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報·人民政協網記者從權威人士處獨家獲悉,兩岸及世界華人熟悉的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新聞發言人安峰山,日前已轉任大陸知名民營企業新希望集團。並任新希望集團首席品牌官兼集團黨委副書記。
由於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除每年7、8兩月暑休和春節期間暫停外,每兩周舉行一次,除特殊情況外,該發布會均由中央電視臺四頻道(中文國際頻道)全程直播。這是世界華人和各國了解中國中央政府對臺政策的權威管道。因此,國臺辦新聞發言人在海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安峰山主持在國臺辦新聞發布會上,反應敏捷,常常妙語連珠,因而在業內有「金句王」之稱。
據了解,安峰山1970年出生於河南許昌,1988年就讀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法學碩士。歷任國臺辦新聞局新聞處處長、新聞局副局長。安峰山作為國臺辦新聞發言人首次亮相是2015年10月28日。
針對安峰山此次履新職,多位新聞和品牌傳播學者表示,安峰山加入新希望集團做首席品牌官,這是一個高招,因為以安峰山在全球知名度,本身就是代表一個高知名度品牌。
安峰山主持新聞發布會部分「金句」摘錄:
01評臺當局調降高中語文課本中文言文比重的話題:「腹有詩書氣自華」
2017年9月13日的一場國臺辦發布會,針對臺當局調降高中語文課本中文言文比重的話題,發言人安峰山接連引用三段經典詩詞和古文,引起在場記者和兩岸民眾的共鳴。
安峰山說:「記得從小的時候,我們的父母和老師都教育我們要熟讀唐詩300首,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我們為什麼要學古文?就像網上有一段文字講的,當我們看到眼前的美景的時候,我們可以感嘆「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而不是只會說,「哇,真美。」當我們要去表達我們個人的志向時,我們可以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而不是滿腦子只知道升官發財。當我們遇到感情的糾葛時,我們可以感嘆「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而不是只會說「藍瘦香菇」。所以我想,這些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經過千百年的潛移默化,已經內化為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人文精神和氣質修養的一部分,成為我們每個中國人的基因」。
正當在場記者都沉靜在優美的傳統詩文中的時候,安峰山話鋒一轉,正色強調:「在教育和文化領域搞「去中國化」,圖謀割裂臺灣與中華文化的血脈聯繫,只會傷害臺灣社會,荼毒臺灣的年輕一代,這樣做是不得人心的。」
02評臺當局不得人心:「人在做,天在看」
在2017年12月13日的發布會上,安峰山評論臺灣2017年度漢字「茫」時,用了這樣一句老話,他表示,「人在做,天在看」,老百姓心裡自有一桿秤,臺灣當局和民進黨的所作所為究竟給臺灣社會和民眾帶來了什麼樣的影響和後果,相信臺灣民眾自有其感受和判斷。
03評臺灣破壞兩岸交流:「一方架橋鋪路,另一方面毀路拆橋」
2018年5月16日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針對臺灣方面出臺相關政策阻礙兩岸交流。發言人安峰山就臺灣當局破壞兩岸交流時用力「鋪路」和「毀橋」說。
安峰山表示,長期以來,我們一貫是倡導和推進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的利益福祉,使兩岸同胞能夠相互了解,共同發展。我們最近出臺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31條措施」,加快給予臺灣同胞的同等待遇,得到了廣大臺灣同胞的積極反響和好評,這也說明這是民心所向。而民進黨當局不是想著如何順應民心,去做有利於兩岸同胞的好事,卻反其道而行之,不斷地給兩岸正常的交流合作設置障礙。他們限制的是臺灣同胞能夠獲得更多更大更好發展的機遇,損害的是臺灣同胞自己的利益,這樣做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打個比喻來說,一方面是在架橋鋪路,另外一方面卻在毀路拆橋,兩相對比,高下立判,誰在維護同胞的利益,誰在損害同胞的福祉,這是一目了然的。
04評蔡英文妄言大陸打壓臺灣:「'碰瓷'是其慣用套路」
2019年5月29日 國臺辦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針對蔡英文聲稱「」大陸不斷通過打壓來影響臺灣,2020年『大選』恐怕是臺灣的最後一次選舉」的言論,發言人安峰山用了「碰瓷」說。
安峰山說,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從未分割、也不容分割,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也不容改變。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藉口。任何企圖改變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事實的言行,都是對中華民族整體利益和兩岸同胞共同利益的嚴重挑釁。
每逢島內選舉,臺灣民進黨及其當局領導人總會利用煽動兩岸敵意、升高兩岸對抗、激化矛盾衝突、惡化兩岸關係,採用故意衝撞的「碰瓷」手法來挑釁和激怒大陸,以此製造恐怖、恐懼和仇恨來騙取選票,這是他們慣用的套路。但是,謊言和騙術總會有被拆穿、被識破的時候,回顧2008年到2016年間,兩岸大交流、大合作,和平發展、安定祥和的繁榮景象,對比2016年民進黨上臺以後臺海形勢冰封肅殺的嚴峻局面,孰令至之,不言自明。在事實面前,民進黨及其當局領導人還想用這種無中生有的手法和危言聳聽的言論去繼續欺騙下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