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靜女夭夭
作為父母,給予孩子全然的愛,做他們背後的守護神和堅定的信賴者。太心痛了!
2021年第一天,很多人都在慶祝新一年的到來,花季女孩小怡卻再也見不到第二天的太陽。
在這一天裡,她選擇跳入冰冷的河水裡,結束了自己年僅13歲的生命。
究竟是什麼原因,逼她走上了絕路?
竟然是因為她考了全校第一。
沒錯,2020年12月30日,安徽潛山王河鎮初中女生小怡在月考中得了全校第一,其中道德法律考了100分,而她的雙胞胎姐姐小樂也很爭氣,全班第六,道法92分。
其實原本,小怡的成績就非常好,但老師認為,文科不可能考滿分。成績出來當晚,老師一個電話打到了女孩家裡:
「是不是提前買卷子了?是不是作弊了?」
第二天,小怡就被單獨約談,誰都不知道老師說了什麼。
同學們看到,小怡哭著走回了教室。
雖然家長和孩子都說沒作弊,可老師偏偏不相信,決定讓姐妹倆單獨補考,非要考出個真實水平。結果小怡錯了兩個小題,考了98分。
回家後的小怡什麼也沒說,只是在深夜發了一條忿忿不平的說說。
[考試正常發揮,考得好怪我咯]
沒有人知道,無聲吶喊的背後,是她在向這個世界告別。
第二天,小怡突然不見了,姐姐和奶奶四處尋找,才發現池塘裡漂浮起她的藍色羽絨服——小怡早已在冰冷的河水中斷了氣,沒能等來2021年的春天。
看到這裡,恐怕有人會說:
「現在的孩子,太脆弱了,動不動就自殺!」
的確,不管遭遇了什麼,都不足以讓我們付出生命的代價。
然而,我們永遠不知道,孩子在崩潰之前,到底遭遇了怎樣的惡意?承受了多大的痛苦?
單是被冤枉,就可能成為壓死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
被冤枉的孩子,心裡有多苦
很多網友留言,童年裡那些不被相信的經歷,那些被懷疑和猜忌的傷痛,真的會在心裡疼很多年。
哪怕成年後,那份疼痛,依然忘不掉。
「我的作文和語文課代表幾乎一樣,但是老師認定是我抄她的,當著全班同學面諷刺挖苦我,但那是她央求抄我的啊。
被冤枉,13歲的小怡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後一個。
只不過,有人選擇了熬過去,有人沒有邁不過去這道坎。
前段時間,上海18歲的高三女生溺亡,她在遺書中寫道:「抱歉,再見了,這個可愛的世界,我沒有早戀,也沒有作弊,請不要武斷懷疑我了」。
她在和朋友的聊天記錄裡,幾次提到老師總是懷疑她:「考好了是作弊,考不好是早戀。」
正是這份惡意揣測,把她逼上了絕路。
有位14歲的小女孩也因為這份惡意揣測走上了不歸路,這份惡意,居然來自自己的父母。
由於家中總是丟錢,父親便懷疑女兒,棍棒之下逼著女兒承認自己偷錢。
14歲女孩寫下了遺書:「爸媽,你們為什麼不相信我,我沒有偷,我恨你們……」
本該為孩子撐起一片天空的父母,最後卻成了壓死孩子身上最後的一根稻草。
為什麼這些孩子會如此決然,為了證明自己的清白,他們寧肯用命去糾正大人的偏見?
《我站在你這邊:解決和十幾歲兒女的衝突》一書中,作者簡·尼爾森提到這樣一個觀點:
對於十幾歲孩子來說,在同齡人面前的尊嚴和認可,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父母和老師無法認識到這一點,做傷害他們尊嚴、否認他們價值的事情,會給孩子帶來毀滅性的災難。
青春期的孩子,會把自尊和清白,看得高於一切。
當他們遭遇質疑,甚至冤枉時,會產生一種低自尊感,自我價值感更是明顯降低。
不諳世事的孩子,往往對這個世界有種天然的信任。
孩子的心裡有多信任,被冤枉後就有多痛,這種痛,甚至可以伴隨一生。
孩子變壞,有時候是從被冤枉開始的
那些被冤枉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呢?
其實,與被冤枉之後走極端的孩子相比,更常見的——
一方面是被冤枉的孩子會在將來的人生中覺得自己什麼也做不好,不相信自己能主導自己的人生。
另一方面是會變得自暴自棄,變成父母口中「壞孩子」的模樣。
去年大熱的網劇《隱秘的角落》中,朱朝陽同父異母的妹妹失足跌下五樓,父親來找他談話,他卻無意中發現父親包裡藏著錄音筆。
當他明白原來父親真的不相信自己時,他對父親所有的幻想都破滅了。
於是,他開始精心編織謊言:「懷疑我也不要緊,就算我死了也沒關係,至少那樣,你就不會這樣難過了。」
一個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終究會被這份不信任反噬。
我弟也是這樣的。
記得有一次他參加學校的作文比賽,沒想到獲得了第一名。
好不容易等到放學回家,興奮地跟媽媽分享喜悅之情,可沒想到的是媽媽竟然說了一句:「平時一點文採都沒,這肯定是你抄的吧?」
那一瞬間,他的心都涼透了,比冬天的風還刺骨。
從那以後,他就開始玩世不恭,各種荒廢自己,初中沒畢業就輟學了。
有一年春節,一家人喝酒,他神色黯然地說道:「但凡我媽能夠信任我一點點,我都不至於混成這個熊樣。」
人生無法重來,教育更是無法重來。許多經常被冤枉的孩子,會不願意和父母交流溝通,即使在外面受到傷害也會默默忍受而不願意求助。
有時候,明明心裡清楚不是自己幹的,但卻百口莫辯,無法自證清白,說什麼都被大人武斷的判為「撒謊」。
當孩子的這份心結得不到疏解,漸漸就會選擇相信拳頭、欺騙,甚至無視規則和法律。
孩子的變壞,就有可能從第一次被冤枉開始的。
孩子被冤枉,父母的做法關係他的一生
有位網友留言說,自己也曾有過和小女孩類似的經歷。
「初中時,有次數學考第一被質疑,老師從來不覺得我能考第一,還好,媽媽一直相信我。」
的確,當我們的孩子走出家門,會遇到各種未知。
有時候,被質疑,被冤枉,真得不在父母的掌控之中,甚至難以避免。
當孩子遇被冤枉,甚至不公平對待時,父母的信任對於孩子來說,是勇氣,更是鎧甲。
父母和孩子之間,有著天然的情感紐帶,當這份紐帶化為穩固的信賴時,孩子的人生才能朝著積極的方向前進。
當孩子被冤枉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三點:
①尊重孩子,給孩子辯解的機會
前段時間,一則「10歲男孩被指劃車堅決否認,民警追查3天真相反轉」的視頻引發網絡關注。
最後在爸爸和民警的共同努力之下,終於證明,孩子是被冤枉的。
男孩爸爸說:「如果冤枉了兒子,可能會讓他一輩子有心理陰影。」
如果有一天,當孩子說自己被「冤枉」了,請一定先站在孩子這邊,給孩子辯解的機會。
為了面子硬要孩子承認錯誤,或者不允許孩子辯解,只會讓孩子承受進一步的傷害。
父母的不信任,對於孩子來說,傷害更大。
②相信孩子,無條件接納孩子
馬伊琍曾做客《朗讀者》,講到有一次,老師對她爸爸說:「你女兒跟多個男生有早戀。」
當時,馬伊琍真的是百口莫辯,面對老師的強勢,她甚至都不敢辯解,只知道哭。
爸爸的話讓她心裡頓時釋然:「我的女兒我最了解,她不是那種隨便的孩子」。
馬伊琍感激爸爸對她的信任,也在心裡提醒自己,要做得更自覺,讓父母更信任自己。
心理學上著名「羅森塔爾實驗」表明:
你發自內心地相信孩子,認同孩子,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孩子感受到這種正向反饋,他就真的會朝著越來越好的方向發展。
哪怕,最終我們還是發現了孩子的問題,也請陪著孩子一起承擔後果,陪他走出陰影,教他學會承受挫折,並相信他會越來越好。
我們的共情和守望,已悄然改變了事情的結局。
③學會道歉,給孩子做好榜樣
當我們發現其實是自己冤枉了孩子時,應當學會直接了當地誠懇道歉。
就像前文中我弟的故事,他媽媽雖然知道冤枉孩子了,但依然沒有跟他道歉,只是說了一句「嗯」。
當多年之後,媽媽的一句「對不起」,讓他一個大男人哭得像個孩子,也化解了彼此多年的隔閡。
千萬不要覺得不好意思,沒有面子之類的,相反,孩子不僅不會看不起你,反而會更加尊敬父母,感受到父母的真誠。
李玫瑾教授也曾多次呼籲:父母一定要學會向孩子道歉。當你和孩子坦誠相待之時,也給孩子做好了榜樣。
有人說,「當你誣賴一個孩子時,你其實正在犯罪;當你靠近一個孩子時,你其實正在救人。」
孩子的世界很小,承受的惡意有限。
我們都曾是孩子,不該成為壓倒孩子內心的最後一根稻草。
孩子的世界又很大,遲早要走出家門,要用小小的身軀歷經風雨。
作為父母,給予孩子全然的愛,做他們背後的守護神和堅定的信賴者。
有信任託底,父母才是孩子最後的避難所。
擁有避難所的孩子,從來不怕天黑。
點亮【在看】,與所有父母共勉!
請長按下方圖片
識別二維碼 關注有書少年
點亮「在看」,科學育兒,和孩子一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