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本可以理直氣壯地對老闆說:由於辦公椅太笨重,與同事討論工作扭到了脖子,請假一周。
託這位英俊男子的福,現在沒有這個機會了。
改良溫莎椅
這個十分面熟的人,最常見於兩美元鈔票:美國第三任總統託馬斯·傑弗遜。1775年,傑弗遜盯上了家裡的一把溫莎椅。
據說溫莎椅起源於英國小鎮溫莎,本是歐洲眾多鄉村椅中的一種。然而它凝結了民間工藝美術大師的智慧,田園實木,簡潔流暢,還不失英倫味,出現後迅速在各個階層流行開來。
從皇家城堡到街邊咖啡,誰家沒有幾把溫莎椅鎮宅?1730年前後它原樣傳入美國,又收穫粉絲無數。
單說眾多擁躉中那位十分熱衷變革的傑弗遜。他望著溫莎椅,想到一個好創意。
這就是傑弗遜溫莎椅的復刻版。乍看之下變化不大。其實這個椅子有兩層座面,以中心鐵軸連接,又在座面之間的凹槽中放入滑輪,實現了下半部分固定、上部分旋轉的效果。
轉椅的前身誕生了,人們不用再擔心扭到脖子。普遍認為,傑弗遜就是坐在他自己改造的這張溫莎轉椅上文思泉湧,完成了《獨立宣言》。據說他後來又把椅子帶去維吉尼亞的種植園,還在一側扶手上加裝了小桌板。
正在憂心椅子怎麼改,不,是宣言怎麼寫的傑弗遜,加個輪子
不過,對比我們每天八小時廝守的轉椅——或者嚴格應該稱作「辦公椅」,office chair——傑弗遜改造過的這把木頭椅子還差得很遠。起碼少了一個關鍵結構,輪子。
是誰突發奇想把輪子裝到椅子腿上去的?害得我們只好滑來滑去提升工作效率根本停不下來?
是另一個世界知名的工作狂,進化論之父,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廣告語難道要寫:他喚醒了猴子,也進化了椅子?
達爾文給椅子裝輪子這件事,久遠到只是個傳說,相傳發生在1840年工業革命之前。圖中這張古典主義椅子裝有可自由移動的輪子,充滿了那個年代的科技感。
但達爾文並不是以工業設計為初衷和己任的。那時他駕駛著這種椅子在書房中滑來滑去,在別人看來簡直是怪胎。
這種移動座椅被稱作「輪子上的木扶手椅」,聽著就硌得慌。於是,又一位託馬斯出手了。他不是寫宣言的美國總統,而是一位生產火車座椅的美國製造商。
不受歡迎的椅子
工業革命帶來了新經濟的蓬勃發展,企業依靠便利的火車開疆拓土、擴大業務。老闆們隨即想到:如果利用旅行時間坐下來完成一些文書工作,豈不是更加高效?
於是託馬斯·沃倫的生意來了。他所在的美國座椅公司(American Chair Company)生產了一種火車座椅,創新地將彈簧加入座墊中,減輕火車行駛時的顛簸。企業僱員們在火車上也不得不工作啊。
在此基礎上,託馬斯·沃倫發明了歷史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辦公椅。它幾乎具備了我們現在的辦公椅所有的關鍵特點——會轉,能滑,軟座面。
圖中這把椅子生產於1849年。鑄鐵與絲絨締造的洛可可風辦公椅,低調中透著優雅,試想哪個公司的員工都坐這個上班,那畫面該有多美。
這種名叫向心彈簧椅的新設計,登上了1851年倫敦舉行的第一屆世界博覽會。參展的椅子比圖中更加華麗繁複,在椅子界一時風光無兩。
之後卻遭受了商業失敗。因為跟美國人的價值觀略有不同,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崇尚的是挫折教育。他們認為硬椅子可以展現出人之為人的堅忍高貴,硌得慌是上流的,新式椅子是不道德的。因為它太舒服了。
「舒服對人不好」的想法在椅子界一直延續了幾十年,但其中也發生了微妙的變化。20世紀20年代,「坐得舒服容易導致懶惰」的思潮正在興盛。從這裡你就知道工廠老闆這種職業已經很有話語權了。
「坐」的價值,從培養紳士道德的維度,轉變到了僱主精明算計的層面。
真正的誕生
一個名叫威廉·費裡斯的人站出來緩和關係。他設計了DO / More Chairs。看這張宣傳海報的大字號標題,什麼樣的人坐這種椅子呢?「清新、快樂、活躍、高效」的上班族。
明顯是針對工作低效和職業病的市場痛點。推廣文案中說坐這種椅子可以預防痔瘡、防止便秘、保護腎臟、強韌腹肌。簡直要譜寫一曲工作的讚歌。
「舒服」成為衡量一把辦公椅的重要標準,這背後是營造和諧勞資關係的需要。
此外,審美觀念也在變化。按照手工業時代的老傳統,人們判斷一件東西好不好主要看顏值。工業革命之後就不同了,技術和藝術被區分開來,還一度互相鄙視,矛盾很深。
1851年的第一屆世博會,復古風產品集中亮相。除了前面說到的洛可可辦公椅,還有洛可可的紡織機、哥特風蒸汽機,不一而足。
這種簡單粗暴、華麗浮誇的工業產品設計,引發藝術界在20世紀到來前後開始集中思索,「新藝術運動」「藝術與手工藝運動」等等都試圖理順藝術和技術之間的關係。沒有這些思考,包浩斯不會在20世紀初憑空誕生。
技術理念也在變化。探討人與機械協調關係的學問,隨著工業發展越來越重要,二戰時期由於作戰需要發展到頂峰。二戰之後,「符合人體工程學」再也不是邊緣話語,而在各個領域都變得理直氣壯。
於是1973年,這樣一把辦公椅誕生了。
這把椅子的亮點在於:可以後仰的頭枕、升降的座面和滑輪、簡潔敦實的造型、明亮的顏色。設計師還將鮮豔的風格運用到桌子、打字機等等更多辦公用品上,希望將辦公室變成樂園,一洗沉悶。
這椅子我們太熟悉,似乎沒什麼可說的,但其實它大有來頭。椅子的訂單來自義大利一家老牌公司奧利維蒂,委託的設計師名叫埃託·索特薩斯。
索特薩斯,以鮮豔張揚的風格著稱。
奧利維蒂是是義大利第一家打字機工廠。1958年生產出了Elea 9003,這是義大利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也號稱全世界第一臺商業電晶體計算機,據說當時有40位用戶。
而設計Elea 9003的,就是索特薩斯。他的事務所後來還為蘋果、飛利浦、西門子等眾多我們熟悉的公司工作。
新變革
辦公椅在此後經歷了諸多基於旋轉、滑輪、高度調節這些基本結構之上的變革。
你會在商場看到一個模擬臀部的機器,在一把辦公椅上坐下、起來無數次,以此證明椅子的耐久性或舒適度。
你會在經驗貼裡看到人們分享哪種椅子的腰部支撐和透氣性俱佳。
你也會在時裝劇中看到超高靠背真皮包裹的所謂「大班椅」,在人體工程學之外彰顯著更加高深的人類等級學。
最近十幾年,我們又開始有理由對老闆說:由於每天八小時以上的久坐造成腰部勞損,請假一周。
這恐怕不是調侃,而是眾多上班族面臨的現實問題。所以據說網際網路公司很注重員工的座椅採購,更是在辦公椅甚至辦公方式上掀起一場新的變革:
每個網際網路公司的辦公椅都不失為一場現代工業設計展覽——五顏六色的一體成型塑料椅、真皮或是布藝沙發,以及懶人豆袋,全部放置在一起。
各種類型的功能區讓員工可坐可臥,只要能心甘情願地開動腦筋,連騎自行車、滑滑板都沒問題。
開闢站立區域也不再是新奇想法,立式辦公桌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出現,坐下辦公不再是唯一選擇。
對站著工作非常一本正經的人體工程學分析。
不過再看看近五年,單單是站著辦公又算什麼想像力:
倉鼠式辦公。
健身式辦公。
總之,老闆們看到這裡就可以放心,能換椅子解決的事兒,絕不能給請假機會。
文:若昕(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來源:讀庫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趙小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