崗鄉黨委政府亮出三招:註冊商標、辦西瓜節、開直銷點。早在2001年2月,他們就註冊了「三十崗」商標,2003年三十崗鄉被省無公害農產品領導組認證為「無公害產品生產基地」。今年5月他們又向國家農業部申報「綠色食品」。去年和今年連辦了兩屆「西瓜節」,三十崗早西瓜知名度大增。由於有關部門的支持,三十崗早西瓜在合肥開通了13個直銷點,市民能吃上當日瓜。
三十崗早西瓜在合肥市場供不應求,且價格略高外省西瓜。按說三十崗早西瓜要搶抓機遇,做得更大。但記者注意到一個現象:三十崗早西瓜種植面積近幾年一直沒有擴大。
鄉黨委副書記劉家華介紹,從2000年至今5年間,三十崗早西瓜面積穩定在3000多畝。全鄉早西瓜宜種面積有1.7萬畝。
三十崗鄉早西瓜生產8年,技術已經成熟,是什麼因素制約著早西瓜的發展?
劉家華說,主要有兩大制約因素:一是土地,二是資金。早西瓜用地要輪茬,5年一輪,不能連種。西邊3個村莊交通不便,土地無法利用;採用溫室大棚西瓜上市能提前到4個月,但建一個溫室大棚要投入1萬多元,農戶貸款太難。
鄉領導集中力量,解決發展早西瓜的土地制約問題。他們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2004年建成公路8.2公裡,打通了西邊3個村與外邊的聯繫,今年就有許多農民開始種植早西瓜。其次推廣西瓜嫁接技術解決輪茬問題。鄉裡舉辦培訓班,組織100多農戶學習西瓜嫁接技術。這一技術的應用,使早西瓜發展在本鄉內用地問題能得到解決。
而瓜農鄭永倫卻找到了另一條解決用地最佳思路:到外邊租地去。1998年他種早西瓜2.6畝,收入1.4萬元,在他帶動下,全村30多戶種早西瓜270畝。要發展早西瓜本村無地,2004年他聯合3戶以每畝300元租金承租鄰村70畝地,今年又轉換到另一村子,由於租地困難,只拿到54.4畝。
「本鄉鎮租地困難,你想過到周邊鄉鎮租地嗎?」記者和他探討。
「想過,只要每畝出租金500元,能租到。」52歲的鄭永倫笑靨燦爛。
眼下鄭永倫正在申辦公司,同時與鄰村風景村村民談好,租地200畝,建早西瓜生產基地。明年再擴大規模,到外鄉鎮租地。由於已掌握了早西瓜嫁接技術,基地土地再無輪茬之憂。他聯繫山東師傅來指導,在基地建溫室大棚,讓西瓜上市再提前一個月。規模大了,不能只盯合肥市場,他與本村在北京打工的鄉親聯繫,想把三十崗早西瓜賣到北京去。
一大批早西瓜種植大戶的出現,能使三十崗早西瓜很快向周邊的肥東、肥西、長豐輻射。如再有金融部門小額貸款的大力支持,「三十崗早西瓜」就能夠做大,合肥四五月份早西瓜市場被外省獨霸的局面就能改變。(王士郭耀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