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學習人體最大的難度就在於:
初學者很難靠自己就檢查出畫面中的人體問題
雖然我們都知道常規的人體比例,用頭長去衡量人體的比例關係。
可一旦設計到動作,加上透視,這些基礎的比例似乎就失去了作用。
你也都知道近大遠小,但是究竟近要有多大?遠要有多小?這些都是令人頭疼的問題。所以,三言兩語去教導一個人學會正確的人體,真的是很難。
唯一的方式就是,先系統的學習人體比例,然後多練多看多畫。
聰明的同學可以找一些人體的照片,參照著畫出方塊人再畫人體。
否則一個萌新一上來憑空造人,恕我直言真的沒辦法自救學習。
下面,凡高就說一說正確學習人體的方式:
雖然所有人都在說,「學畫畫啊,那人體是基礎呀!」
但是!!大多數自學的萌新都不知道,學好人體的基礎又是啥呢?
只要一說到練習人體,一定會有很多同學就會立刻去網上搜到一堆人體素材,像這樣的:
▲素材來自網絡
還有這樣的:
▲素材來自網絡
然後就是對著這個參考,無腦一堆練啊,卻往往沒什麼卵用,臨摹可以學個8分像,但一旦自己閉眼默寫,啥都畫不出來。
歸本溯源,還是練習的順序出了錯!!
而向上圖這樣的造型素材,其實已經不是最基礎的人體了!是加了肌肉後的簡化,存在一定的難度。(更不要說已經被推薦爛的伯裡曼的速寫了,其實真的不太適合萌新打基礎!)
所以想要練習人體,你得明白人體基礎是咋回事:
人體基礎其實可以分為兩部分——比例+結構
像各種骨骼長短、肌肉的大小屬於比例可以處理的部分。
那結構是什麼?是關節的活動方式跟活動區間。
有些比例是可以誇張/變形/主觀處理的部分,但結構是基於生物科學的客觀事實,以理解為準。
比例的變化,在不同風格下看似百變,但其實基本上畫手都是有遵循著一套其風格下相對完整的造型邏輯的。
寫實有寫實的比例,邏輯就是表現真實:
日系有日系的比例,邏輯就是簡化+適量誇張=可愛、萌。
比如弱化口鼻放大眼睛什麼的。
美式有美式(廣義上的美式)的比例,邏輯是更加強烈的誇張越取捨=更為突出的特徵與動感。
Q版有Q版的比例,邏輯是形似嬰兒,放大頭部比例達到可愛的效果。
新加坡畫師 Jr Pencil 作品
像上面這裡Q版的比例基礎上,這位新加坡畫師加上了對眉毛又大又圓的處理,從而提升了辨識度,形成了個人化的風格。
你想做人體創作練習,就得明確自己的造型邏輯是什麼,例如並不能都以寫實邏輯去套就完事兒的。
其次在某些不同畫師在個人化的風格處理中,那些普適性造型邏輯下的比例壓根不是按你普遍理解的來,是看人家他的作品裡是怎麼畫的。
更傾向那種藝術範疇裡的表現風格。
而成熟的個人風格中,不管是像阿切的橡皮糖四肢、小頭小眼,小手小腳,
馬來西亞畫師,A站: @Tan Zhi Hui
馬來西亞大佬的大收大放,還是哈薩克斯坦太太的粗腿萌妹:
Nurzhan Bekkaliyev 畫師作品
這些畫師筆下的人物,雖然也都是「奇形怪狀」,不談你覺得好不好看/喜不喜歡的問題,但事實是這些人物的各部分比例依然維持著某種平衡。
是的,「平衡」很重要。這種平衡不單體現了他們對變形節奏把控的功力,更說明了他們作畫時,自己心裡/手上是遵循他自己的某種「邏輯」去做處理的。
雖然有時候這個「邏輯」具體是怎麼樣,可能觀眾可能說不清、作者也沒想過要說清楚,但結果與邏輯一致,這就是「自洽」了。
自洽啥意思?
就是一些畫師會畫符合某種自我創作邏輯的內容,自己感興趣且自己看得懂的東西,不需要在意別人對其作品有額外偏差的解讀,就屬於「自洽」的創作形式。
想要做到邏輯自洽的變形,起碼需要先做到寫實/二次元的邏輯畫好人體比例。
而除了比例節奏上的平衡,還有就是,至少他們不會讓你覺得「怪怪的」。
這就是因為:除去各種比例變化,他們人物各個關節的結構都是處理的很正確的。
了解了關節才是真的了解了人體結構的關鍵。這裡我從大佬proko的一段視頻中截取了一部分,做了這幾張四格圖來作為例子。而要想正確的處理好關節結構,也可分3個部分去理解~
1.關節的活動方式:
2.關節活動的位置:
3.關節可活動的區間:
而學習了這3個部分的知識之後,真正的難點在於:不同活動方式的關節是相互搭配組合,去讓我們完成各種複雜的動作的
這些基礎知識點不是短期內就能很快吸收成自己的繪畫知識儲備的,如果真的想練好人體,就這一小段的關節構造都需要經過學習理論+實操才能融會貫通。
畫畫的時候,也一定要多多動腦
思考一些常規的比例結構,都在一邊畫一邊記住。
▲素材來自網絡
例如一般在畫動漫人物的時候,成年人是七頭身,坐姿為五個頭高,蹲姿為三個半頭高(蹲三半)。
我們記住一個口訣:立七,坐五,盤三半。
▲素材來自網絡
還有比較重要的頭部結構,哪裡凹進去?哪裡凸出去?只有把這些基礎的東西掌握了,後期上色的時候才能區分清楚明暗光影。
▲素材來自網絡
當然,有關人體的知識實在是太太太多了,今天就算談個三天三夜,大家都不會馬上消化吸收,建議大家在理解了上述的學習方式後,找一些藝用人體參考書,或者相關的人體素材圖,對照著練習幾遍。
一定要在仔細觀察後,再進行模仿繪畫哦,只有這樣,才會便於轉化吸收成自己的東西。
建議小夥伴們,每畫一個練習時都力求能裡範圍內最好的準確,這樣就算初期畫的很慢很累,但當你積累到10張、20張、30張後,這些線條就會被你的身體記住。
相反的,只重視數量卻忽視質量,每張都畫得漏洞百出,很難想像這樣的練習到底會有什麼收穫?
怎麼樣?各位小畫家你學會了嗎?趕緊提起筆快去練習吧!最後再友情送上一波練習素材,速速修煉起來!
微信公眾號丨【板繪插畫日漫原畫精選】:CG3307
(加凡髙好友前記得先了解一下課程喲)點擊下方「閱讀原文」群文件領取繪畫素材,每晚還有免費直播課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