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行政院」施政的三大網絡迷思

2020-12-27 華夏經緯網

    臺「行政院」於日前召開「網絡智慧新臺灣政策白皮書」的全民意見徵詢會議,「行政院長」毛治國於會中表示:「面對網絡時代,當局有必要重建與民間溝通的橋梁,各單位都要注入網絡DNA,才能更貼近民眾生活。當局要當一個認真的學習者、傾聽者及實踐者,以讓臺灣成為全球網絡智慧應用的典範。」

    看到這份「白皮書」,就讓人想到「行政院」去年下半年成立的「青年顧問團」、核定的「強化政府治理效能實施要點」,然而不論是青年顧問團、政策白皮書或強化治理要點,此三者皆是對網絡力量崛起的回應。「行政院」之所以連提三案,力圖與網絡年輕人溝通,一方面是被去年三月漫天蓋地而來的學運嚇到,另一方面則是因縣市長敗選而造成信心崩潰;屢經挫敗、幾經檢討,執政者認為自己是敗在不夠了解網絡及年輕人。

    基於這個認知,去年底「內閣」改組,「府」「院」任命由最了解網絡的張善政出任「副閣揆」,而張善政接任時即公開表示:「未來將以把婉君(網軍)和年輕人放在心上為施政方針。」隨後「行政院」除了每天在PTT搜集輿情,「閣揆」毛治國更經常耳提面命,要全體「閣員」從價值觀到平時用語、網絡溝通都應有新思維。

    「行政院」這樣的回應,看似抓到問題核心,實則如同歷經鴉片戰爭、英法聯軍,餘悸猶存的清政府以自強運動回應時代巨變一樣。自強運動「師夷之長技以制夷」表面上是對的,惟最終仍以失敗收場,究其原因就在於清政府官員只看到洋人的船堅炮利,而沒有看到人家文化、經濟、法制及政治上的變革,如此一知半解下的自強運動,豈有不敗之理?

    自去年三月學運、縣市長選戰失利以來,行政官員受到的驚嚇雖不如鴉片戰爭、英法聯軍之巨,但恐慌程度也不算低。慌張失措之餘,什麼政策措施都得徵詢網路、年輕人的意見。然而,舉凡能源、財政、外貿、產業、金融及勞工等政策,皆有其專業性及複雜度,非長期觀察者難以明白問題所在,以進行民調訪查尚且有問道於盲之虞,更何況於茫茫網海中徵詢意見,豈能得到有意義的回應?

    我們以臺「國發會」去年召開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特別條例」網絡溝通會為例,「國發會」原本希望聽取網絡意見並化解外界的疑慮,然而一場會議下來,建設性的留言不多,炮轟溝通內容空洞、老梗、打高空、莫名其妙者連篇累牘。

    試想,像這樣的會議就算開上百場,夫復何用?臺當局近期對網絡的回應看似積極,但就如同清政府的自強運動一樣,只流於表象的學習,而疏於對內涵的了解。我們認為,臺當局如今面對婉君(網軍)至少存在以下三項迷思:

    其一、誤把網意當民意:「執政者」歷經去年一連串挫敗,民意支持度下滑,總以為是與網絡脫節所致;網意雖代表部分民意,但並非民意的全部。研究民意調查者都明白,一份好的民調必須先掌握母體(population),然後經抽樣設計自母體選取樣本(sample)訪查推計,如此方能掌握民意動向。如今臺當局費盡心力搜集網絡看法,徵詢婉君(網軍)意見,惟這些未經抽樣設計所得到的樣本,充其量只是部分婉君的看法,尚非全體婉君的意見,更遑論代表全體民意了。如此把婉君放在心上,置全體民意於何地?

    其二、錯把婉君當專家:臺當局施政該傾聽民意,但有關專業議題更應聽取專家的看法,近期如兩岸服貿協議、自由經濟示範區、核電政策等,之所以在網絡屢遭撻伐,議題被過度簡化應是重要原因。想想,當服貿協議被簡化成「傾中賣臺」、當示範區被形容成「一中三部曲」、當核電廠被比作原子彈,接下來的討論還理性得起來嗎?如此未能就問題本質深入了解,只在網絡上互酸互罵,對臺灣經濟發展有利嗎?面對重大經濟議題,偏聽婉君的意見,而不採納專家的看法對嗎?

    其三、未洞悉網意如流水:過去大家都聽過民意如流水,意思是說民意經常會改變,初一、十五不一樣。隨著網絡訊息快速傳播,如今網意自然也如流水,這由月前慈濟因內湖園區開發案遭圍剿、藝人楊又穎不堪網絡霸凌而輕生即可明白,在網絡世界裡的變化快得很,昔榮今辱、昨是今非的故事,俯拾皆是。這是網絡的本質。過去馬當局以民調治國已經常被揶揄沒有主見,如今又以網意治臺,豈不重蹈覆轍?

    我們認為,隨著網絡時代的來臨,臺當局確實該面對他,但面對他不代表要凡事聽從他,更何況網意如流水,順了今日、逆了明日,依舊會挨批,如此倒不如回歸政策與執行力的本業,這才是維繫臺島競爭力的根本所在。最後我們想說的是,「執政者」去年接連的挫敗,其根本原因不在網絡與婉君,而是「內閣」動蕩、政策反覆失去民心所致,不改變這個「執政」風格,而去追逐飄乎不定的婉君,奉之為圭臬,是弄錯方向,倒果為因,徒然浪費時間而已。殷鑑不遠,「執政」當局若不振作務本,終將重蹈自強運動的覆轍。

 

來源:《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蔡英文辦公室資政呼籲賴清德選領導人 臺「行政院」回應
    蔡英文辦公室資政呼籲賴清德選領導人,臺「行政院」回應。(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據臺灣《聯合報》報導,蔡英文辦公室資政辜寬敏希望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當一任就好,應推「行政院長」賴清德2020年選領導人;臺當局「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這種說法應該適可而止」,對團結也無助益。徐國勇稱,賴清德已多次表示全面支持蔡,並全力以赴帶領行政團隊拼經濟。
  • 客家文化館經營賠本 臺當局「行政院」還欲增建
    客家文化館經營賠本 臺當局「行政院」還欲增建 2007年10月08日 08:14 來源: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臺「行政院」青顧團成軍 一年後「讓網絡酸民們瞧瞧」
    臺「行政院」青年顧問團首次會議昨天登場,社會企業推廣講師胡庭碩(左圖右)等青年顧問成員(右圖、中圖)發表對臺當局的建言,主持會議的「行政院長」江宜樺(左圖左三)仔細聆聽。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各界高度重視的臺「行政院」青年顧問團昨天成軍,未來每三個月舉行一次大會,由臺「行政院長」江宜樺主持,仿效美國市民會議(town hall meeting),由青顧團成員與「行政院」官員開會,「由下而上」傳達民眾聲音。
  • 臺媒:蔡英文溢美之辭無法掩蓋行政院長施政不力
    臺灣《中央網絡報》7日發表評論文章說,臺當局「行政院長」換人了,由臺南市長賴清德接替林全。林全被視為是優雅下臺,賴清德則是在背負翻轉施政不滿意度的期待中上臺。實際上林全下、賴清德上已經傳聞好幾個月了,每當臺當局「行政院」被問及要調整時,都會以行程已排到年底來響應,賴清德對此則表示會將市長做好做滿,如今看來都是騙人的話。既然能把誠信棄若敝履,又如何能把施政當一回事?
  • 賴清德將與蔡英文每周一會 就施政交換意見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過去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與前「行政院長」林全固定在周三進行碰面,僅兩人就施政交換意見。臺當局「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12日表示,賴清德未來會維持與蔡英文每周一會,13日將和蔡英文首度會面,下午則赴民進黨中常會致意。14日按往例在「院會」後和「立委」便當會,下周一(18日)則改由秘書長卓榮泰主持「行政立法政策協調會報」。臺當局「行政院」過去周一晚固定由「副院長」主持「行政立法協調會報」,往後改由秘書長卓榮泰主持。
  • 臺縣市長施政滿意度:新竹臺中桃園獲最好評價
    臺縣市長施政滿意度:新竹臺中桃園獲最好評價 2008年06月26日 15: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國民黨「馬立強」鐵三角,馬英九已當選臺灣地區領導人,胡志強、朱立倫今年則獲得民眾高度認同施政,十分特殊。   《遠見》雜誌每年進行一次島內縣市競爭力大調查。其中,「縣市長滿意度民調」和「縣市民眾感受民調」是由一萬多位臺灣民眾透過民調方式親自打分數,包括縣市長施政滿意度、縣市長清廉度、縣市長最需加強的表現、縣市長經濟貢獻度、縣市居民光榮感、臺當局「行政院」支持度期待值等項目。
  • 陳建仁批"施政" 臺當局提數據斥蔡英文別畫大餅
    民進黨臺灣地區副領導人參選人陳建仁日前批評馬當局各項「施政」成績,陳以信8日上午提出各項數據反駁。    根據臺灣「中央社」8日報導,陳以信表示,蔡英文當臺「行政院副院長」時,健保鎖卡人數是70萬人,現在不到4萬人;當年酒駕死亡人數多達727人,去年是169人,減少558人(下降76%);當年詐騙案件民眾損失金額高達186億元(新臺幣,下同),去年降到33.8億元(下降82%)。
  • 臺「行政院」重金僱小編做「梗圖」
    民眾黨12月1日爆料「行政院」9名小編4年燒1.03億元(新臺幣,下同),幫助「行政院長」蘇貞昌大搞「行政不中立」。臺「行政院」日前爆出做「梗圖」(指在網絡上流行且通常帶有宣傳、搞笑或諷刺意義的圖片)供網軍和側翼組織等攻擊在野黨,引發輿論關注。
  • 林全談"行政院"與"立法院"溝通:要積極主動
    華夏經緯網6月1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行政院長」林全15日晚宴請「立委」,會中特別提到與「立法院」間的溝通問題,與會者轉述,未來「行政院」在政策溝通時,會提前到凝聚共識階段就開始溝通,不會等到決策了才溝通。
  • 林全「內閣」總辭震動臺灣 成蔡英文施政大挫敗替罪羊
    國民黨文傳會主委李明賢回應稱,蔡政府此舉等於承認過去一年來的施政路線大挫敗,但改組並非萬靈丹,能否真正替人民解決問題才是起死回生的關鍵。4日中午,臺「行政院」證實,林全3日已在「總統府」召開的「國安」高層會議上當面向蔡英文遞交辭呈。
  • 臺「內政部次長」蕭家淇接任「行政院」副秘書長
    華夏經緯網3月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行政院長」江宜樺今天將召開「內閣」首長座談會,對整裝再出發的行政團隊提出期許。「政院」昨天再發布一波人事,臺「內政部次長」蕭家淇接任「行政院」政務副秘書長,「交通部」政次陳純敬轉調「內政部」政次,「交通部」常次陳建宇接任「交通部」政次。
  • 蔡英文下令拼前瞻 臺「行政院」陸空戰動起來
    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近日在各場合上言必談前瞻,「行政院」從陸、空雙管齊下,「院長」林全不僅親自下鄉,也要各部門自發規劃下鄉行程,至少派出「署長」層級以上官員為政策辯護,另一方面,也從「網紅」下手,加強與網絡世界對政策論述進行溝通。
  • 防疫隔離生活津貼 臺"行政院":討論過程平順
    華夏經緯網2月18日訊: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新冠肺炎隔離生活津貼,臺「行政院」上周表示,尚未定案。但「政務委員」龔明鑫表示,「行政院」有在討論。「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表示,「行政院」對此討論過程相當平順,但是否要發放、如何執行,她只能說,還在討論中。
  • 林全宣布新「內閣」,蘇貞昌人馬接「副閣揆」,「行政院發言人」是他...
    屬於黨內「新潮流系」的林錫耀,現年55歲,臺大土木工程學系畢業,同時他也是民進黨大佬蘇貞昌的嫡系人馬。蘇貞昌當臺北縣長時,曾聘他做副縣長;2012年,蘇貞昌「回鍋」黨主席,又提拔他做民進黨秘書長。對此林全表示,會找童是因有人推薦,童熟悉「政府」部門,與媒體互動、表達不錯,該人事考量與兩岸沒有關係,而童在4月12日就會回臺。   林全表示,童曾在「政府」部門服務,與媒體互動、表達不錯,這是邀請他任發言人的原因。至於是否將借重童的兩岸專長?林全回應媒體「是你們提醒我他有這個功能!」他表示,從「行政院」來看,兩岸良性互動對臺灣、雙方都有互利的,但是童振源的工作與兩岸沒關係。
  • 臺「行政院政委」家暴被告 女友諷:家暴頻發是上行下效
    臺當局「行政院數字政委」唐鳳。(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中國臺灣網1月26日訊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曾入選美國某著名雜誌發出的「全球百大思想家」、蔡英文稱讚是「臺灣驕傲」的臺當局「行政院數字政委」唐鳳,遭爆料去年因口角涉嫌咬打交往多年的伴侶,對方對唐鳳以家暴傷害罪名提告,唐鳳昨日(25日)表示不回應此事。
  • 臺「行政院」拍板通過「長照保險法」 綠:急不得
    臺「行政院會」拍板通過「長照保險法」草案,將送臺「立法院」審議。民進黨團「總召」柯建銘表示,「長保法」是很龐大的「法案」,民進黨認為「急不得」,需在「委員會」中審慎審議,也須釐清「行政院」版本是否可行、民眾能否接受負擔比例等問題。
  • 臺「行政院」:一切尊重桃捷
    桃園機場捷運何時通車,臺「行政院長」張善政3日表示,一切尊重桃捷公司的決定。(資料照片,甘嘉雯攝) 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行政院」檢討第二波520前重要政策推動策略清單,其中最受矚目是機場捷運通車期程,「行政院」雖列為持續推動,但不硬性要求520前一定要通車,張善政說「小孩是我們生,但養是桃捷養」,未來會尊重桃捷公司所作決定前提下,才會驗收交給桃捷。
  • 臺「行政院」:公營事業及公股銀行連動加薪
    華夏經緯網9月13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繼昨天提前宣布明年度臺灣軍公教人員調薪3%,臺「行政院」今天進一步宣布,公營事業及公股銀行也連動加薪,至於加薪幅度由個別單位對外宣布及說明據報導,臺「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表示,「行政院」經從「立法院」撤回前林全編制的明年度總預算案,重新調整後,賴清德基於軍公教加薪可帶動民間薪資成長與刺激內需景氣等考慮,決定明年總預算納入軍公教調薪3%的預算,在軍公教明年確定加薪後,公營事業及公股銀行也將連動調整。
  • 臺"行政院"組織改造 6部門"組織法"擬9月送"立法院"
    華夏經緯網8月16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行政院副院長」林錫耀日前表示,組織改造是延續性政策,將於今年裁撤的蒙藏委員會於2010年通過的「行政院組織法」就已明訂要廢除;目前還有6個部門未完成組改,「組織法」草案擬在9月送「立法院」審議,盼下會期能完成三讀。
  • 暫緩實施"7休1"挨轟 臺"行政院":"立法院"也有責任
    華夏經緯網8月1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原本8月起臺當局將執行勞工每7天要休1天的政策,作為將來全面落實周休二日的配套,但因引發大眾運輸、媒體等行業反彈,昨天「行政院」下令暫緩兩個月實施,「七休一」預計將等到10月才上路。臺「行政院」高層指出,新當局政策如今面對資方、勞方兩邊都不討好,其實「立法院」也有責任。