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入局北大破產校企背後:實控人是如何搞垮北大未名集團的 ...

2020-12-12 企業觀察網

作者 張寧


繼方正集團之後,北京大學校企未名集團也進入了最後的破產重組階段。


近日,《企業觀察報》從北京大學一位知情人士處獲悉,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未名集團)的破產重組工作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國資或將接管未名集團及其上市公司——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未名醫藥, 股票代碼:002581.SZ)。


名字來源於北京大學未名湖的未名集團,曾是與北京北大方正集團、北京北大資源集團、北大青鳥軟體系統公司並列的北京大學四大產業之一,業務覆蓋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環保、生物智造等多個領域,並控股上市公司未名醫藥。


自2017年起,未名集團頻繁暴露債務危機;2019年,未名集團因多項債務違約而宣布破產重整。北大方正集團與北大未名集團,中國頂級學府北京大學的這兩大產業均告破產,外界對此唏噓不已。


同時大家也在追問:「北大校企究竟怎麼了?」「未名集團是怎麼被搞垮的?」「國資入局接管的未名醫藥,是一家好公司嗎?」


北京大學未名湖 《企業觀察報》圖


北大校企六次成「老賴」


最新工商信息顯示,目前,未名集團已六次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即「老賴」。


而據未名醫藥公告,未名集團以26.73%的持股比例控制未名醫藥,目前這部分股票已全部被法院凍結及輪候凍結。北京大學四大產業之一的未名集團,為什麼會走到這一步?


「不切實際地盲目擴張,而後資金鍊斷裂,導致了未名集團破產。」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研究員馮立果對《企業觀察報》說。


未名集團以北大生命科學院為依託建立,前身是1992年成立的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公司,2004年完成改制後,未名集團將自身定位為「世界生物經濟策源地」,並宣布計劃在2020年前全面建成三個千億級產業:合肥半湯未名生物醫藥產業園、保定通天河未名生物經濟產業園、北戴河未名生命健康產業園;並將在2030年分別達到年千億產值的目標。


未名集團官網顯示,公司已在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等15個省級行政區、直轄市建立生物研究開發基地,規模宏大。


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後,未名集團及其子公司計劃在全國投資近1000億元,這些項目大多集中在三四線城市新設立的開發區,或是某個縣城裡的「一號工程」。


未名集團這些看起來「高大上」的項目,其運作內容究竟是什麼?一位熟悉未名集團的券商機構人士告訴《企業觀察報》,「未名集團開發的生物經濟示範區、健康產業園等項目,部分含有酒店及會議中心、健康養老、人才公寓等配套設施,這些屬於房地產;而其布局的真正意義上的生物科技項目中,很多都是國家相關政策尚未放開的領域,如CAR-T細胞治療等前沿布局,因此在全國範圍內很難實現產業化和商業化。」


投資巨大卻無法商業化變現,這讓未名集團的資金鍊斷裂、「死在半路上」似乎變得沒有懸念。


以上述未名集團重點打造的三大產業園為例,2014年8月,佔地1532.12畝的安徽未名項目一期在合肥巢湖開工,並在2016年4月建成,但接下來的二期工程卻在2017年4月奠基後至今處於停工狀態。「沒錢了,幹不下去了。」有巢湖地區的該項目工作人員對外界說。


2015年8月,未名集團與河北秦皇島北戴河新區共同出資3億元,合作開發北戴河生命健康產業創新示範區內的國際健康城。據其工作人員反映:該項目已建成,內部主要有生殖醫學中心、細胞製備中心、健康管理中心等,可是偌大的健康城裡,幾乎每天都是空空蕩蕩,來諮詢或是合作的人寥寥無幾。


三大產業園中的保定通天河未名生物經濟產業園,到目前為止只建成了項目辦公區。據該項目工作人員說,2014年未名集團與河北保定市籤約,在保定唐縣建設古北嶽生物經濟示範區,當時計劃投資120億元,並計劃在5年內打造一個集醫藥生產、生態旅遊、健康養老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產業園。但實際上園區僅僅啟動了規劃圖中C1區的醫藥產業基地建設,至今停工已近兩年。


據了解,未名集團在長春、濟南等多地的投資項目也處於爛尾或是尚未破土動工的狀態。


操盤者潘愛華


事實上,在未名集團打著北京大學的大旗對外擴張的時候,業界也一直在質疑其到底是不是真正的「北大校企」。


「首先,未名集團註冊資本5437萬元,與同被列為『北大校企』的北大資源集團和北大方正集團數億元的註冊資本相比,根本不在一個量級上。」多個投資機構指出。


再看股權結構,據公開信息,北大未名集團董事長潘愛華,是公司前身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並同時擁有北大教授、北大未名投資董事長等頭銜。潘愛華通過控股91%的個人公司——海南天道投資有限公司間接持有未名集團54.6%股權,而北京大學通過旗下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有未名集團40%股權。


也就是說這位「北大教授」潘愛華才是未名集團的大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未名集團股權結構 來源:天眼查


潘愛華又是如何操盤和近乎搞垮未名集團和一家上市公司——未名醫藥的?


《企業觀察報》了解並梳理發現,潘愛華控制的未名集團,先後通過旗下公司借殼上市、質押上市公司股權、違規佔用上市公司資金、明股實債引投資機構「上套」四大方式,一步步落入了債務黑洞。


2015年,未名集團旗下的未名醫藥借殼山東淄博的萬昌科技上市,如前述,未名集團持有未名醫藥26.38%股份,是其大股東,潘愛華因而也是未名醫藥的董事長和實際控制人。


未名醫藥上市後股價一路下跌,最低跌到了每股5.5元。加之前述未名集團投資產業園資金需求量巨大,未名醫藥上市後,未名集團的資金鍊仍然比較緊張,於是,潘愛華控制的未名集團質押了上市公司未名醫藥股權。


「未名集團通過質押未名醫藥股權籌集了大量資金,質押比例最終高達99.79%。」一位未名醫藥的投資者向《企業觀察報》說。


Wind數據顯示,2016年,未名集團曾將其持有的未名醫藥大多數股權質押給了西南證券、長安信託,但此後幾年未名醫藥股價仍然節節下跌,未名集團所質押的股份在2019年遭到強制平倉。


質押未名醫藥股權之外,潘愛華操控的未名集團還違規佔用了上市公司未名醫藥的大量資金。


據未名醫藥披露的公告,控股股東未名集團因流動資金緊缺,自2017年12月開始通過關聯公司,以收取工程款、設備款、技術轉讓款等名義,非經營性佔用未名醫藥資金。截至2019年末,未名醫藥被未名集團佔用的資金總額為9.22億元,已償還4.15億元,資金佔用餘額為5.07億元(不含利息),日最高佔用額為5.07億元。


未名醫藥業績也隨之持續下滑,據財報,2017年至2019年,未名醫藥營業收入分別為11.62億元、6.65億元和5.68億元;利潤方面,未名醫藥2018年淨利潤虧損0.89億元,2019年淨利潤雖轉虧為盈,但僅為0.77億元,較2017年淨利潤減少了83.46%。而根據公司預報,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淨利潤虧損將達到1.2億元。


此外,未名集團還聯合多家金融機構在體外投資了多個醫藥項目,擬通過被上市公司收購等方式退出,但自2019年以來,這些項目多數未能順利退出,涉及到的機構主要有基金公司國泰元鑫、淨璽投資等。


根據國泰元鑫投資人提供的資料,擬募資2.3億元的國泰元鑫北大未名資管計劃,存續期為3年。到期後,將通過被未名醫藥收購、掛牌新三板、出售給其他PE基金或上市公司等方式退出。同時北大未名集團做出了兜底承諾:如最終收益低於9.8%/年,則由北大未名集團補足,北大未名集團實控人潘愛華為回購提供連帶擔保。「當初項目看上去還行,但現在看,這根本就是明股實債。」該投資人說。


參與未名集團募資的多個金融機也大呼「上當受騙」,並將未名集團和潘愛華告上法庭。潘愛華已數十次列入被限制高消費名單。


未名集團控制的未名醫藥也多次因隱瞞或披露不實信息等不規範操作,收到山東證監局的警示函。


北京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王維維對《企業觀察報》說,北大未名集團發展到今天的地步,除了董事長、實控人潘愛華的操控外,另一主要股東——北京大學全資控股的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對潘愛華的監管缺失,也是關鍵原因。「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在未名集團中參股40%,如果出資已到位,就應該承擔有限責任,包括監督責任。」


據公示,未名集團持有的未名醫藥231.86萬股無限售流通股票,已於今年5月公開拍賣,起拍價為3607.70元;今年8月,潘愛華的海南天道投資有限公司所持有的全部未名集團股權,也已在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的公示下掛牌轉讓。


「這意味著,未名集團的資產處置和債務重組已進入實質性階段。」有資管人士說。


國資或接管的未名醫藥 是一家好公司嗎?


近日,有北京大學一位知情人士向《企業觀察報》透露,未名集團債務重組已進入收尾階段,國資或將接管未名集團及其上市公司未名醫藥。


未名醫藥披露的2020年半年報顯示,未名醫藥的股份變動中,新增了1.74億股的國有法人持股,持股比例26.38%,這與未名集團所持有的未名醫藥股比相同。這意味著,北大未名集團的控制權極有可能劃轉給了國資。


2020上半年未名醫藥股份變動情況

來源:未名醫藥半年報


2018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印發,要求推動高校所屬企業清理規範、提質增效,促使高校聚焦教學科研主業。改革擬分兩步推進:2018年選取部分高校先行試點、總結經驗;2020年全面推開,原則上在2022年底基本完成高校與所屬企業的改革任務。


馮立果表示,2020年是校企改革的關鍵年,校企改革將會有實質性和大跨度的進展。目前已公布的校企改革方案中,將校企上市公司實際控制權劃轉給國資國企的方式明顯增多,例如清華大學將清華同方21%的股份轉讓給了中核資本,並已獲得國務院國資委原則同意;另外,高校第一股復旦復華以及山東大學山大華特、中山大學達安基因也均將所持股權劃轉給了地方國資。


據此,多位業內學者認為,北大未名集團破產重整後劃歸國資將會是大概率事件。誰將會是未名集團和未名醫藥的接盤方?《企業觀察報》接觸的多位學者認為,最有可能接盤的是國資委控制管理的中國通用技術集團。


據公開信息,2019年未名集團深陷債務危機時,曾與中國通用技術集團籤署合作協議,進一步加強雙方在醫藥醫療健康領域更大範圍、更寬領域和更深層次開展交流與合作。


如今,潘愛華從北大未名集團出局已無懸念。另一方面,入局未名集團和未名醫藥的國資,將如何收拾潘愛華留下的「爛攤子」?這是當前外界和資本市場最關注的問題:「潘愛華出局,未名集團和未名醫藥還剩下些什麼?國資接管的未名醫藥是家好公司嗎?」


從市場反應看,目前上市公司未名醫藥是未名集團最核心的資產,主營業務為農藥中間體、醫藥中間體、生物醫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注射用鼠神經生長因子(商品名:恩經復)、重組人幹擾素α2b注射劑(商品名:安福隆)、重組人幹擾素α2b噴霧劑(商品名:捷撫)等。


今年2月,未名醫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稱,其子公司天津未名的產品重組人幹擾素α2b注射劑和重組人幹擾素α2b噴霧劑(假單胞菌)兩個劑型,已被全國多個省市政府部門納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儲備藥品。


據公司官網,重組人幹擾素α2b幹擾素具有廣泛的抗病毒、抗腫瘤和免疫調節作用,是治療慢性病毒性肝炎和白血病的首選,也廣泛適用於其它病毒感染或腫瘤疾病的治療。


受該消息刺激,在公司淨利潤大幅虧損的情況下,未名醫藥股價從今年初的6.4元一路上漲到6月份的最高點34.1元,至10月23日收盤,未名醫藥每股20元。


未名集團還有一塊優質資產——國內疫苗龍頭北京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該公司由未名醫藥與科興控股(香港)合資成立,未名醫藥持股26.91%;主要針對甲、B型肝炎等多種嚴重疾病的人用疫苗及相關產品進行研究、生產和銷售;旗下上市公司北京科興控股公司,是中國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疫苗企業。


值得關注的是,據公司披露,今年3月,北京科興拿下了北京大興區一塊3800平方米的場地,用來建設新冠病毒疫苗生產車間。


「期待國資入局後,能夠幫助未名集團和未名醫藥走出困境,實現業績反轉。」對於未名集團的未來,多數投資者這樣說。


(編輯:王星)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於網際網路,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文中圖片除非有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如若發現有侵犯您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qygcbs@163.com


相關焦點

  • 國資入局北大破產校企背後:實控人是如何搞垮北大未名的
    繼方正集團之後,北京大學校企未名集團也進入了最後的破產重組階段。近日,《企業觀察報》從北京大學一位知情人士處獲悉,北京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簡稱未名集團)的破產重組工作已經進入收尾階段,國資或將接管未名集團及其上市公司——山東未名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未名醫藥, 股票代碼:002581.SZ)。
  • 北大未名集團來區考察
    做精醫藥健康產業集群北大未名集團來區考察6月19日—20日,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大學教授潘愛華一行來區考察,就加快推動北大未名重慶萬盛生物經濟示範區項目建設進行對接交流。黨工委書記肖猛,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袁光燦,區領導唐竹、陳宇陪同考察或參加座談會。
  • 北大未名集團又陷風波!已四次成「老賴」,部分百億項目停工
    北大學府內,曾孕育出多家企業,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未名集團」)就是其中之一。資料來源於天眼查未名集團號稱北京大學三大產業集團之一,實控人是「北大教授」潘愛華。它是一家重點投資生物醫藥、生物農業和生物服務的企業。
  • 湘雅醫院牽手北大未名集團共建「湘雅健康谷」
    紅網長沙1月15日訊(時刻新聞記者 易徵洋 通訊員 佘麗莎 武海亮)今天下午,由北京大學未名集團與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聯手打造、我國首個以健康管理為核心的大健康服務業綜合體「湘雅健康谷」項目在長沙正式啟動。
  • 通道與北大未名集團合作打造「大健康產業示範區」
    通道縣委副書記、縣長楊秀芳與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總裁楊曉敏分別代表雙方籤署《通道大健康產業示範區投資合作協議》。   紅網時刻1月31日訊(通訊員 粟匯華 吳建廣)近日,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縣人民政府與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鄉村振興、產業、康養開發等方面進行合作,共同打造大健康產業「新城」。懷化市委常委、通道縣委書記印宇鷹,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潘愛華出席籤約儀式。
  • 博雅北大,未名文化
    ;北大的校園文化很「新」,如魯迅先生所說:「北大是常為新的」,北大總是站在時代前沿,開創文化新風氣;北大的校園文化很「特」,處處體現著北大人個性鮮明、思想獨立的特徵,與眾不同,別具風採。未名論壇 百家爭鳴今年恰是未名BBS(北大網絡論壇)六周歲的生日,從四月初至今兩個月以來,「愛在北大,愛在未名」主題站慶活動在北大校園裡如火如荼的開展,為春夏之交的燕園更添了活力和色彩。提起「未名」,大多數北大學生首先反應出的是「未名BBS」,其次才是未名湖。
  • 未名論壇上被罵 旁聽生訴北大
    千龍-法晚聯合報導(記者 李東)  「學生們在北大未名BBS上留言對我威脅、誹謗,導致我的生活、學習受到嚴重影響。」因攜帶摺疊刀旁聽遭投訴,後被北大列入黑名單限制入校的龍先生稱,他與學校相關部門溝通刪帖無果,遂將北京大學告上法庭。
  • 方正重整陰影下的北大資源:11億債務糾紛尚未解決 資金鍊面臨大考
    2月25日, 北大資源一位內部人士向財聯社記者表示。  新年伊始, 北大資源便陷入內憂外患的困境,其中既有控股股東北大方正集團破產重整的風險,又面臨著資金鍊緊張以及11億元貸款糾紛等債務問題。  2月24日,已停牌一個月的 北大資源正式復牌,復牌後其股價連續兩日下跌,2月26日有所反彈,但股價仍低於復牌前。截至發稿,股價為0.184港元/股。
  • 北大這位博導,堪稱「未名湖炮王」了
    12月2日,北京大學數學中心助理教授、博導馮某被曝同時劈腿數人,插足本科生、出軌已婚女教授等……被網民封為「未名湖炮王」 帖子原發於北大BBS,很快擴散至微博、知乎等平臺。
  • 「外未名而內博雅」的北大氣質
    我想應該是在每一個獨特的優秀北大人身上散發出來的共有品位和風範,這是北大精神的外在體現,也是北大區別於其他高校的重要標誌之一。基於並圍繞著北大悠久而厚重的歷史傳統,人們提出了很多種對北大精神的詮釋。可以毫不誇張地說,燕園是熔鑄天之驕子的熔爐、提升精神境界的梯航,她直接塑造了今日北大人的氣質!多年以來,我特別願意借用燕園最負盛名的兩處景觀,未名湖與博雅塔,來描述我心中的北大氣質,那就是:「外未名而內博雅」。
  • 北大122周年校慶清華送祝福 未名博雅家國天下
    北大122周年校慶清華送祝福 未名博雅家國天下時間:2020-05-05 09:50   來源: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大122周年校慶清華送祝福 未名博雅家國天下 今天,北京大學122周年校慶,@清華大學發文祝賀@北京大學122周歲生日快樂:未名博雅,家國天下,學堂門啟,北大常新
  • 體量超3000億,中國最大校企申請破產重整!方正為什麼沒錢還債?
    方正集團,這個體量超過了3000億的中國最大校企,被銀行申請了破產重整。2月18日晚,方正集團旗下6家子公司齊發提示性公告,表示北京銀行申請對方正集團重整。所謂重整,是指對已經或可能發生破產原因,但又有挽救希望與價值的企業,通過對各方利害關係人的利益協調,藉助法律強制進行股權、營業、資產重組與債務清理,以避免破產、獲得更生的法律制度。
  • 負債超三千億、集團淨資產為負數,北大方正憑何搬來了救兵
    在李友出事的五年後,中國校辦企業裡最成功的北大方正,如今竟然有超過三千億的負債,集團淨資產大約是-96億元人民幣。 自己的北大師弟周鴻禕在方正離職後創辦了360,另一個師弟李斌在中關村邊喝咖啡,邊思考怎樣才能創辦一家超過北大方正的企業。討論來討論去,他們得出的結論是: 只能等著北大方正自己犯錯誤。 果然,最了解北大的,還是自己人。
  • 未名集團與湘雅醫院合作沒了下文 項目公司涉多起訴訟
    湘雅健康谷最新情況如何?「聽說那邊資金鍊斷了,出問題了。」湘府東路附近一個大型樓盤的銷售人員這樣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但他不清楚該項目的具體情況。記者注意到,湘雅未名的公司股東中沒有「湘雅系」的身影。
  • 「未名揚帆·珞珈英才」北大武大港澳臺青年雲端成長營舉行
    5月2日至5月10日,「未名揚帆·珞珈英才」北大武大港澳臺青年雲端成長營在線上舉行。此次活動由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兩校港澳臺辦公室共同發起,兩校港澳臺第二班集體「未名揚帆班」「珞珈英才班」近50名優秀本科學生攜手參與,探討疫情防控、重溫五四精神與北大歷史,共同為湖北小學、福利院繪製《公益愛心讀本》,利用網絡開展了一系列學習、運動、聯誼主題活動,為兩校交流、京漢聯動增添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 「未名湖炮王」馮仁傑被北大解聘,撤銷教師資格了
    幾天前,我們曾經報導過北大數學中心博士生導師,助理教授馮仁傑被曝同時劈腿十數人,插足本科生、出軌已婚女教授等的事件。
  • 政泉系VS北大系餘波:國資近52億元接手盤古大觀「龍首」
    公開資料顯示,金隅集團是以「新型綠色環保建材製造、貿易及服務,房地產開發經營、物業管理」為主業的市屬大型國有控股產業集團和A+H整體上市公司,位列中國企業500強、中國企業效益200佳和全國企業盈利能力100強。  而值得注意的是,此番司法拍賣是政泉系與北大系惡鬥的餘波。
  • 北大青鳥實際控制人許振東滯留香港
    【北大青鳥實際控制人許振東滯留香港】北大青鳥集團董事長許振東已在香港滯留近一年。有消息稱北大青鳥總裁蘇達仁於3月開始接受有關部門調查。北大青鳥作為北大四大校企之一,擁有多家上市公司。北大青鳥集團近年也曾捲入相關法律糾紛,其中最為熟知的即是北京東直門交通樞紐上蓋商業項目的股權糾紛。
  • 控股股東破產清算 *ST中捷將迎新實控人
    來源:上海證券報⊙記者 朱文彬 ○編輯 全澤源*ST中捷今日披露,控股股東浙江環洲因進入破產清算程序,擬於11月29日召開浙江環洲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審議並表決其持有的*ST中捷股份的處置方案,該事項可能涉及公司控制權變更。
  • 未名醫藥子公司投建生物科技研究院 加大生物藥研發
    新京報訊(記者 王卡拉)5月26日,未名醫藥發布公告,根據戰略布局發展需要,公司全資子公司北大未名(合肥)生物製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生物」)決定投資設立北大未名(山東)生物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大生物科技研究院」),註冊資本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