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今年40左右,事業有成,家庭幸福。但是最近發現,大便越來越不正常,一天要上幾次廁所,有時候大便帶血,以為是痔瘡,沒有在意,但最近腹瀉和便血症狀不斷加重,人也開始消瘦。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最近的大便異常竟是大腸癌導致的。
大腸癌是腸道的一種癌症,腫瘤細胞是長在結直腸的黏膜上,早期可以通過糞便發現異常。上完廁所要回頭看一眼,說不定就能及早發現問題。
一、正常的大便是什麼樣的?
在了解癌前大便的時候,我們先看看正常的大便是什麼樣的。正常人的糞便主要可以從重量、氣味、顏色、形狀等來判斷是否正常。
一般來說,正常人一次排便足有半斤左右,其中80-90%都是水分,除去水分之後的乾物質裡面,有30-50%是由腸道裡面的細菌和其屍體構成的,剩下的是食物殘渣以及人體新陳代謝所產生的廢物,還有少量的脫落腸黏膜細胞。
像香蕉一樣的便便或者是金字塔便便才是健康便便,正常人的便便顏色上大體呈黃褐色或棕褐色,顏色不太深,更不會接近黑色。
正常人的大便一般直徑是2-3cm左右,重量約250克,長度約15cm左右,可以長點也可以短點。軟硬適中,水佔一大半,所以正常的大便不會很硬。
正常人排便的頻率應該是每天不超過三次,每周不少於三次,如果每周排便的次數少於三次,那麼就可以認為是便秘,如果每天超過三次,那就是腹瀉。排便時不需要很用力,或者便便表面有一些粘液包裹,都是正常的現象。
二、大腸癌常見的大便異常
大腸癌導致大便異常,可以理解為出現以前的排便習慣完全不同的排便方式,例如:
大便次數改變,原來一天一次變成一天幾次或出現便秘、腹瀉交替;
大便習慣改變,比如以前每天早上準時大便,現在變得沒有規律,或是便秘,或是便意增多;
大便性狀改變,比如原來是成形的,現在出現了粘液便、暗紅色血便或變得細條了,有固定的壓痕等。
如果大便出現上述改變,或是不明原因的消瘦、貧血,或摸到腹部有腫塊,應前往消化內科或胃腸外科就診,篩查是否存在胃腸道腫瘤。
三、大便有異常,是不是大腸癌的表現?
絕大多數情況不是。引起大便異常的原因很多,可能只是「吃壞肚子」或是腸易激症候群,可能只是正在癌變的大腸息肉引起的,也可能是大腸癌引起的。
按統計來說,大便異常是大腸癌引起的比例並不高,但其危害最大,不去檢查,自己是比較難以判斷的。
不少中老年人把大便異常當成溼氣重的表現,寧願去中醫調理,也不願去做腸鏡。中國大腸發病率日益增高,建議做大便常規檢查和腸鏡進行篩查。如果大便異常合併暗紅色血便,別再等了,趕緊去醫院看看吧。
四、不能忽視的便血
便血這個問題可大可小,關鍵是找出原因。便血是痔瘡最多見的症狀,會導致一些朋友「見多不怪」,而忽視了結直腸癌也可以引起便血,明確診斷很重要。如果發現了便血,我們可以大致判斷該不該去醫院進一步檢查。
結直腸癌:結直腸癌的便血多數為暗紅色,一般與大便混雜在一起,表現為持續、不等量的出血,到了中晚期,可出現膿血便。腸癌除了便血的症狀外,大便習慣發生改變也是典型的症狀,如大便變細、次數增多等,所以建議去正規的醫院進行相應檢查。
痔瘡:引起便血一般發生在排便後,呈滴血或噴射狀,血色鮮紅,在糞便表面,不與糞便混合。
如果自己無法分辨,還是應該去醫院進一步檢查,畢竟健康是自己的,自己首先應該負責。一方面無論是痔瘡、「腸炎」,還是其他疾病可以得到治療,一方面也能明確有無惡性腫瘤或息肉。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